分類:養生

腎臟是身體的“淨水機”,每天過濾和清潔200升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讓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同時,腎臟也被稱為“工廠”,它生產了很多與人體內分泌、代謝有關的激素,幫助調節血壓、維持骨骼功能、生成紅細胞。

別看腎臟功能強大,卻十分脆弱。調查顯示,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城市中每10人就有一例。權威專家帶你關注腎臟健康,讀懂它發出的“維修信號”。

1、沒勁兒,感覺疲憊或嗜睡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裡排洩出往,會出現精神不振、疲憊、乏力等沒勁兒的感覺。腎臟有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從腎臟漏出,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也會有沒勁兒的表現。有些患者會以為是過於勞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視了腎臟題目。

腎臟會產生一種叫做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激素,能幫助調節人體的血紅蛋白水平,讓紅細胞攜帶更多的氧氣。如果腎臟功能出了問題,這種激素的水平就會降低,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下降,會造成人體貧血缺氧,進而導致身體疲勞嗜睡。

2、食慾不好

當腎功能出現問題時,肌酐、尿素等毒素就會逐漸在人體內蓄積並刺激胃腸道,進而出現食慾不振、口有尿臭味、舌和口腔黏膜潰瘍,上腹飽脹、噁心、嘔吐、腹瀉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這甚至是不少腎病患者就診時的首發症狀。

3、尿有泡沫

尿裡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假如蛋白質從腎臟漏到了尿裡,尿就會起很多泡沫。

4、腰痛

腎臟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兩側,所以腎臟有病時,會感到腰痛。

5、尿多尿少

健康的人天天排尿次數大約4―6次,尿量約800―2000毫升,假如排尿次數和尿量過多或過少,就要留意了。

6、水腫

腎臟是人體排洩水份的器官,腎不好,多餘的水分就會在體內蓄積。發病早期患者往往會出現眼瞼、顏面以及下肢水腫,進而發展到持續性或全身性水腫,嚴重時可以出現胸水、腹水。

7、尿蛋白和尿潛血

尿裡有蛋白或者潛血,是腎臟有病的重要指徵,查一查尿常規就可以明確。但有時非腎病專業的醫生會忽視這一點,建議最好找腎病專業醫師諮詢。

8、貧血

腎功能受損可能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骨髓造血功能差等改變。與此同時,由於腸道對鐵和葉酸的吸收減少,導致體內紅細胞水平下降,出現貧血的表現。

9、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時候治療效果較好,一旦晚了,就很難治,會發展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腎科。

10、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引起高血壓腎病,也叫高血壓腎損害,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這是一個身體的惡性循環:一旦腎臟出現了問題,他們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血壓升高後,衝擊血管的力量就會增加,會對腎臟的血管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害。

11、痛風、高尿酸血癥

痛風、高尿酸血癥都是血液中尿酸過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會沉積在腎臟裡,使腎功能受損傷。

12、尿路感染

經常尿路感染的人,時間長了,有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我接觸過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療不及時、不徹底,也不瞭解會導致腎功能不好,結果等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13、皮膚瘙癢

腎功能不全時,由於體內尿素氮和肌酐等毒素不能充分排出,導致尿素霜和鈣鹽在皮膚中沉積,常出現皮膚瘙癢,伴面部皮膚顏色變深、乾燥無光澤、萎黃等。

14、對稱性皮膚出血點

四肢遠端出現對稱性皮膚出血點,突出於皮膚表面,且壓之不褪色。特別是在此基礎上出現血尿、水腫及血壓升高時,一定要檢查有無腎臟損害。

15、心悸

腎臟的損傷會造成身體中鉀的積累,病人就很容易出現心悸。

16、身體腫脹和體重增加

腎臟從體內清除廢物和多餘的液體,所以當它不正常工作,無法執行這個功能時,多餘的液體就被蓄積在體內,結果導致病人的臉、手、腿、腳踝和腳都腫脹起來,體重也隨之增加了。如果出現這個信號,說明腎臟損傷已經很嚴重了,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解決。

17、下背部疼痛

下背部疼痛是首先出現的也是最普遍的腎病症狀之一。有時,只是單側疼痛,因為很多人都採用單側的臥姿睡覺,對一側的腎臟壓力較大。由於重力的作用,毒素往往沉積到腎臟底部,腎臟要處理這些“髒東西”就會產生更多的疼痛。

清晨起床,突然感到一側或兩側的下背部疼痛,甚至在睡眠中就被疼痛疼醒。上廁所時,明顯感到排尿不易,尿液顏色也比平常更暗、味道更重。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就能夠及早治療。

很多人睡醒後,常常覺得頭暈沉沉的,全身沒勁兒,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後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體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佈在後腦勺上,經常按摩、彈敲可以緩解疲勞、預防頭暈、促進聽力、防治耳鳴。

第一,敲打時將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後腦勺。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圍的穴位,可防頭暈、耳鳴、促聽力。

第二,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緊壓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脫彈出,使指揹著力,可以有效緩解疲勞。

第三,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很快擡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如此反覆做上5―10次,每日做2―3次。中國中醫科學院推拿骨傷科副教授方存忠說:“練習時的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同時刺激大腦神經,起到耳聰目明的作用。”這個動作在起床後、睡前或平時空閒時都能做。

另外,中醫學還認為,腎開竅於耳。因此,該練習還可以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老年人不妨多做。

保護腎臟要從生活點滴入手,避免以下4種惡習是護腎的第一步。

1、吃得鹹

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攝入太多鹽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導致血壓升高,從而誘發腎病。

2、經常憋尿

尿液在膀胱裡時間長了會繁殖細菌,細菌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一旦炎症反覆發作,會損害腎功能。

3、大魚大肉,愛喝啤酒

吃太多蛋白類食物,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負擔。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癥,這些習慣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引發腎臟疾病。

4、不愛喝水

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等,建議每天至少喝水1200~1500毫升。

要讓腎臟遠離傷害,除了杜絕以上生活惡習之外,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

經常聽人說“護腎”,究竟健康的腎是什麼樣?如果以下9個標準你都達到了,那麼恭喜你擁有了羨煞旁人的“黃金腎臟”。

1、聽力清晰

耳朵的聽覺功能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好聽力就好。反之,當出現耳鳴、心煩、聽力下降的症狀時,可以多考慮腎陰虛。

2、皮膚有光彩

腎好,才能青春常駐,延緩衰老。腎不好,人容易顯得蒼老,皮膚會變得晦暗,膚色也會發生變化,眼眶發黑,眼袋明顯。

3、頭髮烏黑

腎藏精,其華在發,發的營養來源於血,但其生機根本還在於腎,腎不好,頭髮會早發白、失去光澤,並且出現脫髮。

4、骨骼強壯

中醫認為,腎主骨,骨靠腎精滋養,腎好骨才好。腎氣衰敗會出現骨質疏鬆、腰痠背痛,甚至牙齒出現鬆動。

5、記憶力好

腎精也養大腦,腎不好可能會出現經常忘事、反應遲鈍等現象。

6、尿液清澈泡沫少

若小便泡沫突然變多,長時間不消失,說明尿液中排洩的蛋白質較多。

若尿液顏色異常,呈濃茶色、醬油色或混濁如淘米水時,都應引起重視。

另外,出現憋不住尿、小便疼的症狀也應及時就診。

7、早起身體沒有浮腫

腎臟是人體代謝水分的器官,腎不好,水分就會蓄積。專家提醒,如果經常早起眼皮浮腫,或者雙腳、雙腿浮腫,都要考慮腎臟問題。

8、精神十足

當腎功能出現問題時,身體裡的廢物殘渣難以從尿液裡排洩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沒勁兒的感覺。

9、血壓正常

腎功能受損會出現血壓升高的症狀,而高血壓又會加重腎臟損害。高血壓患者一旦出現夜尿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現尿蛋白或雙下肢水腫的問題時,說明腎臟已經受損。

專家提醒,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腎臟更容易出現問題,控制好血糖和血壓非常重要。

另外,每年至少要體檢一次,這是早期揪出腎臟問題的最好辦法。

最後,腎臟的日常保健也很重要,這6種有益腎臟食物:紅辣椒、雞蛋白、西蘭花、捲心菜、魚肉、藍莓果汁,大家可以多吃一些。(綜合自《生命時報》、家庭醫生在線、39健康網)

�長按識別二維碼· 一鍵訂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警惕出現幾個說明你的維修

    腎臟是身體的“淨水機”,每天過濾和清潔200升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讓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同時,腎臟也被稱為“工廠”,它生產了很多與人體內分泌、代謝有關…

  • 男性警惕身邊的危險

      “男性的健康”、“健康的男性”又將再一次引起所有人的關注。那麼在生活極大改善、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社會棟樑、家庭支柱的男性是否有健康之憂? 有關資料顯示…

  • 女人想要泡你的10個,你或許從未發現

    雨果老兒在他的傳世之作《悲慘世界》裡說過這麼一句話:真愛的第一個徵兆,在男孩身上是膽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膽。 然而很遺憾,中國女人受儒家傳統文化的荼毒已深,根本…

  • 女性懷孕可能會出現這些,備孕媽媽都看看你有嗎

    如果有生育計劃,那麼很關注的莫過於是自己什麼時候懷孕了,我們也都知道在女性懷孕的時候也是可能會有一些信號的。 生育寶寶也是很多女性都想的,特別是對於結過婚的女…

  • 女性絕經前期身體會出現哪些?

    雖然對於女性絕經的年齡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但據調查發現,女性絕經期大約在47——55歲之間,即將面臨絕經的女性,身體大多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症狀。 1、月經方…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