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米粒媽非常喜歡吉田醫生,即使她的事蹟刷爆朋友圈,我依然要向大家再次安利一遍。森森地認為吉田開掛的人生,對於我等普通人的意義,不在於完成生5個孩子,上著班還考上哈佛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事兒,而是告訴我們,世界上真的有媽媽過著她們想過的生活:靠著她們強大的執行力和超人的自制力。SO,每次想偷懶不想寫文章的時候,都感覺吉田站在身後監督,不由得嬌軀一震

多少妹子,結婚生子之後一下子忙碌起來,所有的生活都圍繞著娃轉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帶孩子。

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在叢中帶孩子。

夜夜思君不見君,還得埋頭帶孩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天到晚帶孩子。

……

經曾的夢想,也都隨著“沒時間”而順延。

白富美白骨精,誰愛當誰當去,我是不湊那個熱鬧了……

我也想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可是要加班要開會真心擠不出時間怎麼破……

沒人帶孩子,只能做全職媽媽,一天24小時圍著娃轉,談野心和夢想根本不現實……

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卻在陸續生了5個孩子、全職工作的同時,到哈佛留學兩年,還出了本書。這些單獨一項完成都不那麼容易的工作,她居然同時完成了,這(tai)不(niu)科(bi)學(le)!

2004年從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吉田醫生在東京銀座的婦幼綜合診所任婦產科醫師,工作十分忙碌。大女兒一歲時因肺炎引發氣喘,讓吉田穗波在疲於應付的同時,也萌生了“若想改變現狀,只能積極提升自己的程度”的想法。

她決定報考哈佛時,大女兒兩歲,二女兒只有兩個月,上班時間朝九晚五,每天上下班要花三個小時在路上。通常下了班、接了小孩,回到家已經七點。

但從準備考試到考取哈佛,吉田只花了半年時間,期間還懷上了第三胎。(這速度,這效率也是沒SEI了)

2008年,吉田一拖四,帶著三歲、一歲和一個半月大的三個女兒,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頓。兩年後吉田穗波取得哈佛學位,讓人驚訝的是,留學期間,她懷上四女兒。

2012年,吉田穗波如願成為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鑽研母子照護議題。就在她的著作《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出版之際,她的第五個孩子出生了。

吉田開掛的人生經歷,除了家人的支持,還有“時間管理得當”“強大的執行力”“突破大眾常識的圍牆”。

她的那本《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中文書名《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米粒媽也讀過,吉田醫生能一氣呵成地把所有夢想都實現,並沒有什麼祕訣,不信你來看呀!

越是沒時間,就越是想做事

媽蜜們,你們發現沒,也是工作忙碌的大牛,越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生活也就越充實。正如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形容自己嬌妻――Amal Alamuddin的那樣――她手上在辦11個案子,還要去(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竟然還有(精力)去想要穿哪條裙子,實在太瘋狂了!不過看她這個樣子挺讓人著迷的,因為她的品位真的很好。

越是沒時間,就越是發自內心地想做點什麼大事兒。這就是忙碌的生活帶給人的幹勁兒。吉田醫生也表示過,如果一天24小時全由她自己支配,她應該不會有這麼多想法,喝喝咖啡,看看書,打發日子就過去了。

別想OR,而是想AND!

媽蜜也要有夢想,外一實現呢了呢!就吉田醫生而言,她的人生有三大支柱:“想繼續工作”“想去繼續留學”“想成為很多孩子的母親”。

有了娃的妹子都知道,想要平衡家庭和事業是非常困難的。連生二胎都不敢,怕沒時間,沒人帶,影響事業。可是生了五個孩子的吉田醫生是怎麼做到的呢?

吉田說,“如果與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話,全部同時進行。”因為“這個事情做完之後,再做那個事情,按照順序逐個做的話,即使過了很久,還是很難實現。”

身為婦產科醫生,吉田清楚女性生育的年限,她設定的計劃是:“為了不讓育兒導致的工作空白期過長,需要儘可能的不拉大孩子之間的年齡差別,如果可能的話,我覺得相差兩歲左右的間隔比較理想。”

“想要第三個孩子”的合適時間和“想要留學”的時期碰巧重合,她無法選擇哪一個優先,只不過把兩個都實現了。

有學生問吉田:“應該怎麼考慮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呢?”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還是考慮有沒有不是“OR ”而是“AND”的方法吧。同時實現多個事情,乍一看也許會覺得比較困難,但出乎意料的事,比起一個個單獨去完成,往往正因為同時做了,才都完成了。

由於“每天傍晚六點半之前必須要去託兒所接孩子”,吉田對於工作的專注力提高了;育兒的焦慮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得以消除,工作中的壓力也因為看見孩子的純真臉龐而煙消雲散。這是吉田在育兒和工作之間來回切換而獲得的幫助。

最讓米粒媽佩服的是,吉田建議,努力使兩者兼顧的時候,可以試著再加一個“想做的事情。”比如,正是快要被工作和家庭的瑣事壓垮了,有時會因為資格考試、外語學習、健身所產生的愉悅或充實感獲得解脫。

正因為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才會因為想做的事情而獲得解放;而正是因為熱衷於想做的事情,才會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辛苦,其實是微不足道的。

規矩是自己定的,有舍才有得

日劇大家都看過吧,日本的主婦每頓飯都做得活色生香,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吉田醫生也曾認為,不親手做飯、做家務、帶娃就不配當媽。但請了保姆之後,她發現這是“別人的常識”,作為家庭主婦,所謂規矩,也能自己說了算。

比如面對一日三餐烹飪等一些家務時,她特意請了保姆來完成,用錢和時間做了等價交換。一方面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減少和伴侶為家務問題爭吵的可能。在吃飯上,週一和週三是新鮮的,週二和週四是吃剩菜,週末會自己小小地動手。

吉田說,“的確有人會堅持‘飯菜一定要爸媽親手做’的規矩,即使沒時間也要拚命做飯,結果吃飯時間延遲,難得做出一桌菜卻要催孩子狼吞虎嚥。與其這樣,何不吃別人做的飯呢?這樣,空下來的時間可以不疾不徐地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味佳餚,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交流。這樣的時光更加充實,也更有意義。”

再比如在帶孩子方面,主要是由長輩在幫忙,自己則是每天固定18至20點為親子時間,陪陪孩子。沒有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陪伴孩子,可能有人要吐槽她太不稱職了吧~~

是的,在好多人眼裡,單單是“不給孩子做飯”和“陪孩子時間很少”這兩點,就斷定吉田不是位好媽媽。但這就是吉田的選擇,有取捨的付出和犧牲,才能在“大方向”上做到“實現自我”和“家庭完美”的二者兼得。

吉田是一位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媽媽,她懂得巧妙地協調家庭和學業的關係,並且在中間覓得一條最簡單的道路。也讓我們看到了,想要完成某項計劃,其實並沒有想象得那麼難,有的時候,只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神級時間管理術的本質――貴在堅持

生了那麼多孩子還得擠出來時間看書、學習,甚至去參加讀書會,吉田一定是利用時間的高手!

不過細讀了她的書之後發現,她對時間管理的方法,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都是一些稀鬆平常,我們司空見慣的方法,只不過,她能堅持下來!

吉田很喜歡的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倡對事項的重要及緊急程度進行區分,並對並對《與時間有約:全方位資源管理》一書中的“大石頭理論”深有體會。

“大石頭理論”認為,想把更多大石頭、小石頭、細沙放進桶裡,應該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後放細沙。

也就是說,時間管理上,應該用整段時間優先處理“大石頭”,再用零碎時間安排“小石頭和細沙” 。

吉田醫生認為,擠出時間做什麼,比擠出時間本身更重要 。同樣是一分鐘,怎麼用得更有價值、更精確?結果完全不同。

為此,吉田穗波對作息時間進行了調整。她每天和孩子一同入睡,清晨3點起床,到孩子6點起床之間的三個小時,就是完完全全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

善用小時間:

  • 利用坐車去上班的路上學習;

  • 利用晾衣服的時間一邊給孩子講故事;

  • 在洗碗的時候一邊聽學習音頻;

  • 利用坐車的時間去填寫那些厚厚的《獎學金申請表》;

  • 在整段時間到來之前,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前置思考以提前給大腦“熱機”,縮短進入專注狀態的起跑時間。

如此量化時間,有計劃地過每一分鐘,這需要有強大的執行力和堅持下去的決心,吉田做到了。據她回憶,自己的父親當年也是一邊折尿布,一邊高聲朗讀論文的。看來,狠角色都是家族遺傳的呀。

過“自己的生活”,別過“別人的生活”

和FB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那種光芒萬丈的女學霸不同,吉田醫生的故事特別接地氣。

她和你我她一樣,是一個優秀的普通人。

她的書走紅以後,負面評論也不少。

有人比較不忿,說吉田的成功是因為她有物質做保障――畢竟,請保姆來帶孩子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實現;有人吐槽她的生活太恐怖,好像沒有鳥語花香,永遠在讀書在學習,壓力山大啊……

說得有一定的道理。想必吉田在追夢的路上也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她的思路是,“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被別人的觀點左右。永遠積極樂觀的去學習思考怎麼達成自己的夢想,不被“別人的生活”而干擾,不是別的主婦都自己做飯就必須自己也這樣,別的主婦都恨不得24小時陪著孩子就必須自己也這樣。

《死時誰為你哭泣》的作者羅賓·夏瑪說:“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這句話是吉田穗波的座右銘。

請注意,這並不是一篇毫無營養的雞湯文。沒有人說非得當CEO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才是所有女人的追求。米粒媽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幫助那些找不到自身價值的麻麻,讓她們看到曙光和希望,並且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人過著她們想過的生活!

親愛的,請別過早的放棄自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