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氣護脾胃,“秋老虎”不可怕
初秋暑熱尚未完全消退,卻已有幾分涼爽,此時最讓人感覺不適的就是秋老虎。此時溼氣仍然較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秋燥又開始登場,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暑溼、秋燥傷身。那麼,應對初秋氣候變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長沙市中心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黃建樂介紹說,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中醫學有“長夏”之說,長夏是從立秋到秋分這一時段,即民間說的秋老虎。
這段時間暑氣仍一時難消,但總的趨勢還是逐漸涼爽,自然界降雨頻繁,溼氣過重,溼是其主要特徵之一,溼氣過盛,侵入人體造成疾病時,就成為了溼邪。其常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如脾胃疾病、心血管疾病、暑溼感冒等。
脾為人體的後天之本,五行屬土,與長夏之氣相通,主氣為溼,所以五臟中當屬脾胃與溼邪的關係最為密切。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易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而脾喜燥惡溼,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主要表現為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胸悶欲嘔、大便稀溏,甚至水腫等症。
秋老虎時節晝夜溫差變大,溼熱交結,入侵人體致氣機不暢,加上貪涼飲冷等外部因素,破壞了人體的正氣,還常會出現中暑、感冒、氣管炎等疾病。此時應早睡早起護衛陽氣,少食辛辣多吃酸,飲食不過於生冷。
此時的飲食還需注意,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過量,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損傷人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可多食滋陰潤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蘋果、葡萄、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長夏過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逐漸乾燥,燥為秋季主氣,是外邪“六淫”之一,燥邪過盛易傷人體津液。黃建樂說,此時人體容易虛火上炎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乾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祕結等症狀。因此,應注意滋陰生津,飲食要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則,不妨多吃些梨、葡萄之類的水果,以此來滋陰潤燥。還要注意少吃蔥、姜、蒜等辛辣食品及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果蔬,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
另外,要保持心情舒暢,做好心理調節,保持內心寧靜平和,防止“悲秋”發生。此外,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燥易傷肺,所以秋季燥邪易損傷肺功能不健全的嬰幼兒及素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要主動飲水,多食果蔬。
除飲食外,此時起居、著裝、運動等方面需要注意很多細節。黃建樂說,秋季暑氣漸退,早晚溫差加大,空氣乾燥,自然界由“生長”開始轉向“收藏”。
起居方面應儘量早睡早起,衣著寬鬆舒適,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運動方面,進行體育鍛煉時需做好準備活動,以防拉傷及受涼。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運動後要及時回室內脫去汗溼的衣服,用乾毛巾擦身,換上乾衣,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免受涼感冒。
忌運動過度,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以防出汗過多,出現運動疲勞或運動損傷。此外,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秋燥,運動後要多喝水,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
早晨鍛鍊要杜絕空腹,運動前應適當喝些糖水或吃點水果,避免出現低血糖。黃建樂提醒,養生需根據“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理論,從飲食、起居、出行及心理上遵循以上原則。特別是年輕人,切不要自恃身強力壯,熬夜貪涼,暴飲暴食,長此以往必將損傷正氣,導致疾病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初秋養生重點是祛溼氣護脾胃,做好保你不生病!
祛溼氣護脾胃,“秋老虎”不可怕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初秋暑熱尚未完全消退,卻已有幾分涼爽,此時最讓人感覺不適的就是秋老虎。此時溼氣仍然…
-
-
-
寶寶這5個部位保暖好,一冬天不生病!
寶寶保暖 伴隨著冷空氣一到,全國各地溫度驟降了不少。寶寶冬季保暖的問題又成為爸爸媽媽的頭等大事。寶寶身體哪裡最怕冷?家長又應該怎樣幫寶寶做好這些部位的保暖工作到…
-
-
-
夏天熱養生,秋冬不生病!
【導讀】 夏至到了,就連青島也開始體會到夏天的炎熱了,其他地方的童鞋們自然是不用說了。俗話說“冬病夏治”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來幫助身體恢復呢? 夏…
-
-
-
??大暑時節,注意養生,暑期常吃這些,一年不生病!
今日大暑,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此時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暑…
-
-
-
夏天多吃這菜,全家整年不生病!一定要多吃!
食療養生是最常見的養生方法,夏天食療養生切不可以少了下面這些食物,他們都有很好的預防疾病功效,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可要好好看看了。 1、薺菜:明目利肝 李時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