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健康圈(amy6562)---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是一種心態!懂點健康養生,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

小健說:

黃芪是常見的中藥材,很多朋友都會把黃芪用來泡水喝,那麼夏季喝黃芪茶有什麼好出呢?今天就讓小編為你盤點夏季喝黃芪茶的12個好處吧。

1、健脾益肺

經常加班、熬夜之人往往會出現脾氣虛弱的情況,多由思慮過重或疲勞過度引起;而肺本身就是主氣的,肺氣虛弱,定然使全身全力。黃芪具有益氣的作用,其中,補的最直接的是脾和肺之陽氣。

2、治自汗

跟盜汗相對,自汗往往發生在白天。它跟一般的流汗不同,這跟炎熱、運動都無關,只是自發地出汗,這顯然是一種虛汗。而喝黃芪水可以收斂病態的出汗,自然可以制止自汗。

3、消腫

對於長時間坐著的人,很容易出現下半身水腫的情況,不妨平時喝點黃芪水,可以起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4、護心

黃芪可以增加心臟的收縮功能,還有增強心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對於預防心臟疾病有著積極的意義。

5、調節血糖

實驗表明,黃芪具有調節血糖的作用,既可以阻止葡萄糖增多引起的血糖升高,又可以抑制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常喝黃芪水,可防治糖尿病。

6、治療高血壓

很多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現下半身浮腫的情況,喝黃芪水能夠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腫、降低血壓的作用。

7、治療骨質疏鬆症

如果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那可以適當的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這樣可以有效的治療下肢痠麻的情況。

8、治療脾氣虛證

喝黃芪水的好處有很多,其中還包括了治療脾氣虛證。常見的脾氣虛證主要表現為人體精神倦怠、氣短、痰多等等情況。將黃芪和黨蔘、白朮、茯苓等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脾虛的情況。

當歸黃芪烏雞湯是一道滋補保健藥膳湯,注重養生保健的朋友,對當歸黃芪烏雞湯肯定不會陌生。當歸的補血,黃芪的補氣,再加上烏雞的滋陰補腎之效,組合之後可謂絕佳!

食材:烏雞半個、黃芪5克、當歸5克、黨蔘5克、無核紅棗10克、枸杞5克、幹桂圓肉10克、姜塊適量、料酒適量、鹽適量

做法:

1、烏雞洗淨,用刀砍成塊,姜塊拍扁,黃芪、當歸、黨蔘、紅棗、桂圓乾洗淨備用。

2、鍋入水,大火燒沸,放入姜塊和料酒,把烏雞焯水,撈起用涼水降溫,沖洗乾淨油汙,控幹水備用。

3、將烏雞放入砂鍋內,加姜塊、黃芪、當歸、黨蔘、紅棗、桂圓乾,大火煮開了以後撇去浮沫,蓋上砂鍋的蓋子,轉小火燉2個小時,放枸杞再煮10分鐘,湯好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盛起食用。

黃芪雖然應用人群廣泛,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溼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鬆軟,尤其是腹部肌肉鬆軟。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2.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3.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4.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陰虛患者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蔘、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溫馨提示:《健康圈》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每分鐘都有人在製作相冊,你也來吧!

免費製作家庭相冊、寶寶相冊、寵物相冊

↓↓戳【閱讀原文】免費製作動感相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黃芪養生功效好處

    健康圈(amy6562)---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是一種心態!懂點健康養生,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 小健說: 黃芪是常見的中藥材,很多朋友都會把黃芪用來泡…

  • 黃芪功效多的數不清

    們都知道黃芪是一種中藥,卻不瞭解黃芪的具體功效,黃芪的藥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正確服用黃芪,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且還能有效抵抗衰老,降壓等。 黃芪能泡…

  • 每天黃芪補氣養身人人都喝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點擊右上角�J,關注我們吧! 黃芪又叫做北芪,其性溫、味甘,可以或許補氣固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味中藥,其藥用歷史迄今已有2000多…

  • 黃芪,

    黃芪是常見的中藥材,很多朋友都會把黃芪用來泡水喝,那麼夏季喝黃芪茶有什麼好出呢?今天就讓小編為你盤點夏季喝黃芪茶的12個好處吧。 黃 芪 的 功 效 1、健脾益…

  • 一味馬齒莧養生功效

    說起馬齒莧,至今仍舊難以忘懷的是小時候奶奶用馬齒莧做的包子。其實用馬齒莧做的包子又有一個相當漂亮的名字――長命包子。這個包子也是一道藥膳,具有解毒涼血、補益肝腎…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