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近日,89歲的李嘉誠因患腸胃炎缺席了集團股東會,目前已並沒有大礙。腸道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它是人體內最操勞的器官之一,人體所需約99%的營養物質在此吸收,有90%的毒素在這裡排出。

當今社會環境汙染、高強度工作、不規律飲食、濫用抗生素等問題也在不斷破壞著我們的腸道健康。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中六君義不容辭,找來數位專家談談腸道健康問題。

郅敏副教授 消化內科副主任

調理腸道 生活與情緒都不克不及少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愈來愈多的人患上腸道疾病。而腸道是除大腦之外,最敏感細膩的人體器官,堪稱第二大腦。同時腸道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然而在長久以來,腸道健康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

俗語說:“萬病源於腸道”,這其實有一定的道理:這是因為腸道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人體內的消化管道從口到肛門,其中從胃幽門至肛門的那一段就是腸道,這是消化管道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除盡人皆知的消化吸收功能外,它還是人體最大的疾病防禦堡壘。由於消化管道是對外界環境開放的,外界的細菌、病毒和毒素,很容易入侵併進入腸道。為了抵禦經口進入的大量致病菌的侵襲,人體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位於腸黏膜內,其所含的淋巴細胞數量遠高於其它淋巴組織,因此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

那麼,如果我們的腸道出現了問題,該如何調養呢?

首先,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吃辛辣、油膩、油炸、生冷食物;避免暴飲暴食、不潔飲食、食無定時;戒菸限酒。

其次,減少抗生素和消炎藥的使用。目下當今有些人一旦感冒、咳嗽、拉肚子,就會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藥,卻不知這些藥物在殺滅病菌的同時,也會殺傷腸道中的益生菌,使得腸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比例愈來愈少),影響腸道功能。

再次,保持規律作息,避免久坐、熬夜。人體會根據生物鐘來修復腸道,而作息和飲食不規律都會影響這個過程,進而影響腸道健康和腸道功能的正常發揮。例如,睡眠時段是腸道的重要修復期,如果晚上進食過多(會加重腸道負擔),或者經常熬夜,都會影響腸道修復。

最後,注意情緒調節。長時間工作或學習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壓抑、易怒,容易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使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便祕等症狀。可以經由過程深呼吸、聽音樂、運動等各種體式格局,放鬆自己,給身體減壓。

另外,腸道“調養”是一個循規蹈矩的過程,整個調養過程應遵循腸道自我循環週期,一樣平常情況大約每兩到三週會有一個質的改善(即有相對明顯的感覺),不同個體當然會有不同。在改善的根蒂根基上,再次進入一個新的週期,再得到進一步改善,如此循環往復,整個調養過程呈螺旋式態勢上升,直到腸道重新進入健康週期之中。

謝尚奎副主任醫師 肛腸外科副主任

腹部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

對於正常人群來說,腹部按摩不僅能改善腸胃功能、增強腸蠕動,還能防止便祕。具體方法是躺在床上,雙腿彎起,腹肌放鬆,用一隻手掌以掌心貼附肚臍,另外一隻手疊在上面。用下面手掌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順時針標的目的以畫陀螺的體式格局輕輕邊按邊摩擦,當按摩至左下腹時,應適當加強指的壓力,以不感痛苦悲傷為度。再雙手交換,逆時針以同樣的體式格局再按摩一遍。按壓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每次10分鐘左右。手法既要柔和、均勻,又要有一定的力度,但不要使勁往下壓,那樣容易傷害體內器官。想要使腹部按摩要達到最佳效果,應在排空小便後,肚子不太飽又不太餓的情況下進行。

胡品津教授 消化內科醫學部學科帶頭人

年輕人常腹痛、腹瀉應警惕克羅恩病

近年,青少年IBD患者的發病人數明顯上升,九成患者起病時甚至只有二三十歲,且克羅恩病的發病年齡更低。從起病到確診,大部分人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很多年輕患者總以為自己得的是普通腸胃炎,吃幾顆藥就會好,結果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不見好轉,人變得愈來愈消瘦,進一步診療才發現自己患的是炎症性腸病。

如果持續3個月腹瀉、腹痛,或者在接受了抗生素等正規治療後,仍反覆腹瀉、腹痛、便血,甚至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症狀,應儘早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非感染性的特殊腸道疾病,它主要包括兩個疾病:克羅恩病(主要施展闡發為腹痛、腹瀉、體重下降)和潰瘍性結腸炎(腹瀉、血便)。與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不同,炎症性腸病的腹瀉、腹痛是慢性的,常常反覆發生發火,一樣平常患者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持續幾年或終生,常規的治療急性腹瀉、腸功能紊亂等的方法都無法改善該病症狀。醫學上也很容易誤診,甚至做了手術後,很多醫生仍不克不及診斷清楚。

任東林教授 肛腸外科學科帶頭人

老年人便祕莫大意

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入手下手慢慢衰退,而腸胃功能會逐漸減弱,尤其腸道的蠕動功能會下降,因此容易造成便祕而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心臟病、腦卒中等疾病,還常併發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誘發大腸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然而,對於症狀較輕的老年人,經由過程以下幾種體式格局進行一樣平常調理,有助於恢復正常排便。

飲食

1、增加纖維素和水分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如奇異果、火龍果、黃瓜、西紅柿、蘿蔔、菠菜、白菜等。每日蔬菜攝入量應在500克以上,飲水量至少1.5―2升。

2、適量攝入橄欖油。很多老人都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群,所以飲食都比較清淡,這也是導致便祕的緣故原由之一,因為人體也需要油脂的潤滑。建議在飲食中加入橄欖油,既能直接潤腸,分解產物還能刺激腸蠕動,改善便祕症狀。

運動

不要長時間坐著看電視或打麻將,堅持早晚散步有益於結腸張力的恢復。另外,深呼吸對腸道也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可提高結腸的張力,增加腸蠕動。

排便習慣

結腸活動在早上剛醒來和吃完飯後最為活躍,因此建議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測驗考試排便,排便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不要看報紙或思考過多的事情。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患有高血壓等病症的老人在排便時不宜用力過猛,否則有可能引發腦卒中。

穴位按摩

1、按肚子――大巨穴。大巨穴是位於下腹部臍下三橫指目,前正中線旁開三橫指處的兩個對稱的穴位,按摩有助於緩解便祕。按摩時,可以仰臥,屈膝。兩手中指分別按同側的穴位,一遍鼓肚子一邊按壓。做5―6次。

2、按腳底――太白穴。按摩足部內側,第一跖趾關節內側隆起部位後下方的太白穴,也有助於緩解便祕。按摩時,將一條腿伸直坐下,把對側腳搭在伸直腿的膝蓋上,一隻手固定踝部,另外一隻手用拇指以太白穴為中心從足尖向腳踝慢慢地平推。每側做5―6次。

【本文與《保健時報》共同策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