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說話方式,爸媽要牢記!
語言表達和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少人覺得成年人之間打交道太累、說話做事處處得小心,萬一有個閃失就成了“誰苦誰知道”的結果,然後免不了回想自己的小時候、羨慕現在的孩子,覺得和孩子相處不用費心、簡單直接就很好,其實也不完全是,如果家裡有個娃,說話也是需要花點心思而不是隨性、直接就萬事大吉了。
以前見過一對母女在廣場上玩,看樣子孩子也不大應該還沒開始上幼兒園,玩了沒一會就聽到這個媽媽大聲斥責孩子“你知不知道,你這麼黏人很討厭!”“你就不能自己在旁邊玩會嗎?真是讓人心煩!”說著還推開孩子的小手,小女孩委屈地還是伸手喊著“媽媽媽媽”……
如果孩子是父母自己帶沒人幫忙,一般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到家陪著玩一會,媽媽就該做飯了,孩子可以自己玩玩具或者看看動畫片,當你在廚房忙活半天出來招呼孩子吃飯的時候,有些孩子還是該玩玩、該看看,似乎聽不到你剛才說的話,這個時候你很看你能會說“叫你幾遍了你聽不到啊?你就不能讓人省點心”“你能不能好好聽話,再這樣下去以後就別想看動畫片,只會給我添麻煩”……
上面的提到的情景可能多數父母都不陌生,如果是你面對這樣的情況發生又會對孩子說些上面呢?尤其是面對正在語言發展階段的小孩子,這說話還真是有些講究。
孩子在3歲以內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家裡接觸更多的就是父母,我們更是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孩子更多的信息,使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最溫暖的愛、安全、信任,這樣他們才會更有力量去探索周圍,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
不管是小嬰兒還是長大一些的幼兒,孩子們還處在一個依賴父母帶領自己去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會通過父母來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如果總是因為帶孩子忙碌、心煩就經常脫口而出一些負面、貶損孩子的話,傷害的就不止是孩子的自尊心。因為在他們還不具備各項成熟能力的前提下,孩子會通過父母的言行來“衡量”自己,儘管他說不清楚,也不會分析,可是與生俱來的感受能力也會讓孩子內心受傷,甚至留下心理陰影籠罩自己。
以下的交流方式孩子會更喜歡:
1、父母也要來“變身”,不妨試著把自己也變成孩子。你現在的童心還活躍著的嗎?有了孩子不妨也讓自己童心未泯一下,不要時時刻刻端著“父母”的架子對孩子指指點點了,有時候當你變成孩子時,你會更加容易接納你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會看到一個更理解的父母。
2、學會用耳朵傾聽,控制嘴巴頻繁說。我們都知道嘮叨是一種無效的溝通,那麼先從應對方式做些改變。有效溝通的前提是要學會傾聽,所以你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言語指責、重複、提醒,變為去聽聽孩子要說什麼,儘量不要打斷,這樣才能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
3、運用同理心去和孩子說話,當孩子在外面玩的不高興、受了委屈或者和小夥伴鬧彆扭了,千萬不要一味的指責、或者說“多大點事,有什麼好難過的”之類的話,最好可以讓你的同理心來發揮積極的作用,比如“看得出來你現在很傷心”“我要是你我也會有……感受”,這樣的說話方式進行下去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另一面。
4、儘量避免使用負面語氣說話。帶孩子不是容易事,誰也不會天天都有好脾氣,所以請你儘量、儘量少用這樣的說話方式比如:
“你要是再不……小心我……”
“你真是讓人失望竟然連這個都做不好”
“你必須……否則……”
“壞孩子就是像你……”
類似帶有指揮、命令、否定等負面意義的說話方式大家平時還要多注意,儘量少說一些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這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說話方式,爸媽要牢記!
這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說話方式,爸媽要牢記! 語言表達和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少人覺得成年人之間打交道太累、說話做事處處得小心,萬一有個閃失就成了“誰苦誰知道”的…
-
-
-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看看6個孩子內心的聲音,看完很心酸!
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慎重的事情,隨著當今文明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離婚率已經明顯增加,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離婚之後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離婚後如何面對孩子?…
-
-
-
2-10歲是培育種植提拔孩子專注力的好時期,這些方法,爸媽要牢記
“老師說我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我家孩子總是做作業做到一半,就要東摸摸西看看,開小差,怎麼辦?” “我家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堅持不了五分鐘,怎麼辦啊…
-
-
-
10種爺爺奶奶不適合看孩子,爸媽要慎重!
以愛之名多少孩子無意中受到傷害 說爺爺奶奶教育法是“文盲式”的,可能有些惡劣、殘忍的誇張,我們不克不及否認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更不克不及否認他們所有的辛勤付出…
-
-
-
孩子這6個底線,爸媽千萬不克不及碰!
關注我們,教育無憂 大人生氣時,常常會說:“這是我的底線!”可你知道嗎,孩子也有底線哦!當他敏感地捕捉到一些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