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究竟是看西醫還是看中醫,相信很少有人弄得特別理解�⒗聿恰O執�西醫有著強大的科學後盾;中醫則經過了千年的前人經驗總結。其實,中西醫可謂各有所長,《生命時報》採訪權勢鉅子專家,告訴你哪些病更適合看中醫。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根蒂根基醫學院教授 李曉君
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 姚衛海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江海濤
臺灣長庚醫院桃園中醫藥劑部主任 楊榮季
臺灣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洪金烈
6種疾病更適合看中醫
中醫和西醫可謂各有所長,如果盲目地只認準一種療法,就有可能耽誤病情。但在一些常見病中,有幾種更適合看中醫。
1
過敏性疾病
溼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樣平常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釀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婦科病
婦科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
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3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樣平常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4
呼吸系統疾病
目下當今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癒”。之所以很多醫生這麼說,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細菌釀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癒。
另外,咳嗽、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免使用抗生素。
5
複雜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風溼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經由過程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6
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日常平凡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祕、心情煩躁等症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症狀選藥,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看急症也是中醫的“拿手戲”
提到急症,很多人會先想到看西醫,潛意識覺得中醫就是個“慢郎中”,事實上中醫在看急症上也有自己的看家技能花樣。
發熱
由病毒、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發熱,中醫稱為“外感高熱”。可根據症狀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出汗後可退熱。
姚衛海建議,家裡可以備些中成藥,如蓮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雙黃連口服液等,對肺炎、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等引起的發熱具有較好的療效。
如果體溫持續增高(超過38攝氏度,或體溫低於38攝氏度但持續6天以上),則不宜繼續自行用藥,應及時就醫。
骨折
在戶外出現骨折,也可經由過程中醫的手段進行應急處置懲罰。如果傷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見的汙物,再用乾淨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包紮。
隨後可因地制宜,將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長寬適宜的夾板,用繃帶或布條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醫前骨折部位出現進一步損傷。夾板與皮膚之間最好墊些棉花等柔軟透氣的織物。
還可內服七釐散、雲南白藥等中成藥,用以止血和減輕痛苦悲傷,同時要儘快送往醫院,交由醫生處置懲罰。
膿毒症
人體對外部感染做出傷害自身組織與器官的迴響反映時,便會引發膿毒症。
中醫認為“腑氣不通”是膿毒症的症狀之一,故以“通腑攻下法”來治療,經常使用方劑為承氣湯,主要成分有大黃、枳實等,可以或許改善腹腔內臟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除,排出細菌和毒素。
此外,“通腑”對動力性腸梗阻也有一定的療效,患者可在醫生排除狹窄、套疊等腸道病變後,選用通腑益氣類湯藥來促進腸動力的恢復。
腸道流行症
中醫在治療痢疾等腸道流行症方面也有一定特色。痢疾是由“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所引起,意思是由於飲食不衛生,吃進了引起痢疾的病原。
中成藥可選擇葛根芩連顆粒、古方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等,都是治療痢疾特別很是有效的方劑。
眩暈
對於高血壓引起的眩暈,可鍼灸攢竹穴(眉頭內側邊緣凹陷處)、百會穴(頭頂正中央)與三陰交穴(足內踝尖向上四橫指寬),或遵醫囑服用眩暈寧片。
看中醫前別做6件事
1
不要化妝
“望診”對診斷特別很是重要,一定要讓中醫師看到你的“本來面目”。
2
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藥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變得白膩;楊梅、烏梅等,容易使舌苔變黑;咖啡、橘子以及維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變黃;就診前剛喝熱飲,可以使舌質變紅。
3
不要使用或食用氣味濃烈的東西
不要使用氣味濃烈的香水或護膚品;不要吃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等,以避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
4
不做劇烈運動
脈診是中醫診病的重要手段,就診前應儘可能保持心情安靜冷靜僻靜,避免情緒急躁和劇烈運動等因素,對診斷造成影響。
5
不要頻繁更換醫生
很多疾病的治療需要一定時間,而頻繁更換醫生只會造成治療的重複。一樣平常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1―2個月後仍無明顯效果,可以考慮另選大夫,但一定要將以往的病歷或處方保存好,以便讓醫生了解您的治療情況。
6
不要沿用過去的處方或別人的處方
有些人認為,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著,以備將來症狀再次出現時使用,或者看到別人跟自己的病情類似,便將別人的處方拿來自己用。這是不正確的。
中醫在診病治病過程當中,特別很是重視個體的體質差異,患病的緣故原由、時間、地點、施展闡發不同,方藥都會不同。除非醫生允許,請不要沿用以前的處方,或他人處方。
關於中醫的六大疑問
1.白髮蒼蒼的中醫更厲害嗎?
事實上“中醫越老越值錢”其實不單隻年齡,更多指的是經驗。中醫是一門重視經驗傳承的醫學,看得病人越多,對於疾病的掌控、用藥都會更嫻熟。年齡大些的中醫行醫時間長,診病用藥當然也會“更厲害”。
花白的頭髮其實不代表水平一定高,相反,一些老中醫保養得特別很是好,髮色烏黑,說起話來中氣十足,顯得很年輕。
2.會把脈的醫生就會看病嗎?
會把脈的醫生其實不一定就可以把你的病治好。洪金烈發現,民間善於經由過程脈診說出症狀及疾病的中醫其實不少,但能以此治癒疾病的卻相對有限。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象只是其中一個參考項目,無法窺探出疾病全貌。就算清楚病人的問題出在哪,但要怎麼處置懲罰、如何用藥治療又是另外一門學問。
3.中藥西藥可以一起吃嗎?
同一種病不建議既吃中藥又吃西藥。楊榮季透露表現,中、西藥物交互作用很複雜,除非開藥的醫師對中、西藥都懂,否則服用不同醫師開的中藥或西藥,有較大風險。
建議正在服西藥的人,吃中藥前要審慎評估,並且先跟醫生評論辯論。醫生確定用藥後,也應持續追蹤病人服藥後的狀況。
4.水煎藥比藥粉更有效嗎?
這要視情況而定,通常只要診斷正確,科學用藥,就可以達到一定效果。一樣平常來說,濃縮萃取的中藥粉運用得宜,效果其實不會輸給傳統的水煎藥。楊榮季說,但有些情況下用水煎藥比較好:
急重症:水煎藥是湯劑,吸收效果較快。
糖尿病:中藥粉內的澱粉含量較高,有些糖尿病患者其實不適用,這時候可改用水煎藥。
需要開特別藥方時:中藥粉是固定成方,不如水煎藥加減變化靈活。古代中藥有十萬方,有時醫生會視病情選擇水煎藥。
5.吃中藥會傷肝、腎?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中藥、草藥的差別。中藥是中醫典籍有記載、經過炮製和處置懲罰過的,已經除去了植物中某些有毒成分;而一樣平常草藥沒有經過炮製,品種與別名複雜,往往須經專家鑑定,隨便拿來使用切實其實可能傷肝。
即使是中藥,也不可以長時間服用,通常中醫師會依照體質辨證調整、更改藥方。
6.調理好後可以恢復不規律作息?
吃中藥不是為了要讓你更放肆地生活。很多患者吃完中藥後體力、精神變好,容易恢復不良生活習慣。中醫很注重一樣平常生活調養,吃藥只是解決潛藏在體內的病灶問題,若不留意則會更加嚴重。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旌旗燈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點擊獲取授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6種病最適合看中醫,給看病毫無頭緒的你
生病了,究竟是看西醫還是看中醫,相信很少有人弄得特別理解�⒗聿恰O執�西醫有著強大的科學後盾;中醫則經過了千年的前人經驗總結。其實,中西醫可謂各有所長,《生命…
-
-
-
這7種病最適合看中醫,你知道嗎?
1、過敏性疾病 溼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
-
-
-
在女人眼中,男人這6種行為最讓人厭惡,尤其是第三條
在異性面前,特別是在心儀的對象面前,男人們都會變得特別愛施展闡發自己。要麼話變得特別多,那麼就是舉止異常,但目的都只有一個:讓對方關注到自己。 一些良好的言行確…
-
-
-
6種家長最讓孩子討厭,尤其是第2種,希望你不是!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愛自己,而不是討厭自己。本文列舉了6種讓孩子不喜歡的家長,希望你不要成為那樣的家長。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有些家長和另外…
-
-
-
6種孩子最討厭的爸爸,你中了哪一條?
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個暖心爸爸,下面這些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爸爸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克不及有! 1 誇誇其談的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