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童媽:

生二胎,說到底就是麻麻們對今後人生的一個選擇:是累死累活重頭來過,還是輕鬆自動獨養大寶?今天,童媽分享幾位媽媽對二胎的一些看法,希望對那些還在糾結的麻麻們一些啟發!

一、二胎,生還是不生?

Claire媽說:

我的孩子六個月,從他出生我就被家裡的長輩、親戚以及各種路人大媽勸生二胎。

我一律回答,絕對不生,我沒有那麼多精力來養育兩個孩子。

你們經濟條件那麼好!

確實,我老公的收入不錯,我自己家境算是中產,房子已 get,買車也已經在計劃中,養兩個孩子確實壓力不大。但是,我習慣於過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生活,吃穿用度都要講究,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這樣,上最好的學校,從小能到處旅行,如果他願意,高中以後就出國唸書。以我們的條件,一個孩子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些,如果有了二胎,全家人的生活品質就要下降,我不願意。

沒關係,兩邊老人都年輕,他們可以幫你帶!

生孩子是我和老公兩個人的事,養育孩子也應該是我們兩個人的責任。父母辛苦了幾十年終於現在小有積蓄也不用忙

於工作,應該是他們享受人生的時候了,而不是又被孫子孫女綁住。我老公到處飛沒法顧家,而我是一定要去工作的,除了工作我還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我和老公的感情生活。

並且我有我的追求和夢想,我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是一個妻子,最後才是一個媽媽。

獨生子女多孤單,兩個人有伴

Sorry,作為一個獨生子女,我沒有覺得孤單過。上學有同學,回家了和爸媽一起待著或者自己練練琴看看書,找鄰居的同齡人一起玩。非獨生子女就一定有伴嗎,我爸四兄妹,大哥比小妹大 12 歲。我的高中同學,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加起來都沒他年齡大,和最小的弟弟相差 19 歲。我老公的堂妹,大學生有個 3 歲的弟弟。我的孩子,我可以給他最好的物質生活,給他我能做到的最多的陪伴,同時也不犧牲我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圍著孩子轉的媽媽。

如果有兩個孩子,我做不到這麼多。

軒軒媽說:

我家的第二個小孩,2015 年 6 月呱呱落地。從小孩出生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和大家分享一下現在的我的體會把。當你決定要生二胎了,在生之前,最好考慮清楚以下事情。先想到了,先安排好了,後面小孩呱呱落地之後,你可能會輕鬆一點。

1、金錢

這年頭,沒錢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有一定的金錢作為支撐是基礎。

至少要能養活多一個小孩的實力吧。

而金錢,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現有資產(例如:儲蓄),另一種是你現在的家庭收入。而兩者是有區別的。儲蓄風險低點,而家庭收入是可能變動的。可能因為家裡忙不過來,需要一個人轉為全職煮婦,可能因為,晚上忙著帶小孩,或者小孩半夜哭鬧,影響了你白天的工作表現,從而使得收入減少。所以,這些因素一定要先考慮清楚,至少需要一定的現金儲備,抵禦這種風險。

2、父母、岳父岳母、親戚。其實就是人手

對於金錢,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要養活多一個小孩還是有能力的。

但人手這個問題就難說了。所以要生小孩之前,一定要分析清楚,有哪些人可以幫忙帶小孩的。雖然說了很無奈,但這確實是變相啃老。我也專門研究過國外的家庭,為什麼能夠一個人帶一群小孩。而我們中國是一群人帶一個小孩。(

知乎裡面就有這個問題的討論,為什麼中國人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外國人是一個人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個人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自己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a.兒童舒適區。

所謂的兒童舒適區,首先需要家裡有足夠的面積,有一定的空間可以佈置成兒童舒適區。其次,你在玩具什麼的選擇一定要小心,因為所謂的兒童舒適區,不止說兒童不怕摔倒,撞到,還有一個大問題,會不會把玩具吞嘴裡。

有個兒童舒適區,意味著小孩會爬之後,父母可以放心把小孩扔裡面,讓他自己在裡面玩,而你只要時不時看看就行。

b.安全的初次加工食品。

在中國,需要父母或者岳父岳母幫忙的一大原因是,除了要帶小孩,每天還需要買菜煮飯。而這個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國外的食品安全度高,可以放心地買些已經初次加工過的、醃製好的食物。需要吃的時候,在微波爐叮一下就好。中國有沒有這樣的條件?對於中國的食品安全,我只能表示:呵呵!

c.國外的小孩,1~3 歲肯定是全程紙尿褲。

屁股紅了,就弄點護臀膏搽搽。作為父母的你們,能否狠下心,也是一大問題。

而你如果沒法做到像國外那樣帶小孩的話,意味著你沒法一個人帶兩個小孩,意味著你需要其他人的幫忙。

而這時,老人們的身體如何?有沒有條件幫忙帶小孩?肯不肯幫忙帶小孩?還有沒有其他親戚可以幫忙帶小孩?能幫你們帶白天,還是能幫你們帶全天?能全部一手搞定,還是隻能部分搞定?小孩生病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幫忙?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個人體會:

一個小孩最好兩個人輪流帶,兩個小孩至少要三個人幫著帶比較好。兩個人帶兩個小孩的話,難度極大。畢竟大人也是人,也可能生病,可能累倒。特別是第二個小孩,三歲前,這最辛苦的三年,千萬別想著兩個人就能輕鬆搞定兩個小孩。

而作為父母的你們,是否需要一個人離職,全職帶小孩,晚上是否需要幫忙帶小孩,要加班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幫你帶小孩。小孩半夜哭鬧不止,讓你睡眠質量極差,對你的工作、對你的收入影響多大?夫妻倆如何分工合作?因為這個小孩,你每天需要至少花多少時間在家裡,對你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影響多大?一定要思考清楚。你們願意不願意為了多一個小孩,而去犧牲。

個人深刻感悟:沒有足夠的人手、沒有商量清楚如何分工合作之前,別輕易生二胎,不然生活工作肯定一團亂麻。

3、小孩

a.已經有一個孩子了。第一個孩子 1~3 歲這段時間乖不乖,你自己大概心中有數了。第一個小孩如果就很難帶,那你生第二個小孩之前,最好先做好:第二個小孩也一樣難帶的心理準備,至少先做好最壞打算,安排好足夠的人手幫忙帶小孩,真的遇到事情了,自己不會覺得崩潰。

b.在第二個小孩生了之後,兩個小孩是和你們父母住一起呢?還是爺爺奶奶幫忙帶一個。如果兩個小孩和你住一起的話,兩個小孩之間是會有連鎖反應的。類似半夜一個哭鬧,另一個也跟著哭鬧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說,兩個小孩的破壞力可能不是 double 這麼簡單,可能給你帶來的是 3 倍到 4 倍的疲憊。

c.大的小孩幾歲了。大的能否幫忙帶小的?大孩對你來說是一個幫手,還是一個拖累,這個很關鍵。

我自己感覺是:男孩,可以幫忙帶小孩的可能性遠小於女孩;至少要一年級的小孩,比較懂事了,才能幫忙帶小孩。中班、大班的孩子未必能幫上忙,反而可能會比原來更加皮(可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二、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姐姐了嗎?

第一胎孩子在迎接第二胎孩子之前,需要有哪些預備?用通俗點的說法,即:當哥哥/姐姐前,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特質?

有趣的是,在我曾經觀察到的案例中,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年歲差距不超過 3 年的,一般不會有這種很嚴重的抵觸問題,不過這仍需更大範圍的數據來證實。

我的推測在於 3 歲之前的孩子,因為其社會性行為尚不明顯(或者說自我意識不明顯),因此對環境中是否出現了新的家庭成員其實不會多敏感。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更關注的對象是自己,只要自己吃飽穿暖了,老爸老媽給予的關注沒有減少,那一般不會對弟弟/妹妹有明顯的抵觸。或者當事人往往都沒意識到「弟妹出生」這一事件都有可能,就好像筆者從來沒有意識到「妹妹出生了」這一事件,好像從打一有記憶起我就有個妹妹了一樣。

那麼,超過了 3 歲這個範疇以後呢?

這就要考慮更多因素了,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特徵,要去考慮和處理。

以筆者所專長的 3~6 歲階段為例先談一談吧。以此發散也可以看到 6 歲之後的孩子所需要的特質與能力,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孩子在準備迎接作為兄/姐這一新身份之前,需要至少具備如下特質。

――安全感

――家庭氛圍有明確的生活作息規律

――有初步的自我照顧能力

――自信與成就感

――體驗過分享的喜悅

――無過度寵溺

――被尊重

以上特質,如果在孩子迎接新身份之前都具備的話,那孩子就做好了當兄長的最基本條件。

然而十分遺憾甚至可以說是可悲的是,國內家庭教育環境裡,大部分情況是十分不利於這些特質的養成的。

而一個充滿自信、作息規律、獨立自主、願意分享、不會嬌生慣養、懂得尊重,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很顯然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作為兄長的新挑戰了。

教育就是這麼一回事……不去做出改變,就只能在血和暗的深淵中掙扎……哦不,是在錯誤的教養螺旋之中繼續循環著。

如何處理隔代教養帶來的家庭衝突?

三、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葉壯媽

我想我必須要提醒的一點是,「隔代養育」所帶來的最大缺點未必體現在孩子的身上,更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上。

畢竟,從某個角度上看,隔代養育本身所造成的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養育所導致的家庭矛盾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

――這事為很多人所忽視,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事情在眾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育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的家庭中上演著。

我並不是否認很多父母心中「娃比天大」的想法,我只是想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到,隔代養育可能傷害的並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可能傷害到老人、子女、兒媳、女婿。

在我身邊,有僅僅因為尿布/尿片之爭就幾乎發展到火併的婆媳,也有因為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問題就橫生間隙的翁婿,還有為了讓孩子在自己家能多留幾天不惜威逼利誘孩子且諷刺挖苦對方的親家――這樣的隔代養育,難道受傷的僅僅是孩子嗎?

孩子呱呱墜地,家裡添丁進口,怎麼說都是天大的喜事,一個家裡六個人養一個孩子,最大的困難並不是「養不好怎麼辦」,最大的困難是別把喜事辦成了壞事,孩子倒是養得白白胖胖,一大家子卻不再和和美美。

好在,只要多加註意,這種問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的。

·行為應當發自於對孩子的關愛,而非發自於對自我角色的闡釋。

咱就拿用尿布還是用紙尿褲這事兒來說吧,很容易誘發祖輩和父輩之間的分歧。每每這時,孩子的父母有可能發出這樣的聲音:「這是我的孩子,應該我說了算。」而孩子的爺爺奶奶又會有這樣的聲音:「我當年養你就是這麼養的,你自己還是個孩子呢你懂個什麼,我們才是拉扯過孩子的人。」

嚴肅認真地看看這兩種態度的表達,你會發現都跟用尿布的人――孩子自己――沒什麼關係。這種關愛的邏輯根由在於急於展現自己的身份,那必然會提升誘發矛盾的可能。在育兒的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層級的長輩,都不應當單純地從闡述自身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角色的角度去實施關愛,而應當讓行為更接地氣,著落在孩子這一第一需求點上。其實,這就是另一個角度上的「發乎情,止乎禮」,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裡面不能做什麼,而非能夠做什麼,有時候,手不能伸太長。

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老婆跟老公抱怨婆婆,「你看你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教養技巧都沒有,這把孩子嬌慣壞了可怎麼辦。」這就是貼標籤。有的媽媽帶孩子是新手,給孩子裹得嚴實了點,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罵:「你想把孩子捂死呀?!」

這就是扣帽子。貼標籤,是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扣帽子,是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這些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真意與擁有能力對孩子好」,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性與傷害。

否認觀點時,切不可否認情感

老一代和青年一代有代溝,觀點相左必不可免。養育子女的複雜過程中,兩難的抉擇過後總有取捨――一方被另一方否定,誰都有敗下陣來的時候。

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們難免犯錯。當否認他人的錯誤觀點時,千萬不要否認了他人的真摯感情。比如「你這老婆,這點小事都想不到,對孩子真是不上心」。這種「沒想到」更可能是經驗缺失導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導致的,這種批評如果傳進當事人的耳朵裡,是對真情實感的巨大否定。再比如「媽以前帶大哥家孩子的時候忙前忙後,帶我家孩子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這偏心眼也太明顯了。」媽帶大哥家孩子的時候五十歲,帶你家孩子的時候六十多了,你讓她怎麼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忙前忙後」呢?媽聽到這樣的話,能不傷心嗎?但這種想當然的情感否認,並不少見。

無論如何,沒有人需要因為養育這種充滿愛意的恩情而受到傷害。

人應當因為深愛著另一個人而遭受懲罰嗎?這問題聽上去是不是很可笑。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不管隔代人抑或我們自己這些初當父母的人,付出了多少,做對了多少,又做錯了多少,是為了留有我們血脈的一個小生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成長來的艱辛,對他/她自己,以及對這個家庭,都稱得上是考驗。

回頭看看,我舉的例子,都有點極端――好在這不妨礙我表達清楚我的意思。主席說過「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隔代養育縱然缺點多多,但是大家畢竟都是革命同事,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美的家庭氛圍而非互相推諉與指責――在我看來,比用尿布還是尿片,重要多了。

童媽:

二胎時代,你還在糾結什麼?童媽已經為大家總結了最全二胎攻略,讓二胎之旅變得不再矛盾和無措,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加和諧、幸福!

更多0-12歲孩子成長、教育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成長說(ID:shuochengzhang),或加童媽微信(1871325817),給您最權威的知識和建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