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孫瑩璞教授)

2016年9月13日20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功完成了我國首例應用“核映射及SNP芯片”的亨廷頓舞蹈症阻斷技術,帶有亨廷頓舞蹈症致病基因的母親,成功生下了健康的胎兒。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闞全程透露表現:這在中國尚屬首例,是一附院生殖醫學中心填補的又一項國內空白。

事件回顧:

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神經退化疾病,一樣平常患者在中年發病,逐漸喪失說話、行動、思考和吞嚥的能力,病情大約會持續發展15年到20年,並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種病的遺傳機率為50%。

2015年5月,鄭大一附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瑩璞,接診了一來自東北遼寧的夫婦。因女方具有家族性亨廷頓舞蹈症病史,該夫婦為了生育正常後代,慕名來鄭大一附院生殖中心就診。

經遺傳學篩查,確診女方攜帶亨廷頓舞蹈症致病基因。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後代發病的概率為50%,男女孩發病機會均等,發病後病程會持續終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與經濟負擔。

由於該病致病基因複雜,採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難度比其它遺傳病更大,極易誤診。面對難題,孫瑩璞教授團隊,決定應用國際上進步前輩的單細胞“核映射(Karyomapping)”及“SNP芯片”技術對該夫婦進行單基因遺傳病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試管嬰兒技術,阻斷亨廷頓舞蹈症致病基因對後代的遺傳。

2015年6月26日,患者完成取卵手術和體外受精,共獲取成熟卵子8枚,形成受精卵6枚, 繼續行囊胚培育種植提拔,6枚胚胎全部形成囊胚。之後,胚胎培育種植提拔室的博士們,對每一個囊胚激光切割活檢1-2個細胞,生殖中心PGD實驗室隨即進行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再採用“核映射”技術進行連鎖遺傳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患者2枚胚胎攜帶母源HTT基因致病變異,推測為患病胚胎,4枚胚胎未攜帶母源HTT基因致病變異,診斷為正常胚胎。

那麼,不攜帶HTT致病突變的胚胎就一定能移植麼?為確保診斷準確無誤,孫瑩璞教授決定進一步對患者不攜帶HTT致病基因突變的胚胎進行全基因組非整倍性檢測,運用目前最進步前輩的單細胞SNP芯片技術對胚胎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其中1枚胚胎缺失一條染色體,不克不及用於移植。最終,患者在“核映射及SNP芯片” 兩項技術聯合把關下獲得3枚既不攜帶HTT致病突變、染色體序列又完全正常的胚胎冷凍保存,用於後續移植。

患者於2015年12月22日正式進行單個囊胚移植,解凍移植一枚經“核映射-SNP芯片”技術診斷正常的囊胚;隨後,患者於懷孕第18周,在一附院進行產前診斷羊水穿刺遺傳學篩查,結果顯示患者胎兒不攜帶母親亨廷頓舞蹈症致病基因。

但是,孫瑩璞教授團隊再次嚴謹的提出:為確保胎兒遺傳學完全正常,必須對胎兒羊水DNA進行全基因組範圍微重複、微缺失篩查。隨後,中心對胎兒羊水基因組採用單核苷酸多態性芯片進行全基因組拷貝數檢測,結果顯示胎兒全基因組範圍未見致病性微重複、微缺失。

最終,孕婦於2016年9月13日20點成功分娩一健康女嬰,體重5.7斤,體徵統統正常,這也標誌著鄭大一附院生殖中心採用 “核映射-SNP芯片”聯合技術精準阻斷複雜遺傳病垂直傳遞的成功。

據瞭解,傳統的遺傳學診斷,採取的是單細胞PCR技術,主要是經由過程細胞擴增的體式格局檢驗疾病,對染色體異常、或者長片基因確實導致的遺傳病檢驗比較有效,但類似亨廷頓舞蹈證這種複雜遺傳病,很容易出現漏診或者假陰性。

與傳統遺傳學診斷相比,“核映射”技術首先對胚胎活檢取下的單細胞標本進行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之後進行後續擴增與雜交,採用人類基因組上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標籤進行連鎖分析患者胚胎與父母致病基因攜帶狀態,從而診斷胚胎的致病狀態。此外,“核映射”技術聯合SNP芯片技術,能同時檢測單基因疾病及染色體異常,對於所有遺傳體式格局與致病基因明確的單基因遺傳病都適用。

目前,一附院生殖中心已經開展了多囊腎、苯丙酮尿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肝豆狀核變性、甲基丙二酸尿症、黑斑息肉綜合症、血友病、無痛無汗綜合症、視網膜色素變性、成骨發育不全、白化病等遺傳病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輔助生殖助孕,阻斷致病基因遺傳給子代,切實服務於廣大遺傳病患者,對我國優生優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公眾號由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辦: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臺。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