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輕鬆育兒

每晚和小D讀完晚安繪本,我把她放在自己床上,我只要對她說幾句神奇的話,她就會乖乖地自己入睡。

每次去打預防針的頭幾天,我都會和她一起做一件事,之後她就是護士醫生口裡那個勇敢的小姑娘了。

有什麼東西那麼神奇呢?那就是角色扮演遊戲!

1歲以後,我就無意識地和小D進行各種角色扮演遊戲,扮演媽媽、扮演醫生、扮演廚師,圍繞著林林總總的情景進行玩耍。隨著她慢慢長大,愈來愈能理解這樣的角色扮演遊戲。於是,很多育兒中發生的問題,竟然也能經由過程這樣的扮演遊戲化解了。

每晚把小D放在自己床上後,我就會給她一個娃娃和一本繪本,然後和她說,好了,目下當今娃娃要睡覺了,小D媽媽可以給娃娃讀讀繪本,哄她入睡嗎?於是,她不再會向以前那樣捨不得我離開,而是爽快地和我說再見,然後就一小我私家在自己床上履行自己當“媽媽”的義務,對著娃娃嘰裡呱啦後就慢慢入睡了。

小D小的時候每次去打預防針都是一出“瓊瑤劇”,每次都是哭到不行,到後來甚至一進入兒醫診所就入手下手哭了。如今,每次去打預防針之前那一週,我就會入手下手和她玩假扮醫生的遊戲。由小D扮演醫生,我或者娃娃當病人,她給我們打針,我趁著遊戲告訴她打針的重要性。然後每次去打預防針都不再大哭大鬧,而是乖乖配合。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我在給小D選擇幼兒園時也會特別重視這個幼兒園是不是提供角色扮演的道具,戳->選擇美國幼兒園經歷|我問了哪三個問題讓園長稱讚不已?那今天就想系統地和大家分享一下角色扮演遊戲的好處。

幫助孩子瞭解自己和世界

學習任何技能都是先經由過程觀察他人是怎麼做的,然後進行模仿實踐,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技能。

而角色扮演遊戲恰恰提供了孩子一個途徑,讓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所地來體驗自己觀察到的這個世界。這一點在孩子玩娃娃時特別明顯,往往娃娃就是孩子的縮影,而孩子會扮演生活中的其他角色。比如小D扮演“媽媽”哄娃娃睡覺,就是她經由過程模仿我如何賜顧幫襯她來掌握這些技能的。

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孩子的世界裡也是會有壓力和情緒的,而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比如開頭分享的小D打預防針的事例,我無數次告訴小D,沒事的,不怕。這對於她來說是蒼白無力的,她還是會哭會害怕。而經由過程醫生扮演的遊戲,我幫助她提前預演了這樣的經歷,在遊戲中她的情緒得到了抒發,當下次真的遇到這樣情況,她就有更好的應對能力。

小D有個鄰居Quinny,5歲了,她媽媽就和我說,她們每天放學回家就會玩“老師學生”遊戲,由女兒扮演老師,媽媽扮演學生。她媽媽幾乎不用特地詢問學校發生了什麼,經由過程角色扮演遊戲,女兒自然而然就會把一天中發生的開心難過的事情分享了出來。

幫助孩子發展綜合能力

角色扮演遊戲要比一樣平常的玩耍複雜的多,我們要求孩子可以調用之前遇到過的場景和技能運用到遊戲中,而這就是思考能力中的“運用”,也就是我們俗語說的“觸類旁通”。

我曾經邀請過幾個2歲半、3歲的孩子一起和小D玩逛超市的遊戲,在他們的玩耍過程當中,我發現角色扮演遊戲可以很好地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能綜合運用他們所學的能力。比如小D會把各種蔬菜水果放進籃子裡(收拾整頓歸類的技能);2歲半的孩子在測驗考試數各個籃子裡的蔬菜水果,並且喃喃自語說大概要多少錢(數學的早期啟蒙);3歲半的孩子已經在那自導自演,說,“孩子們,我們一起買些土豆吧,晚上我們做炸薯條吃。”(想象力和語言表達)。

如何幫助孩子開展角色扮演遊戲

談到角色扮演遊戲,很多人第一回響反映就是扮家家,這切實其實是角色扮演遊戲的一種,但不是唯一的一種。下面分享一些不同的類型,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從熟悉並且真實的場景入手下手(1歲+)

最初級的角色扮演遊戲就是選擇孩子熟悉並且真實的場景入手下手。我一入手下手和小D最常玩的就是我賜顧幫襯她的一樣平常活動,比如喂娃娃吃飯;小廚房裡準備晚餐;給娃娃洗澡穿衣服等等。這些角色扮演遊戲要求不高,孩子還原大人的行為就能夠進行,是最基本的玩法,1歲以後的孩子就能夠玩了。

不要以為那些價格不菲的小廚房才能玩角色扮演遊戲,像這樣簡陋的信箱曾經一度就是小D的最愛,她可以扮演郵遞員幫忙投信,也能夠扮演媽媽幫忙取信。

繪本“演”出來(1歲半+)

我從小D3個月入手下手就堅持給她讀繪本,有不少她喜歡的繪本真的是讀了不下幾萬遍。針對小D喜歡的一些繪本,我們也能夠利用角色扮演遊戲,“表演”出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給孩子準備一些主題道具,這些道具完全都是可以自己做的,簡單複雜隨意。比如拿《好餓的毛毛蟲》為例,分享兩個道具。

簡單一點的,可以用個薯片桶當中開一個口,外面用彩紙包一下,當成毛毛蟲。食物全部都是把貼紙粘在瓶蓋上。這樣就是一個主題道具了。

複雜一點的,你可以準備相應的毛毛蟲、蝴蝶毛絨玩具,食物的仿真玩具。

3、更加抽象的扮演遊戲(3歲+)

就像我上文舉例的,3歲之前的大部分角色扮演遊戲都是需要一些道具的。但3歲以後的角色扮演遊戲,道具的作用就不是那麼大了。比如,孩子可以把一個球假裝成蘋果,她可以假裝自己手上有個杯子來喝水,還可以對另外一個夥伴說,“我來當醫生,你當病人,你哪裡痛了啊?”角色扮演遊戲入手下手變得更加抽象,正因為抽象對於孩子的想象力、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是特別很是喜歡和小D一起玩各種角色扮演遊戲,有時旁人可能看到我們兩個像傻瓜一樣互相拿著一輛車在地上亂跑亂撞,但我倆卻樂在其中。角色扮演遊戲幫助我喚醒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孩”,打破了小孩與成人的圍牆,從傻乎乎的扮鬼臉發怪聲音,到扮演林林總總的角色,我與小D的心理連接更加緊密了,我也更加懂小D了,很多所謂的棘手問題自然更加容易化解。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

微信公眾號: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寶寶的拼音)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