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小寶:

生孩容易,養孩子難!

目下當今養育孩子不容易,尤其是一個孩子,簡直當成“小祖宗”供著。

為了孩子,多少父母是傾盡一生的心血。

可這些被父母捧在手心裡寶貝,你為何對父母那麼凶狠呢?

文丨Jan

最壞的脾氣給了深愛你的父母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聊天。她是高二的班主任,帶著幾個學生和家長去野外露營,說了件令她大吃一驚,甚至有點心痛的事情。

她細細跟我講道,學生裡有一個副班長,是個男生。在她帶這個班級以來,這個男生一直舉止有禮,聽話懂事。並且很善於處置懲罰同學間矛盾,在班裡的人緣也比較好,從來都沒和誰發過脾氣。

朋友還感慨過:真是個文質彬彬的好孩子,他父母家教很成功!

由於前天夜裡下雨,草地有些泥濘。在搭帳篷時,他媽媽不小心把泥巴甩到了孩子身上。男孩立即對媽媽大吼大叫,不依不饒。他媽媽囁嚅著:只是些泥,很容易弄乾淨的!

朋友看到後,就來到了他們面前。男孩立即變了臉,笑著和朋友打招呼:老師,沒什麼事情,我在教我媽媽搭帳篷呢!

如果不是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朋友也不會這麼吃驚男孩的施展闡發。“我看到他媽媽眼睛都紅了。他怎麼能對母親那麼凶!”

這孩子,讓我想到網絡的熱詞:小樣兒,還兩副面目面貌呢!

但身邊這樣的人,挺多的。

人們在一樣平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也許就是:對親近的人太苛刻,而對不相干的人又過於謙卑;喜歡對最親近的人亂髮脾氣,卻對陌生人和藹可親。

也有人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在外面那麼辛苦待人,難道還不允許我用最真實的一面來面對家庭嗎?既然是家人和愛我的人,自然要無條件遷就我、承受我最壞的一面!

被寵壞的中國子女

>>>> 享樂的一代

對這些人,我只是想說,你們真是被寵壞了。

父母與子女,沒有什麼是天經地義的,只有何樂不為!而何樂不為的背後是深邃深摯的愛。

班裡有個女學生,身上全是名牌,用的電子產品也是最新款。每次班級聚會活動,她也是交錢最多的一個。

我本以為她家境殷實,直到一次去她家做家訪。這個學生住在城郊的民房裡,老舊潮溼,又窄又小,從一樓上二樓,要從一個很陡峭的樓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著她初中時的校服外套,坐在家裡揀菜。

我借用他們家洗手間,奶奶不忘囑咐我,要用桶裡盛的洗過拖把的水衝,別按按鈕,水一衝嘩啦啦的,浪費錢。

正是這樣節儉的老人,卻把自己靠賣菜一塊一塊攢來的積蓄,盡數交給孫女,任由孫女揮霍。

這一代的孩子,不少都是如此,更渾然覺得天經地義!

可是孩子啊,別在缺錢的時候才想起父母,他們不是ATM機,他們胸膛上有溫度,他們心跳裡有感情。

當你覺得你的知識、素養、視野都遠超父母,因此嫌棄父母“沒見過世面”的時候,有無想過,其實,正是父母託舉著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後,默默供養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三下四。

>>>> 強勢與不寒而慄

小時候,父母是“將軍”,他們讓我們做什麼,我們不敢吭聲,立馬執行。可是目下當今,越長大情況卻反過來了。孩子變得強勢,父母倒變成在我們面前不寒而慄、不敢吱聲了。

父母其實也挺可憐,年輕時為家庭打拼,兒子長大了,自己也慢慢蒼老。害怕孤獨重親情的他們,入手下手擔心自己哪裡不合錯誤,會讓本來壓力就大的兒女不高興了。於是他們對我們說話的語氣從最入手下手的命令,到目下當今的商量或者徵求,更或者有些討好。

其實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老去,無力再保護我們。害怕失去我們對他們的依賴,從而轉身依賴我們。

可是孩子啊,你怎麼忍心對這樣深愛、依賴的父母如此凶狠呢?如此不懂事呢?打小就被教育要尊老愛幼,但還是做出這樣的事情,為何呢?

父母子女相處之道

出現這些現象,正是父母和子女的相處體式格局錯了。究其根本是父母愛錯孩子,在錯誤、畸形的愛下成長的孩子又怎麼會長成一個懂事、孝順的人呢?請正確地和孩子相處吧!

愛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父母要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太熱而燙到他們,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涼了心意。

可以深愛孩子,但不要寵愛、溺愛!父母的溺愛,讓孩子覺得受之無愧的話,可能變成一隻白眼狼。

可以嚴厲,但不克不及冷漠。可以以嚴厲的體式格局教孩子去堅強、去獨立,去長大,但也記得在他沮喪時,給予鼓動勉勵與懷抱!

孩子,給父母最深的愛

也給他們最大的包容;

父母,教給孩子優秀時,

也別忘了請教他們孝順。

【擇學堂】@你,爸媽們,你有為孩子的成長,育兒,教育的難題嗎?關注擇學堂微旌旗燈號(zexuetang_com),可以留言、可以諮詢和共享育兒/家庭的問題,還有很多孩子的免費學習資源等你來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