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善於發現腦癱的千絲萬縷

小兒腦癱相信大家都所熟知,這不僅對於孩子來說是個災難,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更是一道坎,後果往往會導致腦癱兒生活無法自理,嚴重者終身殘疾,其中的痛苦不問可知。但是大家知道嗎?由於大多數腦癱孩子智力都很正常,所以家長往往會忽視這個問題,特別是在孩子沒有學走路之前,忽視了孩子的一些小的異常,結果導致孩子及家庭陷入困境。

一次同學聚會,我遇見了很久未見面的老同學小王。我們一起聊天時,她對我說,她孩子的小名叫“小天鵝”。問起她孩子名字的由來,她說孩子6個月時雙腳尖有點下垂,雙腳尖姿勢像《天鵝湖》跳芭蕾的演員,所以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叫“小天鵝”。

聽她這樣一說,我一驚,這是多麼異常的施展闡發呀。

當我對她說,孩子要趕緊帶到醫院來檢查,排除腦癱的可能。小王驚呆了,她說,她以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隨後她急忙把孩子抱到了我們醫院檢查,經頭顱CT、生長髮育評估等檢查,孩子確診為“腦性癱瘓”。

此時,小王的孩子8個月,治療還算及時,在我科經過幾個療程的綜合治療後,目下當今已基本達到正常孩子的發育水平。說心裡話,小王算幸運的,再遲幾個月,治療起來就難了。在臨床上,很多腦癱的孩子都是到了一歲後學走路的時候才發現了異常,這個時候,治療就不太容易了。

在臨床上,腦性癱瘓是特別很是常見的一種兒童疾病。由於各種緣故原由,比如早產,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重兒等緣故原由,引起的小兒大腦受到損傷,孩子出現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部分孩子會合並智力低下。小兒腦癱對患兒的危害極大,往往會導致患兒生活無法自理,甚至終身殘疾,給整個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由於大多數腦癱孩子智力正常,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學走路前,沒有發現孩子有異常。

腦癱以痙攣型為常見

腦癱有7種類型,其中痙攣型這一類型最多見,約佔全部患兒的70%,臨床常見施展闡發為四肢肌張力增高,雙足呈馬蹄內翻狀,步行時足尖下垂著地,嚴重病例的孩子雙下肢呈剪刀狀交叉。

腦癱患兒要想獲得滿意的療效,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所謂早期診斷是指小兒生後6個月內就被確診的腦癱患兒,3個月內被確診的稱為超早期診斷。目前,發達國家腦癱早期診斷率已達87%左右,遠遠高於我們國家。

從我們科室近幾年治療的200餘例腦癱患兒的診治時間來看,大部分比較晚。並且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農村的家長給孩子看病的時間大多在1歲以後,城市的家長給孩子看病的時間大多在7個月以後。這些孩子當中,只有不到10%的腦癱患兒在3個月內入手下手治療。

小貼士

有資料表明,輕、中度腦癱兒早期治療治癒率最高可達97%,重度腦癱兒早期治療治癒率達80%以上。如果錯過這個最佳時期,治癒率就會逐漸下降,如果超過一歲,治癒率就特別很是低了。所以說幫助家長在早期識別腦癱跡象特別很是重要,抓住早期治療是腦癱兒能否康復的關鍵因素。新生兒腦癱診斷雖難,但也會有一些症狀

腦癱在新生兒期雖難以診斷,不過認真觀察也會發現一些千絲萬縷。如新生兒吮乳困難無力,覓食迴響反映差。這些都不是新生兒的正常回響反映。此外,患兒很少有肢體動作,特別是下肢更為明顯。還可能施展闡發為好哭、易激怒,或者相反特別很是安靜。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如今,家長對孩子的營養狀況一樣平常都很關心,尤其是補鈣的觀念不得人心,而有一些腦癱患兒早期的施展闡發是肌張力減低,家長往往把這種徵象歸結於孩子缺鈣,盲目補鈣,結果延誤患兒的診治時間。

如果媽媽們在孕期出現先兆流產、胎盤早期剝離和營養不良等疾病,或者媽媽年齡超過35歲,孩子生後如早產、低體重、宮內窒息、羊膜炎、顱內出血、胎位異常、產程延長、新生兒驚厥及嚴重感染等,都是高危因素,家長一定要每個月帶孩子去正規大醫院,讓兒童神經專業醫生查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