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有一天,言言很不高興的從幼兒園回來,對嫂子說:媽媽,今天騰騰說我“蠢”!騰騰是小區裡的另外一個孩子,和言言同班,兩個孩子日常平凡玩得挺好的,兩家大人也彼此認識。當時嫂子正忙著什麼事,以為是孩子們間的小矛盾,過會兒就行了,就隨口說:蠢就蠢唄,有什麼大不了的!

沒想到,言言聽完一句話沒說扭頭就走,回到自己房間後,“咣”――一聲把門重重的反鎖上了。嫂子一看,覺得不合錯誤勁,就追過去隔著門問:怎麼了,言言?怎麼生這麼大氣啊?言言在裡面一聲不吭。嫂子有點著急:你倒是說呀!幹嗎不吭聲?言言帶著火氣說:說了你也不管,說什麼呀!

嫂子一聽,回想起言言剛回家時的情況,就說:騰騰說你“蠢”,你很生氣,對不合錯誤?言言在裡面重重的“嗯”了一聲。嫂子說:那好,我目下當今就打德律風找他去。說完,嫂子就到客廳給撥德律風。言言聞聽從房間裡走了出來,想看看媽媽怎麼給她“出頭”。

嫂子撥通了德律風,碰巧就是騰騰接的。

嫂子說:騰騰,你今天是否是說言言“蠢”來著?

騰騰一聽味道不合錯誤,就辯白說:是呀,她也經常這麼說我呀。

嫂子說:不管你們誰說誰,“蠢”都是一個很讓人傷心的詞,我會要求言言再不這麼說你,也希望你以後不再說她,好不好?

騰騰說:那行,我以後不這麼說她了。

問題解決了,簡單道別後,嫂子放下德律風,整個通話不過一分鐘。嫂子轉身對言言說:放心吧,以後騰騰不會再說你“蠢”了。言言看到媽媽打德律風,氣就消了大半,又聽媽媽這麼說,就滿意地笑了。

事後嫂子問我她的做法有無問題,因為之前我曾經和她說過“孩子們之間的事情大人儘可能不要介入”,尤其是不要做孩子的“靠山”。在之前的那篇“言言是個小賴皮”中,媽媽在家裡對小客人說“我們家言言是個小賴皮”,對於其中暗含的“袒護”和“偏向”我還專門“批判”過。嫂子出現這個困惑也是自然的。

我對嫂子說,這是不同的。所謂“袒護”是防止了孩子在自然交往中失利或者因為過失行為而被責難;所謂“靠山”是讓孩子獲得了自然交往中不會有的“優勢地位”。兩者都是經由過程大人介入而破壞了自然交往中的劃定規矩。而你這次的做法,是有利於兩個孩子設立建設文明交往和互相尊重的劃定規矩的,是建設性的。

儘可能不要介入,並不是說就不克不及介入,沒必要一介入就擔心不妥,該介入還是要介入的,就像下象棋,“窩心馬”儘可能不要跳,但是並不是就不克不及跳,只要能及時跳出來,“窩心馬”跳了也不妨事。

作為父母,要兼顧兩點:第一,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愛護,理解和支持;第二,讓孩子理解�⒗聿親約旱氖慮橐�依靠自己。

這兩點不克不及偏廢,如果只有第一點,孩子就容易依賴大人,甚至仰仗大人;如果只有第二點,孩子會感到缺愛、缺支持,沒有安全感。

第一點是第二點的根蒂根基,親子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關係後,第二點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實現。

第一點講的是親子關係,和父母設立建設這種關係,孩子就會比較的自信、有底氣、有安全感,更加開朗、主動和活潑;第二點講的是父母具體的指導,可以或許有效地從父母那裡獲得指導,孩子自然會少走彎路,發展得更好些。

就“蠢事件”來講,你一入手下手沒有注意到問題的重要性,孩子就感到極大的不被重視、被理解,所以才生那麼大的氣。當你問她“騰騰說你“蠢”,你很生氣,對不合錯誤”時,她感到被理解了,當你說要打德律風給騰騰的時候,她感到被重視、被支持,當你真的打了德律風並把問題解決的時候,她又感到被愛護。

言言的被愛、被重視、被理解、被愛護的期待都得到滿足,當然就高興了。這時候候,你會感到你們的關係又親又近,你說話她不僅願意聽而且願意做,你們設立建設了這個關係後,你指導她的前提就有了。

這時候候你可以去和她進行評論辯論這件事情她可以怎麼做,如果你不去教她並要求她自己處置懲罰,她會很容易依賴上你,因為你解決問題比她容易和有效的多。這時候候,可以去問問言言,“你有無這樣說過騰騰“蠢”?”

如果回答有,那麼可以建議言言和騰騰溝通,達成誰也不要說“蠢”的“協議”;如果回答沒有(多是真沒有,也多是孩子想掩飾,這沒必要管它),那麼可以鼓動勉勵言言告訴騰騰,我不喜歡你用這個字說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再說。最後一定告訴言言,類似的問題媽媽不會再介入了,人需要自己長大。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