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導讀:破解之法,就在於讓結束遊戲的過程“可視化”,再加上家長的一點點大方。

Kelly原創151篇分享

“太晚了,快走吧!”

“再不走媽媽走了,你自己一小我私家在這玩吧!”

“不走一會兒警察叔叔會過來抓你!”

“再不走以後不帶你出來玩了!”

“怎麼這麼不聽話,我揍你!”

有孩子的家庭,這種場景幾乎每天都要上演。本來是開開心心出去玩,但帶出去容易帶回來難,後面的計劃全都亂了,真讓人著急!

2歲9個月的小七進入了執拗期,更是厲害得不要不要的,萬逐個下子沒有順著她的意願,那反抗,直接一個大趴,或者前後亂蹬從我們懷裡翻騰出去,更別說那獅子吼,管你是在公園裡還是樓道里。

我越生氣,人家越無所謂,反正小人兒又沒有時間觀念,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還會反著來――我的事情我說了算,就為了反抗而反抗!

這怎麼辦,小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就一籌莫展了?我是個較真的人,於是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一定有辦法的!

某晚帶她出去跑步,跑著跑著她不動了,盯著旁邊兩個在草地上挖泥坑的姐姐。

“咦~泥巴巴!”一個拿根喝椰子的吸管在草地裡一邊搗鼓挑一邊起幾根草根。

“看,我又給你運來了水!很珍貴的喲!”另外一個用小瓶子把水從幾步遠的小池子裡運過來,倒在挖出的坑裡。

看了幾分鐘,小七突然說:“媽媽,她們在幹什麼?”“一個姐姐在挖坑,另外一個在往坑裡運水。”“媽媽,我也要玩。”“好吧,你拿根棍子,在姐姐旁邊再挖一個坑吧。”

最入手下手這兩個5、6小姑娘不願意讓小七搶她們的地盤,但看到她只是在旁邊挖,也就接納了:“妹妹,我也給你來點水。”

就這樣, 三個孩子默契十足地玩了起來。

這幾個玩得開心,我們三家的家長可鬱悶死了。

挖坑姐姐的家長,從我和小七剛過來的時候,她的爸爸就在催:

“快點回去了,來日誥日還要上學”

“不嘛,再玩一會兒……”

運水姐姐的爸爸媽媽問她:

“什麼時候走?”

“……”

莫有回答,爸爸媽媽只好掏出帶來的繩跳了起來。

我也很著急地對小七說:

“寶寶,媽媽有點冷,我們玩一會兒就回去哈”

“不行!我還沒玩夠!”小七頭也不擡。

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著公園裡人愈來愈少,但三個小女孩才不管,只是沉浸在他們快樂的小世界裡挖呀挖,不一會兒還都跑到小水池裡玩起了水,“棍棍髒了,要洗洗再挖”,居然還變出玩的新花樣!

終於,挖坑姐姐的爸爸接到了德律風“不回去啊…沒辦法…你和她說吧!”“媽媽打德律風,說你再不回去你就別回去了。”“不嘛,我就要玩”話沒說完,小姐姐又入手下手一輪新的挖掘。

這個德律風又點燃了我們新的一輪催促:“快走啊,公園都沒人了。”“還不走,都幾點了。”“玩五分鐘就回去。”

誒,好像這個會靠譜點,給了孩子一個更具體的時間段。

家長間互相期待著,因為我們都知道,只要有一個孩子走了,其他兩個就會跟著回家。

但五分鐘過去了,當家長催小姐姐的時候,小姐姐馬上來一句:“再玩5分鐘!”那樣子,根本就是敷衍。

我腦子一直在飛速旋轉,分析當時的情況:其他兩個都是大孩子,真要回家了,速度會很快,小七腿短,就算同樣的回家路,費的時間肯定更長;而且有一個是爸爸媽媽都來了,他們兩人輪著帶,不至於情緒失控,而我一小我私家帶著孩子出來,手機也沒帶,七爸還出差不在家,我沒有後援,到時候真因為生氣把孩子扔進水坑裡都沒人攔……

不行,看來我必須做第一個把孩子帶回去的人。可到底怎麼辦?

“情急智生”這句話真有道理,我突然就有了個很好的辦法,而且我覺得這個辦法的可行性特別很是高,於是馬上情緒就平穩了:“小七,我們再挖五個坑就回家好吧。目下當今媽媽入手下手數啊,這是第五個……嗯,挖得真不錯!還有四個哦,你可要把它挖得又大又深啊!……嗯,挖完再洗洗小棍,這樣繼續挖才能挖得更好是吧……還剩兩個了,媽媽很好奇你會怎麼挖……最後一個了,我們要讓這個遊戲完美結……”

“束”還沒說出口,一直在水坑和泥坑間穿梭的小七毫無預兆地突然起身,拿著小棍就往回走。我驚訝極了,趕緊追過去讓她和姐姐們說再見,其它家長一看這個聯盟被攻破,也趁機把自己的孩子帶回去。

就這樣,我避免了一場和小七的激戰。

後來幾天,我多次使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這個點子是從哪裡來的?其實當時我想到的是延遲滿足。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短暫的等待對他們來說就是度日如年,所以在等待的過程當中給他們一點事情做,讓等待的過程可視化。

結束遊戲回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再玩一會兒就回家”,其中“一會兒”是多久?那就是家長的感覺,感覺“一會兒”到了,孩子就得回家,對於叛逆期要自己掌控的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不公平,有時候不回家,其實不是真的沒玩夠,而是故意裝得玩得很開心,用這種來透露表現反抗。

而如果把結束的過程也“可視化”,結果會是怎樣呢?“再玩五分鐘”是看著表等孩子的家長的“可視”,對於幾歲的孩子來說,玩的時候她不會看錶,而且他們對時間的感知也不像大人那麼準確,所以“再玩五分鐘”對孩子來說不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對大人也不行,一個專心玩遊戲的大人也不可能在五分鐘後完全沒有依戀地退出遊戲)。

所以更準確地“再玩幾個就離開”,成了最好的“可視”的方法。

但玩幾個呢?作為心急如焚的家長,我們此時會特別很是吝嗇地擠出一句話:“玩最後一個啊!”太可惜,一個小恩小惠的家長是得不到孩子認可的,孩子們往往會用無視來對待。

所以,我們就大方點啦,反正在剛才一系列的催促中已經浪費了大把時間,這時候候就激昂大方給他們一點機會啦,大手一揮:“再玩五個運動器械啦~”就好像大方的小賣部老闆每次總是多送幾個小糖豆,這樣一來,小朋友都會喜歡來他家買東西。

而且玩的時候也要大方送出肯定和鼓動勉勵:嗯,這個玩得很好,下一個你玩哪一個呢?會不會也玩得那麼有創意?還剩兩個,爸爸很期待你的施展闡發!最後一個了,選一個你最喜歡玩的吧!

就這樣,結束的過程在一個又一個肯定中變成了孩子的“表演”時間,得到的肯定足夠多了,就會帶著全身心的滿足回家。

小結一下:

平穩情緒,趕走吝嗇

大方地給出好幾個最後的遊戲機會

全程陪伴最後的遊戲

陪伴時不催促,而是給出無限的鼓動勉勵(重要!重要!重要!)

一結束立刻、馬上拉(抱)回家

--END--

本文在頭條號與微信公眾號【顆粒成長屋(klcz_kelly)】均已進行原創聲明,任何媒體未經授權不得刊登、使用。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