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幼兒教育網指出,人們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的性格習慣在7歲前就定型了。一些壞習慣如果不在這個年齡段改掉,很容易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好的影響。

壞習慣一:過於害羞

【案例】:

妞妞今年四歲了,但是特別很是害羞。日常平凡在家統統正常,能唱能跳,活潑開朗,可是一見到陌生人就跟換了一小我私家似得,不僅不說話,還拼命往大人後面躲。有時候媽媽想讓她跟陌生長輩打招呼,她也死活也不願意,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分析】:

過於害羞的孩子容易對陌生環境感到緊張和恐懼,而且適應時間比較長,他們的退縮和不愛施展闡發,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機會,一朝一夕會產生自卑心理,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比較致命的。但是過於害羞的孩子一旦和陌生人熟悉起來,就會恢復活潑本性,所以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鼓動勉勵。

【家長和老師這麼做】:

1、給孩子時間。見到陌生人,不要急於逼他打招呼,可以抱著孩子和陌生人聊一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熟悉對方。

2、鼓動勉勵孩子。害羞的孩子往往有些“自卑”,他們極可能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家長和老師應該多看到孩子的優點,給他們肯定和鼓動勉勵,會讓他們自決定信念大增。

3、放手讓孩子測驗考試。很多孩子害羞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限制過多,讓孩子失去了自由發展的的空間。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和不冒犯他人的原則下,多放手讓孩子探索和測驗考試。

4、帶孩子走出家門。多帶孩子出門去和別人接觸,比如外出買東西時,可讓孩子幫忙詢問商品的位置和價格等等。

5、教給孩子社交技巧。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極可能是不知道怎麼去和別人打交道。家長和老師可以教給孩子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例如如何招待客人,還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來練習這些技巧。等孩子熟練了,讓他作為小主人來招待一次客人,這會讓他特別很是有成就感。

壞習慣二:任性,愛發脾氣

【案例】:

軒軒從小是奶奶帶大的,脾氣很壞,經常大發脾氣,當他遇到不甘願答應做的事時,就會大喊大叫,有時候還會躺地上撒潑打滾。在幼兒園也很任性,誰要是惹他不高興,摔東西、大喊大叫都是屢見不鮮。

【分析】:

孩子之所以任性發脾氣,往往是因為他每次這麼做,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發現這是一個逼別人答應自己要求的好辦法。但是這樣的習慣,會讓別人都不願意和他打交道,從而使孩子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家長和老師這麼做】:

1、不妥協、不激烈對抗。讓孩子理解�⒗聿瞧笸季�由過程發脾氣來達到目的是無效的,但不等於要和孩子激烈對抗,有的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會進行求全譴責甚至體罰,這是走向了另外一個錯誤的極端。

2、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正確方法。告訴孩子,消極的情緒可以有,但是要學會健康表達。比如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進情緒垃圾箱;還可以做氣球呼吸操,讓自己安靜冷靜僻靜下來。

3、給孩子看情緒管理類繪本。《生氣湯》《菲菲生氣了》《我變成一隻噴火龍》等等繪本,都是教孩子如何處置懲罰情緒,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讀。

壞習慣三:不自信

【案例】:

悠悠的爸爸媽媽學歷都很高,能力也強,對悠悠要求很高。但悠悠卻很依賴別人,遇到困難經常說的是“我不行”“做不了”,自己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也總是喜歡爸爸媽媽來幫忙。還總羨慕別的小朋友,覺得別人就是比自己強。

【分析】:

孩子依賴別人、羨慕別人,都是不自信的施展闡發。3-6歲是孩子自決定信念設立建設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老師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經常否定孩子,會讓孩子逐漸失去自信。

【家長和老師這麼做】:

1、對孩子不克不及要求太高。不克不及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都有自己的規律,所以不小心摔跤、打翻東西都是很正常的,不克不及因此責罰孩子。

2、挫折教育不克不及太過分。讓孩子經受一些挫折是好的,但是經常讓孩子遭遇挫折,會讓他們的自決定信念受到很大打擊。要理解�⒗聿牽鶴孕攀譴映晒Χ�來,挫折只是防止他驕傲。

3、誇孩子也要有技巧。很多家長老師誇孩子,喜歡把“你真棒!”“真能幹!”“真聰明!”掛在嘴邊,孩子有一點點好的施展闡發都誇讚不已。可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卻發現現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自己不僅不是最棒的,反而還差得很遠,為了維持自己“聰明”“棒”的評價,就不敢隨意馬虎再去測驗考試。所以在誇獎孩子時,要儘可能具體,比如說“你今天的畫的葉子比昨天的顏色更飽滿了呢!”或者“今天你在幼兒園主動幫助老師收拾東西,所以要表揚你。”

4、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決定信念從經歷中來,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他能完成的事情越多,自決定信念就會越強。

壞習慣四:缺乏責任心

【案例】:

奇奇媽媽特別很是重視對奇奇的教育,有了錯誤從不袒護,還會進行很嚴厲的懲罰措施。可是最近奇奇媽媽卻發現奇奇犯了錯誤之後入手下手推卸責任,衣服弄髒了說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把他推倒,打碎了家裡的杯子說是隔壁貓咪進來弄碎的。奇奇媽媽很奇怪:不是說只有寵大的孩子才會推卸責任嗎?為何嚴格要求的孩子也入手下手推卸責任了?

【分析】:

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根蒂根基,也是立足社會的根基。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一種是因為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犯的,跟自己不妨事。另外一種是因為想要逃避責罰。所以不論是太溺愛,還是太嚴厲,都會造成孩子缺乏責任心

【家長和老師這麼做】:

1、千萬不要大包大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設立建設責任感的根蒂根基,大包大攬只能養出毫無責任感的孩子。

2、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別人。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摔倒了或者沒吃飽,家長說:“你老師怎麼搞的,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摔倒不是因為自己走路不小心,吃不飽不是因為自己挑食,全都是老師的責任。那自然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3、孩子犯錯,不克不及粗暴對待。孩子都是在犯錯中成長,如果每次犯錯都會被家長和老師求全譴責,孩子為了逃避責罰,就學會了撒謊和推卸責任。

4、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犯了錯誤最好能私下和他說,避免在公共場所批評孩子。也要告訴孩子如何改正錯誤,孩子一定會樂於接受的。

5、尊重孩子的發言權。沒有發言權,自然不用提責任了。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設法主意,在一些事情上,給孩子一些發言權和選擇權,讓孩子參與進來,對培育種植提拔他們責任感特別很是有好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