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金錢、性和死亡”是號稱最難回答孩子的三類問題,當孩子問起死亡的話題時,你是迴避、糊弄,還是正面迴應呢?一起來學習這位媽媽的做法吧,父母對死亡問題的解答,正是孩子珍愛生命,思考有意義人生的入手下手。

作者:Karen

5月9日中午,我在朋友圈緊急發佈了一條求助信息:“怎麼辦,小朋友的倉鼠走了一隻,不明緣故原由。孩子馬上回家,我該說什麼?”

那個時刻,大腦一片空白,在兩個孩子的生命中,第一次出現如此真實的死亡場景,雖然我們之前談過幾次這個話題,可我不知道真的出目下當今生活中他們會作何迴響反映。得到許多好友迴應的同時,我慢慢冷靜下來,收拾整頓思路後,我決定讓孩子看到倉鼠的屍體,順便給他們上一堂“死亡”課。

孩子到家,我面帶嚴肅地說:“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小倉鼠走了一隻。”

“它逃跑了嗎?”弟弟問。

“不是,它不知道為何,死了。”我說。

然後我帶他們到一個小盒子前,倉鼠靜靜地躺在裡面。

兩個孩子緘默沉靜了一會兒,然後用腳輕輕踢盒子。

“它還會起來嗎?它一動不動了。”弟弟說。

“是的,當它死了,它就不再起來了,但它會到天堂去,和爸爸的外公在一起,搞不好還會咬他一下。”哥哥回答。

孩子們想用手去摸,但由於不知死因,我有些擔心:“孩子們,我不知道它為何死了,所以不克不及讓你們摸它,不過我們可以一起把倉鼠埋起來。”

到此,孩子們似乎失去了興趣,入手下手玩起遊戲來。

晚上,我特意找出了繪本《獾的禮物》,一起認真地讀起來。

“媽媽,獾為何到長長的隧道里去了,它是否是也去了天堂?”

“媽媽,獾是否是老死的?”

“小倉鼠要是被埋到土裡,會不會又活過來跑掉呢?”

圍繞著繪本,還有今天的倉鼠事件,我們入手下手認真評論辯論每一個問題。整個過程裡,我看到孩子們很安靜冷靜僻靜,有好奇,卻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害怕。

第二天上學前,我們一起在家門口的一棵樹旁給倉鼠挖了坑,爸爸把倉鼠埋了起來。

“媽媽,倉鼠會到哪裡去,它還會活過來嗎?”弟弟問。

“它會去天堂啊,不會活過來了。”哥哥回答。

“我相信,倉鼠的身體會慢慢化成土壤的一部分,最後長成樹的一部分。它的靈魂會到天堂吧,就像獾越跑越快,最後就飛起來到天堂了(繪本內容)。”我也跟著回答。

埋好倉鼠,孩子們在四周找了幾塊石頭,像模像樣地立了碑,還隨手拔了很多草蓋上(我當時不理解,後來路過時突然意想到,孩子或許在模仿之前我們在農村看到長滿青草的墓)。

至此,倉鼠事件告一段落。

發生在我家的故事,似乎很安然平靜,除最初因不確定孩子迴響反映,害怕他們哭鬧或我自己情緒波動,有點小焦慮外,其他過程特別很是溫暖又不太傷感,細想起來這正是我想讓他們體會的死亡的意義。

在孩子逐漸長大時,家長們常常覺得難以應付他們的一些問題,這其中,“金錢、性和死亡”更是號稱最難回答的三類問題。思考了幾年來我關於死亡這個話題給孩子們做的功課,在此收拾整頓分享給更多的父母們,希望你們也能幫孩子設立建設起屬於自己的對死亡的理解。

首先,孩子第一次提出關於死亡的問題前,父母要有所準備,這是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如果我們自己完全沒有思考甚至迴避這些問題,當孩子問起時就會覺得茫然慌張。似乎中國人的傳統對死亡話題是特別很是忌諱也不克不及公開評論辯論的,但這樣的迴避帶有我們自以為是的保護和侷限性,因為這是每個人或早或遲一定會面對的問題,在我看來也是核心價值觀之一:想理解�⒗聿橇慫勞齙囊庖澹�才能對生命充滿敬重與感恩,不僅愛護保重自己的,也會愛護保重萬物的生命,同時也會啟發孩子思考要怎樣度過一生。如果我們有對孩子們進行過這些教育,社會新聞裡的許多悲劇是完全可以免的。

孩子們關於死亡的最初問題可能有以下幾個:

1.死亡是什麼意思?

2.人為何會死?石頭會不會死?樹呢?(各種排比列舉,這是我家孩子真實的問題。)

3.死了以後會到哪裡去?

4.人死了以後我們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嗎?

我不在文中給出我的答案,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這是基於大家對生命的意義思考的結果,無謂對錯,只是你價值觀的傳遞而已。只有兩個提醒:

第一,要提早思考準備;

第二,不要主動問孩子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觀察思考到,因為這也意味著他們準備好和你開啟一場嚴肅的對話了。

其次,死是生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處處皆可引導孩子。這個話題在生活中時刻都會出現,留意觀察和思考,就知道關於生死的教育,實際上是耳濡目染的。

場景一:生態圈的循環就是生死相依的過程。樹木的四季變化是最容易看到的,引導孩子瞭解飲水思源、春天又重獲新生的循環,讓他理解�⒗聿強菀妒竊謨昧磽庖恢中問街鞀襠�命;同時海洋生態圈如何循環也是特別容易打開的話題;和孩子一起探索一下螞蟻的工作似乎也是不錯的體式格局。

場景二:生活中常常有可以和孩子談論死亡話題的機會。比如旅行中路過的墓地墳山;農田裡經常出現的墓;清明或者中元節前出現的燒紙行為;舉家一起掃墓的活動。

今年五一回老家,我們特意帶孩子們去看望了老祖的墓地,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沒有讓孩子避諱,而是帶著他們一起,充滿敬重、懷念與輕鬆的心情上山掃墓。孩子們在墓地裡,走走看看,不時問問題,學習了與墓地有關的知識。下山時,老大聽到我們幾個大人之間的調侃,居然建議以後把我和爸爸埋在他最喜歡的椰子樹下,同時又擔心摘椰子時會踩到我們,最後自己很快想了辦法,斜搭個梯子上去。好笑的同時,也有些感動:雖然他對於死亡其實不是那麼理解�⒗聿牽�但他把我們和他最喜歡的事物放在了一起,還考慮了不要被踩到,願他長大後還能保有一顆對生死淡然又敬重的心。

最後一條建議,最簡單也最難做,就是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生命的敬重,和對死亡的理解。如果你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的同時,隨處攀枝摘花,踐踏生命;如果你嘴上說不要怕,但心裡早就恐懼不已,那最後教給孩子的還是你最真實的那一面,別忘了,孩子就是你的那面鏡子。

以上就是迄今為止我對於這個話題的探索,倉鼠事件只是一個入手下手,將來他們還會面對更難的離別,但在那之前我們還可以繼續這個功課。說到底,關於死亡的話題,是我們需要給自己上的一課。

(作者Karen Wang: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美國認證講師,薩提亞模式實踐者,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簽約作者。曾經的外企高級經理,目下當今是兩個男孩的全職媽媽。)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