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心理營養需求,比如0-3個月,3-10個月,10個月-3歲,3-5歲,5-7歲,7-12歲,12-14歲,14-16歲,16-18歲,18-25歲,25-40歲,40-65歲,65歲以上……這些都是人生命裡重要的成長節點。而在所有的重要階段中,0-7歲又非分特別敏感,因為它關係到一小我私家生命力奠定的根蒂根基。

好用的編輯器

0-7歲心理營養過期不補

心理關鍵期或敏感期,有一個特別很是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過時不候,難以彌補”。就像在清明前後,稻穀就要入手下手播種,到秋天才能順利豐收,一旦錯過最佳播種季節,這一季的收成就會受帶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0-7歲所需要的心理營養沒有滿足,他就會終其一生苦苦去尋覓,所以,瞭解孩子重要階段的心理需求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孩子出現任何的症狀之際,找到孩子的隱形需求和出現問題的緣故原由。

第一階段出生至3個月

這階段孩子需要兩部分的心理營養補充:

補充1:無條件的接納

孩子在出生以後,除進食、排洩、睡覺就是啼哭,所謂無條件接納,就是透露表現百分百的允許和接受――我允許並接受你長成這樣一個樣子,發出這樣的聲音,3小時一餓,4小時一尿,甚至將大便拉在我的腿上,我尊重你本來的全然的樣子,而無條件,就是我不會因為你需要長得漂亮、成績優異或是聽父母的話才會愛你,我只是單純地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深深地愛著你。

補充2:我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每個嬰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外在客體來作為自己生命當中的重要他人,這個重要他人的負擔負責,主要是媽媽。如果在一個家庭裡,媽媽的功能失效的情況下,孩子就會選擇一個主要撫養者來作為重要他人,但無論他選擇了誰,都需要可以或許讓自己感覺到,對這樣一個重要他人來說,“我”是最重要的存在。

所以,在嬰兒的認知體系裡,媽媽不克不及在我餓了時先去忙工作,也不克不及在我最想要擁抱時一個勁兒地講德律風。在孩子出生前三個月的時候,我們要讓他感覺到,他比我們的娛樂、生活、睡眠、飲食、興趣、快樂喜愛、工作、朋友、社交……所有人,所有事物都要重要。

? 父母沒給孩子及時補充的結果:

一生尋找愛而不得

如果這個部分沒有得到滿足,這個孩子就會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那個可以無條件接納他愛他的人。比如戀愛的時候,會一遍一遍問對方,你愛不愛我,你到底愛不愛我,你到底有多愛我,你發誓你真的愛我,你保證這輩子不克不及離開我,甚至染上戀愛成癮症,或是為了對方施捨的一點點感情何樂不為擔任圈外人,或是完全沒有辦法進入親密關係。

第二階段3個月到3歲

這階段孩子需要兩部分的心理營養補充:

補充1:安全感

在孩子成長到4個月的時候,核心人格形成,然後孩子要入手下手完成和母親的正式分離,而可以或許分離的前提,是他擁有內在的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爸媽夫妻關係穩定,

二是媽媽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在出生之後,爸媽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而媽媽又是孩子最渴望的最重要的撫養者,所以這兩個部分穩定,孩子基本的安全感就充分了。

●一個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分離焦慮,而且基本可以或許完成和媽媽的分化,成為一個比較獨立的個體。

●而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也是在發出旌旗燈號,告訴父母,我前一個階段的安全感吸收得不夠,你們要多下點功夫。

補充2:感觸感染情緒穩定

所謂媽媽的情緒要穩定,是指媽媽要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情緒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是自己可以把控的。

有一些媽媽錯誤地理解為情緒穩定就是不克不及有情緒,於是再生氣也得忍著,但其實,壓抑和不表達都不是正確的處置懲罰體式格局,因為媽媽在壓抑情緒的時候,孩子是可以感覺到的,一朝一夕,孩子內在就分裂了,他會覺得明明我覺得媽媽很生氣,怎麼她臉上還笑眯眯地呢?於是就更加地琢磨不透,覺得媽媽的情緒不可控,就不克不及夠很好地形成內在的安全感。

? 父母沒給孩子及時補充的結果:

將他人情緒失控歸因於自己

沒有形成內在安全感的孩子特別容易把媽媽的情緒失控理解為是自己不好,理解為是由於自己的緣故原由釀成的。所以媽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整個育兒的過程當中都是特別很是重要的,而且媽媽的情緒管理體式格局,往往也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第三階段4-5歲

這階段孩子需要兩部分的心理營養補充:

補充1:肯定和誇獎

3歲以後,我們正式會把一個孩子叫做心理學意義上的人,因為3歲以後真正走向了獨立,就像真正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一樣,他們特別很是需要得到成人的認可――當我們第一次去朋友家裡做客,或者去新公司報道,也是特別很是渴望得到新環境的肯定、讚美和鼓動勉勵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盡心盡力地誇獎孩子,而且誇獎孩子行為的具體過程,她所付出的努力等等,而不是泛泛而談到你很棒,很優秀之類的。

補充2:性別認同

在4歲這個時間節點,是孩子做性別認同的最佳時期。性別認同主要是由爸爸來完成。4歲左右,孩子的心理性別入手下手發育,他需要對自己的心理性別做一些確認,我們最好不要在這個時候給孩子穿一些比較偏異性色彩的衣服,也不要給孩子進行偏異性化的打扮,爸爸在這個階段要多誇獎孩子的性別特質,比如爸爸很高興你是一個很勇敢的小男生,一個堅強的男子漢,爸爸很喜歡你是一個溫柔的小姑娘,一個優雅的小公主……對於孩子的性別認同來說,爸爸在這個階段給予的一句話抵過同性父母的十句。

第四階段6-7歲

這階段孩子需要兩部分的心理營養補充:

補充1:社會化生活

在孩子6-7歲的時候入手下手進入小學,入手下手有了自己真正社會化的生活,這個階段他們特別很是希望找到自己可以模仿的榜樣和偶像,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同學甚至明星都容易擔任這樣的角色。

補充2:表率與榜樣

所以,父母要率先做好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與偶像,並且陪伴孩子找尋屬於自己的榜樣與偶像,利於他們仿效、成長――記得一個正確的榜樣與一個錯誤的榜樣是具有同等威力的,所以父母甄別和引導的能力就尤為重要。

以上就是一個孩子在0-7歲之間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心理營養。如果還在7歲前各個重要成長階段的心理營養都可以得到滿足,他的生命力就會特別很是充沛,就有能力去完成自己在社會環境下的自我成長。

俗語說“三歲看老”,其實在心理學上,這個時間節點應該是“七歲”。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就需要花上漫長的時間來慢慢彌補,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將成長中的創傷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去進行自我修復。

如果我們在孩子7歲以前給足他足夠的生命力,孩子就能夠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對“自戀”部分的發揮上,去盡情地成為他們自己,而不是用來還債――修復創傷,就能夠擁有一個快樂多姿,恣意盎然的人生。

專家簡介:李雨潭

日本一樣平常社團法人美麗媽媽協會理事

日式育兒理念雜誌《美麗mama》執行主編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美國NGH催眠協會催眠師

親子專欄作家

日本文學譯者

【父母堂】 編輯:Daisy

資料來源:美麗媽媽

任何媒體轉載須經授權

被上海市科協評為

2015十大社會類科普公眾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