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阿莫曾對美琪說:“恐懼可以摧毀任何東西,你的智慧,你的勇氣,包括你的想象力。”

――柯奈莉亞?馮克,《墨水心》

假如你發現領導交代的工作或處理問題的方式有問題,你想對他/她提出意見,但此時你對提意見這件事情感到害怕,這時你會選擇怎麼做?是直接放棄還是勇敢提出?

假如你覺得某項極限運動很刺激,但真要去做時又感到非常恐懼,你是勇敢嘗試還是決定放棄?

假如安排你去參加一次演講,你對此感到非常緊張害怕,你會推掉還是鼓起勇氣去做?

很多事情就是介於不做感到後悔做了感到害怕之間。

第一步:想想恐懼在告訴我們什麼

每個人都會受恐懼影響,有時它會使我們焦慮,有時它會使得我們不敢前行,有時它會讓我們的生活一團糟。所以很多人就會想:我要是什麼都不怕好了。

所以我們經常聽說的一句話就是:越怕什麼,越要去做。

人為什麼會有恐懼情緒,而且是作為人最重要的基本情緒之一?答案是:為了救我們,讓我們能夠活下去。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山洞中,周圍充滿著未知的危險,正是恐懼讓他們能保持警惕,從而延續下來。乃至到今日,恐懼依舊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時時保護著我們――因為對受傷的恐懼,我們遠離那些危險的地方和運動,因為對生病的恐懼,我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因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所以我們才能避免受傷、疾病和死亡。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嚐到了美味,但第一個吃河豚的人恐怕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恐懼其實是在提醒你:這件事中潛藏著危機。

這些危機可大可小,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是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勇敢去做”的。

我們對於從高處躍下的恐懼,可能來自於我們潛意識中意識到我們的身體並不足以承受這樣的衝擊。

我們對於向領導提意見的恐懼,可能來自於我們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錯的或者還沒有準備好。

恐懼也是一種警醒,讓我們時刻思考:客觀上我們是否已經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如果你毫無準備或本身能力不足以犯險,那麼此時的勇敢也就是魯莽。

第二步:擴展認知,重新審視恐懼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有所準備,並且能夠承擔其結果,那麼此時的恐懼可能就來自於我們的認知。

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保護機制,克服這種恐懼的方法就是:認識它。

但還有些恐懼是來自我們的錯誤認知,比如在《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這本書中,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瑟夫?史蘭德就認為,人們錯誤的認知引起的恐懼來自三個方面:自我認知、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我認知領域包括兩方面: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們認為其他人眼中對我們的看法。我們對自己錯誤的看法會引起恐懼,我們過度擔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也會引起恐懼。

家庭環境方面主要是父母的影響,比如有研究發現,那些對孩子受傷表現強烈的父母,他們的子女長大後參加體育運動的比率要低。

社會環境主要是周圍傳達的信息,我們的周圍充斥著媒體信息和傳聞,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依靠驚悚來吸引眼球的,這些錯誤的信息會導致我們潛意識中認為:我們的周圍是極不安全的。

只有我們意識到這些認知問題,才能嘗試去用正確的認知替代錯誤的認知。

第三步:將恐懼轉化為信任而不是不害怕

恐懼的反面是什麼,不害怕?

如果你害怕時僅僅告訴自己“不害怕”就能解決,恐懼也就不會是“基本”情緒之一了。

心理學家喬瑟夫?史蘭德認為,是信任。

當我們對與另一個人交流產生恐懼時,我們要建立與之的信任關係,相信即便我們的交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不會引發更嚴重的結果。

當我們對做出一個決定感到恐懼時,要信任周圍的人會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支持。

當我們對要做的事情感到恐懼時,提升自己的能力,達到信任自己能夠完成的狀態。

當我們對事情的結果感到恐懼時,要改變自己的心態,相信即便是最壞的結果自己也能接受或掌控。

這種信任並不來自盲目的鼓吹,而是對自身能力的準備提升和對周圍的人和環境充分認知的基礎上的。

你想要的一切都在恐懼背面

國外有句名言是:Everything you’ve ever wanted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fear.直譯是:你想要的一切都在恐懼背面。意思是:你什麼都怕,就什麼也得不到。

但心理學不會教你盲目地忽視恐懼,畢竟其是在提醒我們可能潛藏的危機。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這本書中,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喬瑟夫?史蘭德引導我們的大腦進行理性思考,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恐懼情緒,從而做出理性反應。並給出了五種克服恐懼的有效策略:

?優化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方式,從而減輕自己的恐懼情緒;

?將恐懼轉化為信任;

?探索在恐懼狀態下我們身體出現的反應;

?發現社會群體是如何引發人們的恐懼情緒;

?瞭解恐懼情緒對我們童年和家庭生活的影響。

學會接納自我,自我反省,探索恐懼想法產生的根源,我們才能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恐懼情緒,我們也會變得越發自信和優秀。

(鄭海波)

舉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