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小霓結婚了。
結婚前,她的母親拿頭撞牆以死相逼,都沒能阻止女兒嫁給這個自己眼中的人渣。
“我姐姐結婚前,我媽也拿出一根繩子準備上吊。最後姐姐還是嫁了。”
同樣的戲碼不斷上演,小霓只覺得是母親顧慮太多。“她自己經歷不幸所以擔心我們姐妹倆重蹈覆轍。”小霓的父親在姐妹倆還很小的時候就拋妻棄女另組家庭。
“其實我並沒有多愛他,我當然也知道他不負責任,花心。”
“但我就是討厭我媽對他的評價。我也討厭我媽總是干涉我和我姐姐的感情生活,這才是導致我要嫁的原因。”
一年後,人渣劈腿,小霓離婚了。
林兄也離婚了,原因很簡單:“不合適”。
“她是北方人,頓頓要吃饃;而我是南方人,只吃米飯,連麵條都很少吃。”
“她特別愛熱鬧,成天咋咋呼呼到處呼朋引伴;而我是個宅男,就喜歡呆在家裡看看電影聽聽音樂。”
“結婚之前我就知道我們不合適。但是因為父母的強烈反對,反而讓我覺得這婚非結不可。”
結婚前,林兄的父母就告訴他,這個女孩不是本地人,在生活習慣上和他有本質不同,今後在一起會產生諸多矛盾。然而,林兄認為父母不過是在吹毛求疵,這些都是小問題,堅持結了婚。
女孩為了林兄留在上海,結婚頭年就生下女兒小小林,不得不讓林兄的母親來家裡照顧生活。
東北媳婦遇到上海婆婆,天天上演現實版的“雙面膠”,婚後生活自然不順。林兄成了三夾板。
為了躲清靜,林兄主動申請在單位加班。新來單位的實習生小文安靜柔弱,總是在下班的時候被領導佈置一些額外的工作。
看不順眼的林兄提出送小文回家,一來二去,互生情愫。
林兄提起離婚,老婆鬧到單位。倆人被迫離職。
“一定要證明父母錯了。”這個偏執的念頭,導致林兄26歲的時候成為一個有著3歲的女兒、失業、離異的父親。
躲進不認同防禦的金鐘罩
我們越長大,越不想和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類似。所以當他們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提出意見時,我們會不惜以犧牲來抵制。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不認同防禦機制。
什麼叫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是指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
什麼叫不認同防禦?
不認同心理防禦機制,就是你試圖讓自己不跟某些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相似。
然而,心理防禦機制只能提供暫時性保護。如果把它當成金鐘罩始終呆在裡面,或者過度運用防禦機制,不僅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會讓人生“跑偏”。
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豐富而奇妙。面對父母的干預,你的潛意識啟動了防禦機制來維護你的自我。殊不知,還有一個“自證預言”現象也同時啟動。
那些和父母一致的判斷,已經先入為主,並影響到你之後的行為,以至於真的實現了。
也就是說,你今後生活的點滴不順意,都會歸因於先前的這些判斷。
小霓和老公吵架的時候,母親以頭撞牆的場景就會浮現眼前:“你果然是我媽說的那個人渣。”
林兄受夾板氣的時候,他的耳畔必會響起父母說“你們不合適”的迴音。
自證預言是消極的時候,我們甚至可能會主動獲取一個消極的答案,來平衡自己的負面情緒。
碰到處理婚姻問題時,往往以離婚草草收場。
這種中國式家庭的悲劇是如何產生的?
“我當初明明看到了他的花心,為什麼還不聽媽媽的勸告一定要嫁給這個人渣呢?”
“剛認識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是截然不同的兩路人,為什麼一定要和爸媽作對,非得結婚再離婚呢?”
你的身邊一定也有很多小霓和林兄式的朋友。
戀愛時英勇無比,打著獨立與自由的旗號,義無反顧的和父母的不同意見做抗爭;結婚後卻被現實擊敗潰不成軍,草草離婚收場,叫悔不迭為時晚矣。
為什麼會發生這類中國式家庭的悲劇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父母特別喜歡插手孩子的生活。上海甚至推出了一檔相親節目叫“中國式相親”:孩子躲在幕後,由爸媽坐在臺前為他們甄選他們認為合適的女孩交往。這特別鮮明的暴露出中國式家庭的問題:
父母與子女是沒有邊界的,或者是對邊界的單方面入侵――控制。
無論子女做什麼,他們都會覺得不好的不對的。他們希望子女一切都按照他們的意思做。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他們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以愛的名義強加在子女身上的控制,也是一種綁架,必然會導致對抗。
自傷乃至自毀,是常見的一種被控制者對抗控制者的方式。而此時被控制者的頭腦與身體時常是分裂的。他們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要嫁(要娶)的那個人到底是誰?為人怎樣?任何的是非曲直都不重要了。“我就是要證明給你看。”這個邏輯背後隱藏的是對父母的怨懟與叛逆。
所以,越是面對父母的反對和質疑,小霓和林兄越是堅定了“結婚”這個錯誤念頭。先跳入一個錯誤然後再以離婚來擺脫錯誤,這樣付出的代價顯然太大了,結局自然悲情。
該怎樣避免這種悲劇?
在中國式家庭這種過度教養的體系之下。我們怎麼避免悲劇呢?
一、承認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影響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足以改變家庭對一個人的塑造。家庭,就是我們的世界觀。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就是在用他們的方式造就我們,甚至有可能決定我們對自己孩子的方式。我們會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他們的方式,不要想著以另一種方向的極端方式去抵制。
抵制並不能幫助一個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發展第三個自我
牛津大學的BrianLittle教授指出:
我們每個人至少有三個自我。一個由基因決定的自我。一個是在環境與文化影響下的自我,還有一個是由我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標與價值所定義的自我。
第三個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屬於自己的自我。也就是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的“核心自我”。
怎樣建立第三種自我?這需要父母允許孩子做自己。
英國心理學博士西爾維亞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允許孩子的能量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孩子的內在就有非常牢靠的內核。
第三種自我――核心自我就形成了。
在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誕生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一旦人有了堅強的內核,精神獲得了真正的獨立,有能力自我擔當生活的各種選擇時,無論父母給予怎樣的建議,他/她都懂得甄別、處理,也不再需要依靠心理防禦來保護自己,做出一錯再錯的判斷和抉擇。
暢銷書作家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評價,找到真正的自己。”
希望小霓和林兄都能懂得:藉由建立第三種自我之路找到真正的自己善對此後的人生。
―END―
文/單芸,初心客廳專欄作者。曾經的社會新聞記者,如今的二寶媽。珍惜生命中呈現的每一個角色。
本內容版權歸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臺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臺(xinlishudaozixun)
情感不順心?孩子搞不定?職場壓力大?歡迎你來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臺找我們聊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心理解析:“嫁給渣男,就是為了證明父母錯了”
一年前,小霓結婚了。 結婚前,她的母親拿頭撞牆以死相逼,都沒能阻止女兒嫁給這個自己眼中的人渣。 “我姐姐結婚前,我媽也拿出一根繩子準備上吊。最後姐姐還是嫁了。…
-
-
-
如果女兒非要嫁給渣男,我們該怎麼做?
本文轉自溫暖記錄著(ID:treelens) 作者:樹媽馬瑞,已獲授權 張靚穎的上一次新聞,還是一年前在自己演唱會上逼相戀14年的經紀人馮柯向自己求婚。她大…
-
-
-
婚姻中不克不及承受之重:嫁給渣男,又如何生兒子後上演離婚奪子大戰
小晴和王媛是特別很是好的朋友,王媛結婚的時候就是小晴當的伴娘,兩小我私家一直都是以姐妹相稱是實實在在的好閨蜜,其實王媛結婚的時候小晴其實不是很高興,因為小晴認為…
-
-
-
這幾個老外說:我只考慮嫁給中國男人,誰也攔不住我
目下當今時代變了,愈來愈多的美女老外已經不再向往嫁給本國的男人了,反而他們更傾向於嫁給亞洲,尤其是中國男人,甚至一些老外開口就是:我非中國男人不嫁! 之前,我們…
-
-
-
眼睛還沒擦亮,就匆匆嫁給渣男?你是跟自己有多大的仇啊
原創文章(圖文無關,侵權立刪),轉載請聯繫 01 最近給我寫信的讀者,多是關於遇人不淑。 有個女孩,還很年輕,她的信只有之言片語。意思是,在網上之前談了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