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有痛苦,我怎麼幫他解決或者減輕痛苦?”知名心理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教授楊鳳池在接受《�t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正是對這件事的濃厚興趣,令他的研究從神經生理學轉移到了心理諮詢領域。
楊鳳池被大眾熟知,是作為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的常駐心理專家。
作為這個行業的知名專家,楊鳳池已經連續幹了31個年頭,他把這31年歸結為三個階段:1985年開始的頭十年,讀一點僅有的、零星的材料,“在黑暗中摸索”;第二個十年接受國外專家指導培訓,專業水平迅速提高,卻發現在中國不時出現水土不服;近十年融貫中西,逐漸形成自我風格,而整個市場也出現越來越多面目模糊的同行。
這讓他很擔憂:“心理諮詢職業化已經好長時間了,但仍存在不少亂象。這個自由市場急需理順管理關係,加強管理規範。從根本上說,是要加強學歷教育。”
心理治療就是“話療”
《�t望東方週刊》:你覺得人們應該理解心理學和心理諮詢?
楊鳳池:很多不瞭解心理學的人,會很看輕這門學問。我接待那些困惑的來訪者,幾乎每個人坐下來跟我談話之前,都說很痛苦,也都會問我:你能解決什麼?
心理學的作用是什麼呢?隨著我們態度的改變,行為也會發生變化,外部世界也就隨之改變。心理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無法改變歷史,但是它可以改變未來。
《�t望東方週刊》: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楊鳳池:以我的經驗,可以讓這樣問我的人,在跟我談話以後,用完全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苦惱。我不敢說都能解決,但我可以讓他大幅減少負面情緒。
實際上,我們反覆受一個苦惱困擾不能自拔,主要原因是我們在一個自我觀察的死角里來看我們的苦惱,而我能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讓他來反觀自己,甚至讓他抽離出來,相當於在頭上三尺左右的第三隻眼來看你的苦惱,就跟你在苦惱的井裡頭看很不相同。
《�t望東方週刊》:我們知道,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和診斷權,你怎麼看心理諮詢和生物醫學的區別?心理諮詢師是老師還是大夫?
楊鳳池:心理諮詢會有專業的評估體系,對人的心理髮展水平和自我功能狀態作出評估,但不是醫學診斷;心理諮詢師可以進行心理干預,但不是醫學治療。心理諮詢師不是精神科大夫。
我國的《精神衛生法》作了一個比較硬性的區分,心理諮詢師只能做心理諮詢,不能做心理治療、不能參與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開藥,而且心理諮詢師不能在醫學機構裡從業,只能在社會上、學校裡從事這個工作。
而心理治療一般發生在醫療機構,心理治療師在中國有可能被叫作“心理醫生”,但他們也沒有處方權,不能開藥,是醫學技術系列人員。心理治療最大的特點就是話療,但凡說你吃點什麼藥吧,就等於承認自己的心理諮詢技能沒掌握好,或者是評估不對,那是精神科治療,不是心理治療。
從“都怪我”到“都怪別人”
《�t望東方週刊》:醫學上有個名詞叫疾病譜,從業30餘年,你認為接受心理諮詢的群體所反映的困擾有怎樣的變化?
楊鳳池:疾病譜一般指生物醫學疾病、軀體疾病。如果從疾病譜的變化來看,在我們小的時候,到醫院看病的人,大多是因外部因素致病,純生物醫學或者機械的、物理的疾病。
改革開放以後,這類疾病越來越少,大部分門診病人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潰瘍、癌症等等,國際醫學界公認這些病叫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的軀體疾病。
所以現在世界範圍內倡導醫學模式轉變,由純粹生物醫學轉變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單純從精神疾病角度說,我從業這30年,第一個10年基本都是神經症性的,第二個10年就是神經症性和人格障礙混雜,最近這10年神經症性已經趨於次要的位置,主導性的障礙就是人格障礙。
《�t望東方週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
楊鳳池:神經症性障礙的人內心矛盾衝突激烈、主觀痛苦感受強烈,當他解釋他苦惱原因的時候,傾向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肯定就是我不好、我能力不行,等等。這類來訪者心理和人格結構發展比較成熟,幫助起來相對容易一點。
人格障礙的人麻煩不斷,這類人在職場上可能還是挺不錯的,但是人際關係溝通、交往不協調,尤其是親密關係。當他來找諮詢師求助時,說的全是別人對我不好,別人害我,都是別人的問題,甚至對諮詢師也是這種將信將疑的態度。
如果非要解釋這種變化的原因,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的來訪者大多有兄弟姐妹,從小學會了與大家相處,而近些年的來訪者獨生子女居多,不少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所以人格障礙的人多一些。
《�t望東方週刊》:接受心理諮詢的來訪者群體有什麼特徵?
楊鳳池:我覺得總的來講應該是個人經濟上比較獨立的群體居多,其中很多人是關心自己孩子心理健康的家長。
對於一些經濟獨立、財務自由、尤其是已經完全進入小康中產狀態的人,他們這方面的需求才會提高。因為他原來認為,他的苦惱來自於經濟不能獨立、財務不能自由,但是他掙了很多錢、苦惱和煩惱依然如影隨形,就會追問苦惱是從哪裡來?直到這時他才得以面對自己的內心。這部分人是心理諮詢最適合的對象。
假如心理苦惱的原因主要是不能解決溫飽問題、衣食無著,那就很簡單了,不用心理諮詢,趕快去掙錢就行了。
越專業的諮詢師話越少
《�t望東方週刊》: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執業的約3萬餘人,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你怎麼看待這種現狀?
楊鳳池:據我所知,2015年中國境內拿到可以執業的心理諮詢證書的超過60萬人,但中國的大學一年出多少心理學本科畢業生?往多裡說一年出6萬,那麼另外54萬人都是什麼背景的人?現在心理諮詢師證書,大約相當於駕照那樣,考考交規,上路練一下就出來直接開車了。
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在學歷教育上。
正常來說,職業教育應該延續學歷教育。比如說你要考律師證,你得大學法律系畢業,你要拿醫師資格,你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畢業。但現在中國的心理諮詢證是誰都可以考,以前幹什麼的都沒有關係,這是不科學的。你可以想象這後面的隱患。
所以我認為國家急需大力在重點大學建立強大的心理學系、心理學院,補足學歷教育的短板。
《�t望東方週刊》:那怎麼選擇心理諮詢機構和心理諮詢師?
楊鳳池:最簡單的辦法,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心理諮詢師是否在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系統裡?如果沒這人,這個質量就不太好保障。然後你再問問他,是否接受過督導?是誰做的督導?假如他的督導在系統裡註冊過,那這也還靠譜,這是簡單方法。
複雜一點的方法,心理諮詢一般50分鐘,最長1小時,他要開價一小時500元、倆小時就1000元、仨小時1500元,而且你想諮詢多久諮詢師就給你多長時間,那就趕緊停止這種不專業的諮詢關係。
在與諮詢師談話中,你要注意,要是給你大段大段地講道理,或者大量說他自己如何如何,就不太專業,心理諮詢是啟發來訪者發現自己的問題,要讓來訪者在互動當中成長。比較專業的諮詢師總體上講,他說的話比你說的要少,因為我們諮詢師基本的訓練裡要求聽比說重要。
《�t望東方週刊》:對於普通人來說,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做心理諮詢?
楊鳳池:你覺得自己經過主觀努力、學習、時間和思考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暫時有苦惱,但在可預期的將來這苦惱就會消失,我認為就不需要找心理諮詢。比如換了地方、工作、對象有點適應不了,過一段就能適應,這種就不需要了。
但是反覆地在同一件事上栽跟頭,在同一類人身上栽跟頭,這就急需心理諮詢。假如你發現你正在重複著一個不斷犯的錯誤,這很可能就是心理的癥結在背後作怪,需要諮詢師幫助你找出來。
以我的經驗,我個人認為,目前在我們這個轉型期的社會,存在價值觀、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等各種變化,幾乎沒有人不需要心理諮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楊鳳池:幾乎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諮詢
“如果一個人有痛苦,我怎麼幫他解決或者減輕痛苦?”知名心理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教授楊鳳池在接受《�t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正是對這件事的濃厚興趣,令他的研究從…
-
-
-
楊瀾:女人不管你奔幾了,都需要看看這5句話!
楊瀾在大家的眼裡,一直都是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這裡就說說女人最需要看看的5句話。 1.女人,請一定要記住,拋棄不切…
-
-
-
第三磨牙是每個人都有的嗎
健康諮詢描述: 您好醫生,請問第三磨牙是每個人都有的嗎? 想得到的幫助: 回答我的問題 病情分析:您好,第三磨牙又叫智齒,萌出的比較晚,常於20歲左右…
-
-
-
盜草人:失眠的人問題出在哪?夜裡都想什麼?
失眠的夜裡,大家想的與盜草人失眠時所想的是否一樣:“怎麼辦啊?我只能睡5個小時了。。。啊啊啊!只能睡4個小時了。。。怎麼辦?怎麼辦?只能睡3個小時了。。。還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