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摘要: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彈性積累模式及競爭力論述,為抑鬱症的產生提供了土壤,但在這些問題被認識和改變之前,我們的觀念已經被商業和醫學權威所主導。

“藍瘦,香菇”,朋友,你會不會得了抑鬱症?
十多年前,抑鬱症在國人眼中還不是一種“病”。張國榮跳樓自殺時,人們以為他“為情所困”;崔永元自曝患病時,人們嘲笑他“小肚雞腸”。
而如今,抑鬱症不僅成了一種“病”,而且似乎成了“流行病”。今年以來,青年學者江緒林、史學奇才林嘉文、年輕藝人喬任樑等因抑鬱症離世的個案屢屢見諸報端,令人痛惜。另一方面,“抑鬱症防治”成了熱門生意,抗抑鬱藥物在中國的銷量快速增長,靈脩、按摩、音樂等另類療法也日益流行起來。

市面上暢銷的防抑鬱書,圖片來源:網絡
抑鬱症的疾病化與醫療化,有助於抑鬱症患者得到重視和幫助。從前問他們“有啥想不開”的人,現在會勸他們及時就醫。
但“疾病-治療”的邏輯也阻礙了對問題根源的回溯:人們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抑鬱症是否有著我們時代的特殊“病因”?此外,抑鬱症的“流行”本身是否是一種自發現象,還是有著醫藥界基於自身利益的推波助瀾?思索這些問題,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抑鬱症,並在宏觀層面尋找解決的方案。
全球化下的抑鬱症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醫學往往從個體身上找原因,例如基因、性格、大腦病變等。最近的一項研究更指出,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更容易得抑鬱症。但這是否意味著抑鬱症是一種脫離了社會環境的病症,得病只是自己“活該倒黴”?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將抑鬱症稱作“心靈的感冒”,真的是這樣嗎?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根據學者蕭易忻的研究, 抑鬱症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有關。這一全球化過程帶來許多變化,包括人口流動加劇帶來的移民情緒問題、家庭結構轉變、工作與休閒模糊化等,而其中值得關注的兩個概念,一是“彈性積累”,二是“競爭力論述”。
所謂“彈性積累”,指的是用及時生產、外包制、僱用彈性工時、臨時工等形式,更“彈性”地完成資本積累。例如,從前一家新聞媒體需要僱傭大批記者,甚至在不同國家設立記者站,即使這個國家不是天天有大新聞,也要定期向這批記者支付薪水。但現在他們只需要找幾個當地的留學生,讓他們充當臨時記者,在有需要時分派工作並支付一次性報酬。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彈性工作很“酷”、很“自由”,且更有效地配置了勞動力資源。但現實的另一面是,付給彈性工作者的工資往往偏低,他們享受的保障和福利也十分有限。而當企業越來越依靠“彈性積累”時,員工能夠獲得的穩定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短期合約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因害怕失業而產生抑鬱傾向的個案屢見不鮮。
此外,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強調“競爭力”,要求將時間“效率化”,人們不得不“高效”地利用時間。拖延成了缺乏自制力和道德感的表現,人們如今要“爭分奪秒”,即使是節假日也不能無所事事地度過,而要進行“有規劃的休閒”。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上班族丈夫會因為白天睡午覺感到羞愧,稱這種行為“太對不起社會了”,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然而,當這種全力以赴、鬥志昂揚的狀態結束後,人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情緒的低谷之中,“感覺身體被掏空”。正如蕭易忻寫道,“在競爭與流動下耗盡精力的個體,若得了抑鬱症,便成為‘不想動的(失能)主體’,這類人不想消費、吃飯或出門,不但退縮,且恐懼有所作為。”
藥商推廣的抑鬱症
“抑鬱症”的病名進入中國是一個晚近事件。改革開放前,中國將心情壓抑、身心疲憊等症狀診斷為“神經衰弱”。直到改革開放後,中國精神醫學西方化,“神經衰弱”才逐漸為“抑鬱症”所取代。
根據學者劉國香的研究,在“抑鬱症”傳入中國的過程中,美國學者凱博文(Arther Kleinman)起到了先導作用。1980年代,凱博文在湖南一家醫院的精神科發現,這裡的常見疾病“神經衰弱”按西方標準大多可被歸為“抑鬱症”。他在中國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引起了中國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他們在對“神經衰弱”和“抑鬱症”的關係進行了討論後,推廣了“抑鬱症”這一名稱。
然而, 抑鬱症的普及並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隨著這一概念傳入中國,國際製藥商也在這裡發現了新的商機。1995年,抗抑鬱藥物“百憂解”在中國上市。為了向國人進一步普及抑鬱症,生產百憂解的美國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於1996年在中國推行了一項名為“旭日工程”的項目,對全國上千家醫院的醫生進行培訓,令他們開始關注抑鬱症。

圖片來自網絡
此後,各醫藥公司開始大量贊助或組織此類培訓,並提供相應的培訓資料,其中涉及抑鬱症的治療選擇、藥物的用法用量等。不少相關科系的醫生,在接受培訓後轉變成抑鬱症主治醫師,對無法找到器官性病變的軀體化症狀作“抑鬱症”診斷,並開出抗抑鬱藥物。
百憂解是一種常見的抗抑鬱藥物。它的原理建立在抑鬱症的“單胺”假說之上, 這種假說認為人之所以抑鬱,是因為人腦內作為腦神經細胞間“信使”的化學物質(單胺)不平衡,而百憂解可以使它們重新平衡。然而,臨床數據顯示,百憂解只對58%的患者有用,且服用後見效較慢。更有效的抗抑鬱藥物正在興起,其中主要代表是氯胺酮,但氯胺酮並不作用於單胺。這意味著盛行50年的“單胺”假說可能是錯的,但在新的假說確立之前,全球已有近90個國家5400萬名患者服用了百憂解。

被稱為“瓶裝陽光”的百憂解�zProzac〕,學名為鹽酸氟西汀。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家名為Interbrand的公司為禮來想出了Prozac這個名字。“Pro”給人專業�zprofessional〕的感覺,“Ac”可以表示“行動”�zaction〕,Z則代表了某種力量,可能還有一點高科技的感覺。圖片來源:網絡
在中國,抗抑鬱藥物銷量的增長同樣引人矚目。有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抗抑鬱藥銷售額達3.26億英鎊,較2011年增長22.6%。但中國精神科就醫率仍然不高,一方面是相關醫療從業人員短缺,另一方面由於醫藥企業大力宣傳及媒體報導,抑鬱症越來越為人熟知,民眾的醫療消費需求被激發,部分人僅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就判斷自己患有抑鬱症,並自行購買藥物。藥商對此當然喜聞樂見,而個人卻要承擔藥物濫用的風險。此外,市場上良莠不齊、明碼標價的另類療法,在把窮人拒之門外的同時,也把富人引向新的風險與困惑。
手冊定義的精神疾病
或許,我們還應該退回到問題的起點,追問抑鬱症如何成為一種病症。
目前,國際上的抑鬱症診斷主要依據兩套準則,一套是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另一套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兩套系統存在競爭關係,其中ICD偏好精神分析,也較少依賴模稜兩可的敘事,但自1994年DSM第四版發行以來,ICD的國際威望逐漸衰落。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圖片來源:網絡

被視為精神科醫生“聖經”的DSM,在1980年大幅擴編,多達500多頁的第三版中增加了“社交恐懼症”、“逃避性人格障礙”等病症。一些看似普遍的情況被視為病態,例如怯場、冷漠、遲鈍甚至獨處等。根據這一版本,在1.心情壓抑 2.對社會活動的興趣和樂趣減少 3.體重大增大減 4.失眠或嗜睡 5.情緒反應過激或遲緩 6.疲憊 7.自卑 8.注意力不能集中 9.有自殺意向這9個症狀中,至少滿足5個且一定包括1或2,並持續2星期以上者,就可診斷為抑鬱症。
1994年出版的DSM第四版,再次增加了400多頁和許多新的精神疾病。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不僅從精神病理學擴展到健康衛生、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司法、教育等領域,也從地區性觀點逐漸演變為全球性準則。保險公司需要依據這本手冊核定賠償,律師也要從這本手冊中尋找辯護機會。藥商則巧妙包裝這些新的“疾病”,甚至“極度害羞”都成了“我們時代最被嚴重忽略的疾病之一”,需要通過長期服用抗抑鬱藥來緩解。

圖片來源:pinterest
精神疾病定義的擴大,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利益糾纏,引起了學者警惕。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克里斯多夫·雷恩(Christopher Lane)就指出,在1985到1993這短短8年時間裡,“害羞”的嚴重性被誇大,成為西方世界診斷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而這背後是藥商贊助醫療、收買媒體、僱傭政府說客,通過操弄人們的恐懼獲取暴利。在這裡,資料文獻成了廣告手法,過度診斷、藥物副作用則被輕輕抹去。
與害羞相比,抑鬱症的病情或許有著更多的客觀基礎。但僅憑DSM手冊中的幾項症狀,人們也無法清楚地區分普通的“憂鬱”和病態的“抑鬱”。疾病的定義並非純粹的科學過程,在追求效率的年代,“拖延”成了一種病;在望子成龍的年代,“網癮”成了一種病。抑鬱症的流行同樣留下了炒作空間,諱疾忌醫固然不可取,但也要小心墜入牟利者的陷阱。

參考文獻:

蕭易忻(2016)。“抑鬱症如何產生” 的社會學分析:基於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視角。社會,36(2),191-214。

劉國香(2009)。抑鬱症在中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8,85-92。

Lane, C. (2008). Shyness: How normal behavior became a sickne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紐約時報(2014)。百憂解帶來的未解之憂。https://cn.nytstyle.com/living/20141016/t16prozac/zh-hant/

The Economist. (2016). Novel drugs for depression.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總是啃指甲,成為生活習慣。

    健康諮詢描述: 醫生你好我14歲了,從小時候就一直啃指甲,一直到現在,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不會是異食症吧?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的情況是…

  • 抑鬱症如何成為流行病”?|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摘要: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彈性積累模式及競爭力論述,為抑鬱症的產生提供了土壤,但在這些問題被認識和改變之前,我們…

  • 172小哥穿搭參考,耍帥,是技巧

    正所謂,“身高不夠,穿搭來湊”。矮,一直是一部分男性朋友最悲傷的話題,對於172cm以下的男生更是如此。在這個滿屏都是大長腿的時代,小哥們不禁感觸感染到了來自世…

  • 有個特別摳門的男朋友是什麼樣的感覺?

    1.之前有個男生一直追求我,死纏著約我出去吃飯,於是那天下班了,他帶我坐公交一個多小時去吃了8塊錢一份的快餐,還不斷問我好吃不?然後去逛夜市,給自己買了條褲子…

  • 箇中國男人娶回來四個女生,是怎樣的體驗?

    因為《爸爸去哪兒》,我回過頭把張倫碩鍾麗緹的定情之作《如果愛》,從頭至尾看了一遍。 始理解理睬,他們是真愛。 從此,被他倆,以及他們一家,圈了粉。 說張倫碩娶…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