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28歲的男星喬任樑在自己住宅中意外死亡的消息,經過一夜發酵,一個相對靠譜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他是深度抑鬱症患者。
娛樂圈是個聲色犬馬的圈子,2012年某媒體曾做過一期專題報道,稱娛樂圈是抑鬱症重災區,成龍、楊坤、崔永元等人都曾自曝有抑鬱傾向。而韓國相關統計顯示,40%的藝人患有抑鬱症,30%的人表示曾想過自殺。

在進入娛樂圈之前,喬任樑曾經是個跳高運動員,拿過全國冠軍,是劉翔的同門師弟。但初中時,他母親認為學業更重要,迫使其告別了運動生涯。

喬任樑在自己的寫真書裡講過這個經歷,並在一個明星綜藝節目中展示過自己的跳高才能,他說: 發現自己一到跳高場上就充滿活力,狀態非常好。

如果他繼續當運動員,是否會減緩抑鬱?
針對運動對抑鬱是否具有積極治療意義,英國科學家做過研究。
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的斯內哈爾・平託・佩雷拉,追蹤了11,135名生於1958年的人在50歲以前的情況,記錄了他們的抑鬱症狀和成年後定期健身的頻率。
為評估抑鬱情況,他們察看了對“身體不適清單”的答覆,該問卷旨在衡量23歲、33歲、42歲和50歲時的心理不適。參與者還需列出他們進行鍛鍊的頻率。
結果顯示,增加了每週運動量的人較少有抑鬱症狀,而抑鬱症狀較多的人不太喜好運動,尤其是在比較年輕的時候。每週每多運動一次,抑鬱機率就降低6%。

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會分泌內啡肽。它是由腦下垂體和脊椎動物的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但作用強度比嗎啡強約200倍。
利用藥物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效果,內啡肽是現代醫學治療抑鬱症的重要手段。
1982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一位來自鹽湖城的長跑運動員在跑了11公里後股骨骨折,儘管如此,他卻在癱倒前跑完了42公里。事後,外科醫生用了較長的鋼板才將其折骨固定。之所以能帶傷比賽,據醫生們推測,除了發達的肌肉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還因為運動使他的身體分泌了可以使人產生欣快的、幸福的“內啡肽”。
這也是現代醫學治療抑鬱症的重要手段, 通過運動使抑鬱症患者自身生成可以自救的“快樂激素”,由內至外地快樂起來,一旦進入良性循環,陰鬱情緒對身體的傷害也會逐漸消失。
萬科前副總裁毛大慶在一個以抑鬱症為主題的分享中,講述了通過跑步治好了抑鬱症的經歷。
他受到一個臺灣女孩的啟發。女孩叫歐陽靖,擁有演員、模特、作家等多重身份,曾經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有非常糟糕的反應。2014年,毛大慶在臺灣馬拉松與她同跑,感受到治好抑鬱症反過來產生的向上力量。這個案例,促使他堅定了通過運動來與抑鬱症對抗的決心。
毛大慶在地產行業,長期處於高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狀態中。他的第一個症狀是整晚睡不著,持續了幾個月之後,生理上有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食慾不振,口腔潰瘍,容易感冒等。
隨後,他的情緒問題開始升級:什麼都看不慣,隨便一件事情,能總結出好幾條不好的因素,什麼都完蛋,前途一片黑暗。
2013年春天,毛大慶去波士頓看王石,兩人吃飯聊天。毛大慶抱怨諸多:覺得社會也不行,行業也不行,年輕人也不行,總而言之什麼都不行了。王石很驚訝:“你怎麼這樣呢?你怎麼回事兒?”王石感覺他不對勁,帶他散步,第二天還想勸他,毛大慶完全聽不進去。抑鬱症患者有一個特點,非常固執,認為自己沒問題。
最後症狀影響到了毛大慶的工作,他變得不願意與人交流:
“我得了抑鬱症後,電話聲音都關了,我怕聽到電話的聲音,換了無數種音樂都不行,振動也不行。永遠都是人家打給我,我不接,只能晚上人稍微安靜的時候,看到幾十個未接電話,選幾個必須要回的,打回去說抱歉我在開會,就是這樣不願意接電話,這習慣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改掉。”
毛大慶與同樣飽受抑鬱症困擾、但最終走出來了的崔永元交流過,於是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焦慮症分幾級,到了最高就是抑鬱症,你顯然不是焦慮症了,是比較初級的抑鬱症,必須吃藥,靠別的東西一時半會調節不好。毛大慶的祕書認為藥物副作用太大,阻止了他完全按照醫囑服藥,而是逼他跑步。毛大慶遇到了幾個教練,其中有被稱為“馬拉松傳教士”的田同生,跑了國內外近百場馬拉松的王樂。
毛大慶開始800米,1000米,2000米地跑,當他能連貫跑下5公里時,開始上癮了。“不注意的情況下,人一下就快樂了,整天覺得我也能跑5公里,就和教練們分享,然後就嘗試跑10公里。這個時候的感覺是勢如破竹,週末大早晨10公里,跑完才6點多,洗個澡,一天心情好極了。 我確實認為馬拉松能治抑鬱症,它把我給治好了,後來藥也不吃了,睡眠也很好。”毛大慶後來回憶說。
他去醫院檢查身體,醫生說:“你這個血乾淨得晃一晃連沫都沒有,代謝非常好。”
運動對毛大慶的抑鬱症產生了積極的治療意義,假設喬任樑成為了專業運動員,運動是否會對他的抑鬱症也產生同樣的效果呢?
根據網上爆料的消息,喬任樑此前已經有過多次自殘行為,自殺新聞中曝光的圖片,也顯示室內一片狼藉,血跡斑斑。這是重度抑鬱症的症狀:悲觀厭世、絕望、幻覺妄想、功能減退、並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甚至自殺行為。
但是在發展到這種行為之前,人們可能一開始並不會意識到嚴重性。作為一個抗擊抑鬱症的成功案例,崔永元回憶說,患病之初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身邊人,“他們覺得我就是想不開,小心眼、愛算計,以前火現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都是在這樣想。”
所以 相當一部分抑鬱症病人都是在孤軍奮戰,這個情況在專業運動領域也不能避免。
德國一名叫安德烈斯-比爾曼德國球員,曾經效力過聖保利以及柏林聯合等球隊,因為長期患有抑鬱症,最終選擇了自殺。安德烈斯在2011年寫了一本自傳書《紅牌抑鬱症》,還被邀請去電視臺講述自己的病情,以及他正在接受的治療。他承認自己曾三次嘗試自殺,但是最後“沒能贏下這場戰爭” 。
在他之前,曾發生過震驚德國足壇的國門自殺事件,這個事件一度刺激了安德烈斯。
2009年,德國門將恩克臥軌自殺。恩克生前效力於漢諾威96,並長期入選勒夫率領的德國國家隊。自殺時年僅32歲。
如果把我的腦子換給你一個半鐘頭,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會這麼瘋狂。” 在恩克的記者朋友羅納德為其完成的傳記《他的一生,他的死》一書上,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這就是恩克要告訴世人的故事。
恩克在自殺的當天就已經有了預兆,他在早上曾經大喊去世的大女兒拉拉的名字,而且當天晚上當羅納德打電話的時候,一向溫順的恩克卻使用了粗暴的口氣。
關於抑鬱症的痛苦,則是恩克在自己的日記中完完全全體現出來了:上場比賽的機會越來越少,心理和生理的雙重疾病折磨著他。
恩克
恩克自殺事件令歐洲足壇既震驚又茫然,大家實在不明白他為什麼會選擇自殺。當時,只有恩克身邊的密友才知道這個祕密,好幾年來他都在祕密地接受治療。
在外人看來,運動員應該年輕,陽光,充滿活力,正因如此,恩克從不希望更多人知道他的病情。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恩克非常害怕公佈病情會對他的球員生涯不利,而且也會給家庭的未來帶來困擾。
恩克的死,更清楚地揭示了一個問題―― 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對於抑鬱症這種病都一無所知
羅納德將這個故事寫入《門將之死:羅伯特・恩克的故事》,後者把這視作一種責任。作品引起的反響令他震驚。這本書一上市就暢銷德國,無數被抑鬱症困擾的人給他寫信,球員和經紀人們拜訪他,這就像一次破冰,因為恩克的死,那些曾經掩藏在深深緘默之下的禁忌話題,也得以在向來嚴肅的德國足壇愈加公開。
恩克自殺後,加盟漢諾威的門將米勒,公開承認自己曾因焦慮等抑鬱症前期症狀入院治療;勒沃庫森的捷克中場西馬克承認,自己歷經了兩年抑鬱症治療,也未能走出心理陰影;沙爾克04主教練蘭尼克在上任半年後,也因心理問題辭職,他說,“我的身體就像瓶子一樣,已經被倒空了……”
米勒
前NBA全明星、現效力於北京男籃的斯蒂芬-馬布裡曾在電視節目中曝出猛料,稱自己一度因深陷抑鬱想要自殺。
2009年夏天,馬布裡一直沉浸在痛苦中,當時他的精神接近崩潰,他曾裸著上半身錄製視頻,在鏡頭前隨著說唱樂瘋狂扭動身體,之後他彷彿變了一個人,對著鏡頭不停哭泣。“我想死”,馬布裡說。
他的妻子拉塔莎回憶說,那段時間馬布裡在跟抑鬱鬥爭時,每天就是一整天在床上吃果味麥圈。
但在與抑鬱症抗爭的過程中,馬布裡與他身邊人的心態顯然更加開放一些,至少他承認了自己的病情並積極尋求治療,最終他走出來了。
而喬任樑成為了另一個恩克。他得抑鬱症的事情,一度被經紀公司對外隱瞞。而不明真相的外界,加諸於他的壓力也相當大。


所以我們在討論運動是否能拯救抑鬱症之前,其實應該先討論:抑鬱症為什麼會成為隱形殺手?它原本應該像任何一種病症一樣,得到更多關注和公開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