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巢老人數量逐年攀升,由此引發研究者對其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根據全國老齡委公佈的數據,截至2010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已達49.7%,預計到2030年城市空巢率將達到90%。近年來,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的研究,尤其是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成為研究的焦點。
空巢老人心理問題更突出
與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在情感上更脆弱,更加渴望來自外界的各種支持與關心,其心理健康問題更加突出。科勒(Koller)和戈斯登(Gosden)的研究發現,獨自居住的老人存在較大的社交孤立風險,更容易產生孤獨感。羅頓(Lawton)、莫斯(Moss)和克萊本(Kleban)的研究也發現,非空巢老人的幸福感指數要高於空巢老人的幸福感指數。科麗蔓(Keliman)和克里斯琴森(Christiansen)通過調查發現,空巢老人與他人同住才有可能在情感上獲得支持,並在實際生活中獲得幫助。國內的研究也發現,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較低,代際關係較差,社會支持也較少;與那些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更加孤獨和抑鬱,並表現出更多的痛苦、不適和焦慮情緒。
但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發現空巢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帕斯(Pas)等人的研究發現,空巢老人的家庭功能並沒有受到削弱,相反,父母與子女間的相互支持與聯繫更加緊密而頻繁。正因為孩子不在身邊,空巢老人反而能充分享受生活上的自由,用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結識朋友、休閒娛樂。
影響空巢老人生活質量
目前,有關空巢老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支持、性別、經濟狀況等方面。在社會支持方面,劉(Liu)等人研究發現,社會支持與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呈顯著負相關,即社會支持越多,空巢老人的孤獨感越少。拉爾鬆(Larsson)和希爾弗斯坦(Silverstein)的研究發現,對空巢老人而言,社會公共老年服務並不能滿足他們深層次的需求,也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社會支持(如親人的日常照顧)。羅素(Rosow)的研究表明,對於空巢老人來說,子女支持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鄰居,最後是同齡朋友。但是,當空巢老人生病時,鄰居的社會支持卻成了最重要的社會支持(除子女以外)。彭茂華和尹述飛的研究也證實,空巢老人社會支持與抑鬱呈顯著負相關,來自成年子女的社會支持與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關係密切。但是,馬特斯(Mottus)等人通過對生活在老年公寓裡的1091名空巢老人進行調查發現,空巢老人的鄰居關係與生活質量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以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為中介變量,卻發現空巢老人的鄰居關係與生活質量顯著相關。
在性別方面,絕大多數研究普遍發現,與男性空巢老人相比,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差。斯彭斯(Spence)和勞納(Lonner)的研究發現,空巢意味著母親角色的喪失和女性角色的轉變,如不能儘快調整,就更容易出現適應不良。也特(Yetter)的研究發現,男性空巢老人認為單獨居住不僅有利於自身獨立和獲得自由,而且更能促進自我成長。
在經濟狀況方面,馬塞利捏(Marcellini)等人的研究發現,城市老人空巢的比例比農村更高,大多數農村老人不願意單獨居住。但由於農村與城市經濟水平的差異,無論空巢與否,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老人的主觀幸福感比農村老年人要高。還有一些研究發現,空巢老人的宗教信仰、身體健康狀況、自我照顧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教育水平、養老方式等因素也會影響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在干預研究方面,有研究發現改善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居住條件並保障其安全能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還有研究認為,加強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系統的建設,加快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社區服務與教育干預系統和心理干預,能促進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提升。但是,上述大部分干預措施都過於宏觀,缺乏操作性和實效性。
通過對國內外關於空巢老人相關研究的梳理髮現,無論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現狀,還是影響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前因變量,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結論存在矛盾,造成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對空巢老人的界定是否應該包含無子女老人和留守老人等可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對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界定和測量也存在指標單一、各個研究採用的指標不一致難以比較等問題。研究方法的問題也會影響研究結果,已有研究更多采用整體追溯性評價法,存在較大的回憶偏差。此外,已有的干預研究主要是基於客觀因素,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但外界的幫助支持和政策只是一方面,空巢老人自身認知的轉變才是根本。因此,針對主觀因素進行干預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
心理干預策略
應更多從主觀因素著手
在空巢老人研究領域,未來的研究需要根據有無子女、無子女的原因、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等把空巢老人細分為不同的子群體,探討其生活質量。另外,現有對空巢老人的研究中僅有少量研究關注了某個單一的生活質量指標(如情緒健康、孤獨感和幸福感等),以及某個單一因素對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未來的研究應該採用更加全面的生活質量指標來考察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
目前的研究在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干預策略方面主要針對其經濟狀況、居住條件、社會支持系統以及政府完善養老保障制度等客觀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對主觀因素進行干預,例如有研究發現,主觀因素對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55%)遠大於客觀因素(21%)和一般人口學變量(4%)的影響。因此,主觀因素是調適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積極的自我調節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目標的核心環節。
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主要依靠被試關於生活的整體追溯性評價,而回憶偏差可能會對被試的自我評價產生較大的影響。整體追溯性報告研究中老人對自己生活的主觀報告比其實際生活經歷更加積極,即老人對自己生活的整體主觀報告沒有真實地反映老人的日常情緒體驗和生活質量。而日常經驗取樣法(experience-sampling method,ESM)由於能排除整體判斷所造成的記憶偏差,被認為是測量情緒體驗、社交和生活質量等主觀態度的黃金標準。
李西營 申繼亮 餘薇 任闖 胡衛平
(本研究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BSH084、16BSH101)和陝西師範大學中央高校基金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GK201603130)資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研究狀況分析
■我國空巢老人數量逐年攀升,由此引發研究者對其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根據全國老齡委公佈的數據,截至2010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已達4…
-
-
-
空巢老人如何預防抑鬱自殺
空巢老人如何預防抑鬱自殺? 1、身體動起來 研究發現,每天30分鐘、一週五次的運動可以趕走低落的情緒。如何預防抑鬱症?即使15分鐘的散步也能使你保持兩小時的活力…
-
-
-
夫妻生活質量差,身體乏力
健康諮詢描述: 老是感覺沒力氣,身體上也沒什麼不舒服,夫妻生活質量特別差 想得到的幫助: 我需要吃什麼藥嗎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這種情況的話是要考慮是否…
-
-
-
為什麼空巢老人容易得抑鬱症
一、為什麼空巢老人容易得抑鬱症 誘發這些老人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三點:老伴去世是第一誘因,很多老人在老伴去世3個月內即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症狀;其次是退休,很多老人因生…
-
-
-
德瑞姆心理教育呼籲子女溫暖空巢老人孤獨寂寞冷
日前,惠州市一位患抑鬱症的老人從高樓跳下自殺身亡。據媒體報道,今年60多歲的李伯原本性格開朗,但自從退休後,他變得有些悶悶不樂,覺得人生無趣,自己沒用了。妻子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