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尼科特,在全世界心理學家的書架上,他的全集是被收藏第二多的,僅次於弗洛伊德
�
心理學業內對溫尼科特有很多誤解,其中一個誤解,在這一段話襯托下,會顯得尤其具有諷刺性。這是關於溫尼科特的“足夠好的母親”的傳說,即如果嬰幼兒有了一個“足夠好的母親”,他就可以基本免於各種心理疾病的折磨。
暖男溫尼科特的真誠
作者 | 武志紅
聲明 |武志紅為《溫尼科特傳》推薦作序,轉載請聯繫後臺
抱持
足夠好的媽媽
過渡客體
客體使用
原始母愛貫注
……
英國客體關係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沒有發展出一套精緻完備的理論體系,但他提出的這些如此貼近人心的術語,足以使其在精神分析學派乃至心理治療界佔據重要位置。
或許是因他的這些術語中透露的溫暖,或許是因溫尼科特流傳比較廣的照片中看著太像暖男,也或許是些別的原因,我過去在心中對溫尼科特給了這樣一個定位:這是一個人格相對比較健康,特別強調愛的、陽光的治療師。
也因這樣的定位,我對這些術語的理解,也添加了一些光亮。它們好像都閃耀著一點理想化的光輝。
但看了溫尼科特的傳記,我才知道,他的這些看起來有點暖的詞彙,其實都是為了這樣一個目的――培養出一個有攻擊性的孩子。對此,書中有一句很有力量的表達:
需要一個不會報復的人,因此可以滋養出“世界準備好接納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的感覺。
其中的“本能”是什麼?即攻擊性,或破壞慾,是“永不被知曉的創造/破壞的核心,對他而言卻是存在的真相”。
創造是生,破壞是死。這句話似乎在說,生與死的原始力量,是一體的。此前我記得曾在一本關於溫尼科特的書中看到,溫尼科特認為,攻擊性並非是原始驅力,而是養育失敗導致的結果。
但從傳記中看到,
溫尼科特大部分的生命都在尋找、表達、使用他對他自身恨意的覺察。
感謝有這樣的傳記,它不僅梳理了溫尼科特的理論,更呈現了他的人生,而只有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理論。
本來想寫,才能“真正理解其理論”,但突然想起溫尼科特的“真我不可被知曉”論,以及“溝通阻絕”說。既然真我、自身都不可知曉,且溝通也不可能真正發生,那對溫尼科特而言,“真正理解”自然也不可能發生。
文字寫到這裡,溫尼科特大叔的暖男氣質似乎變了,變得有了強烈的暗黑氣質。
這種暗黑氣質,在弗洛伊德那裡,以及克萊茵那裡,可以直接看到。今年暑假在英國塔維斯托克的克萊茵大本營學習精神分析時,感覺到那裡的治療師們特別喜歡強調攻擊性與權力,而這也是讀克萊茵著作時所感覺到的重點。
克萊茵一貫如此,但溫尼科特卻出現了這種分裂。
溫尼科特的這種分裂,也體現在他和克萊茵的複雜關係中。他比克萊茵小了十四歲,曾想找克萊茵做分析,但被克萊茵拒絕。她的理由是,克萊茵希望他能為自己的小兒子做分析,並稱他是唯一合適之人。
這只是他們複雜關係的一個部分。後來,克萊茵答應了為溫尼科特的第二任妻子克萊兒做分析。
克萊茵與溫尼科特的這種複雜關係,給了業界一些傳聞。譬如,我曾聽業內人士傳言說,克萊茵作為媽媽太生硬,她的前兩個孩子都有心理問題,而她最小的兒子,因為找溫暖的溫尼科特做分析,有幸成了心理健康之人。
這種傳聞之所以產生,在我看來,是因為克萊茵給人不是好母親的印象,而溫尼科特作為一個暖男,似乎更具抱持能力,也更能養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並且,“心理健康”這個詞,在這種傳聞中也似乎成了一種標準,即心理治療或心理探索的一個目標,是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但從這本書可以看出,這不是溫尼科特的目標,他的目標反而是,要將自己的破壞慾或活力,活出來。
從書中的一些故事看,溫尼科特似乎活出了這樣的東西,傳記中引用其第二任妻子克萊兒的話寫到:
他冠狀動脈栓塞大約發作過六次, 每次好起來後就繼續做他的事。不可能叫他停下來什麼也不做的!他愛爬高――當我們南下他德文郡的家, 他曾爬到樹的最頂端。那是他生命最後一年的事,就在他過世前幾個月。他站在樹頂,砍下樹梢,我叫道:“天殺的你在那麼高的地方做什麼?”
他說:
這個嘛,我早就想把這樹梢砍掉。它擋住了我們窗戶的視野。”這倒是真的,而他就把它弄掉了。
而我想:
我得把他弄下來!他簡直是瘋了!”但我又想到:“不,這是他的人生,他必須要這樣活。如果因此死了,那就是死了。
然而這就是他。他想要活下去。他說,他已經開始著手自傳,你知道的。他將把它叫做《不少於一切》。他引用了艾略特,接著是他自己的,他把它放在最底下。“禱文:喔!主啊!願我到死時仍活出生命。”
而他真的做到了,真的。
一個心智正常,也即普通意義上心理健康的人,似乎不應該幹這麼缺乏現實檢驗的事,但這是溫尼科特花畢生時間去追求的目標。
可以說,他的那些一直強調更好的母愛撫養環境的術語,像是他的理論與人生的一條明線,而他對恨、對破壞性、對活力的追求,像是一條暗線,並且暗線似乎更為根本。
傳記作者深知這一點,這本傳記極為深邃,在我看來,它很像是傳記作者對溫尼科特做的一個深度精神分析。傳記一段話精準地概括了溫尼科特的信念:
相對於弗洛伊德視人如獸須被馴化,溫尼科特的信念卻是:事情若是自然發展,意即,經由夠好的母職以及穩定的家庭結構,個體將能成為一道德存在體,而事實上太過嚴厲地被馴化反而會冒一個相反的危險――他喪失了原始野性的能量去歡慶他自身的存在。人變得太過神智正常,而“如果我們只能夠神智正常,那真的太可憐了”。
業內對溫尼科特有很多誤解,其中一個誤解,在這一段話襯托下,會顯得尤其具有諷刺性。這是關於溫尼科特的“足夠好的母親”的傳說,即如果嬰幼兒有了一個“足夠好的母親”,他就可以基本免於各種心理疾病的折磨。
這個傳說,也許的確是溫尼科特曾經的論述,但究其一生而言,它的更準確表達似乎更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有一個“足夠好的母親”,一個孩子就會獲得這樣的感覺――“世界準備好接納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
心理醫生,應該是沒有心理問題的;
最厲害的心理醫生,更應如此;
那些大家,且看起來溫暖的,更是如此;
……
這種想當然的傳說,只是反映了大眾們的感知――我們懼怕內在的暗黑,我們將其視為問題,要將其消滅,而要成為健康人,它的慣常標準,也即“神智正常”之人。
但在溫尼科特這裡,“神智正常”之人,因其喪失了原始野性的能量,其實是可憐人。
讀一位學者的傳記,是一個很好的祛魅過程――即消除那些太過表面的理解。溫尼科特是我非常喜歡的客體關係理論家,所以能夠讀到這樣的傳記,我覺得非常榮幸。
祛魅,也包括消除那些理想化的想象。標準的精神分析,在我看來,越來越像是一種苦行,有各種苛刻的清規戒律,但這些似乎並不是那些大家們所設置的。或者即便是他們所設置的,但他們也曾嘗試各種突破。
譬如,溫尼科特給克萊茵的小兒子做分析,而克萊茵總想介入其中;克萊茵給溫尼科特的妻子做分析。這是一個混亂。
作為中間學派的關鍵人物,溫尼科特與克萊茵的關係,也稱不上理想。
溫尼科特與第一任妻子基本沒性生活,最初長達十年的分析,也沒有改變這一點。
……
這些地方的確不理想,甚至都稱不上健康,它和所謂普通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一樣的。這些分析師們,只是更加勇敢地深入探索而已。當然,深入探索還是改變了很多,但所謂變得健康,並不是溫尼科特的追求。
可以說,溫尼科特,或任何一個不斷探索人性奧祕的心理學家,他們所追尋的,主要不是心理健康,而是認識人性自身。至於在這個認識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會走到哪裡,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所以弗洛伊德說,與其說他是科學家,他更願意被認為是哲學家。
至於溫尼科特,傳記作者寫到:
是曾經到達彼岸,也見識過彼岸的探險家。
注:本文為武志紅為《溫尼科特傳》一書所作序言,轉載請聯繫後臺
這是一本用精神分析理論分析精神分析師的傳記。
書名:溫尼科特傳
作者: [美] 羅伯特?羅德曼
譯者: 吳建芝 / 劉書岑
出版時間: 2016.01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溫尼科特:“心理學界的暖男”
溫尼科特,在全世界心理學家的書架上,他的全集是被收藏第二多的,僅次於弗洛伊德 � 心理學業內對溫尼科特有很多誤解,其中一個誤解,在這一段話襯托下,會顯得…
-
-
-
紀念那世上最懂孩子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誕辰120週年
謹以此文紀念英國著名客體關係理論大師 溫尼科特誕辰120週年 溫尼科特(D. W. Winnicott,1896―1971)1896年4月7日生於英國普利茅…
-
-
-
曲尼司特薊縣醫院有賣的嗎
健康諮詢描述: 我這個疙瘩從我小時候被車軲轆掩了下,然後就長大了,現在我還做了一回手術效果不是很好,她還是疼痛,瘙癢。 病情分析:您好,根據您的敘述,這…
-
-
-
我有點感冒,咳嗽和鼻子堵塞可以吃曲尼司特
健康諮詢描述: 我有點感冒,咳嗽和鼻子堵塞可以吃曲尼司特膠囊嘛? 想得到的幫助: 我有點感冒,咳嗽和鼻子堵塞可以吃曲尼司特膠囊嘛? 病情分析:你好考慮…
-
-
-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把尿還是自己尿?來看心理學界怎麼說
Zack西西爸, 養小孩愛好者 孩子要不要抱? 這個可能是很多人都會糾結的一個事情,而在心理學界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呢?其實抱和不抱,以及過一會再抱的種種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