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目前,中國社會處於高速發展的轉型期,無論是哪種人群,都面臨著現代社會的巨大壓力,他們要適應社會,要面對升學、擇業、戀愛、結婚、人際關係等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引發社會問題。而大學生(含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問題更加突出,有些大學生甚至因為承受不了挫折而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就需要使他們懂得什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挫折,如何才能克服心理障礙,以提高他們的心理抗挫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一、大學生挫折問題的提出

挫折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它是指個體的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與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這句話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含義:(1)“個體的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與阻礙”是指挫折事實的完成;(2)“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是指挫折事實帶來的現實結果;(3)“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是指挫折事實帶來的心理體驗[1]。挫折本身一旦形成, 作為已完成事實是不能戰勝的,我們經常提到的戰勝挫折是指戰勝挫折感,即克服在挫折情境下常產生煩惱、困惑、憤怒、焦慮等複合情緒反應。挫折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具有不同的表現類型,針對大學生所面臨的挫折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飄泊在外求學難

大學生離開熟悉的家鄉和父母,他們沒有了以往家庭的庇護環境,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本身就有很強的孤獨感。再加之由於暫時不適應陌生的環境,難免碰到大大小小的磕絆,在缺少依靠的環境下產生的小磕絆加重了他們的挫折感,這在以下兩個群體中的表現尤為突出。

1.80後獨生子女人際交往問題

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在家裡當慣了“小皇帝”、“小公主”,一般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當進入學校,大家在平等的陌生校園環境裡生活和學習時,再也沒有人來包容他們的“霸道”,滿足他們的要求。此時,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成為一個大問題。由於這個群體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的包容心不夠、不瞭解與人相處的技巧,就難免產生與他人交往上的障礙,使得人際關係緊張。同處一個宿舍,同在一個班級彼此卻難以相容、貌似仇敵的現象時有發生。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們的心裡難免鬱積了沉重的孤獨感、冷落感和挫折感。

2.農村貧困學子

(1)自我生存問題

教育部門曾經有過這樣的測算,按平均月收入不足120元為特困生, 平均月收入不足200元為貧困生統計,目前在校學生中有近30%的貧困生和15%的特困生[2]。對於從貧困農村來到大城市求學的學子,高昂的學費不僅使他們的家庭揹負了沉重的負擔,同時也給這部分學生自身帶來了沉重的物質和精神負擔,即如何憑藉少量的生活費在高消費、高誘惑的城市生存下去。物質本身可以產生滿足感,可以引起快樂感、安全感和自信心。而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誘惑與囊中羞澀的經濟現狀,他們無法實現物質上的滿足,就很容易處於抑鬱寡歡的不良心境狀態,從而出現自卑、仇富等心理。

(2)社會排斥問題

貧困地區學子來到繁華的城市求學,渴望迅速融入城市和學校生活。但由於以前生活的環境與城市環境有很大的差距,他們很難融入並適應這種生活,因而導致他們在心理上“低人一等”,覺得雖同在一班級,同處一宿舍但在身份上卻存在著差異,自己無法融入其中。這種心理促使他們認為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同伴的肯定。根據社會統一性理論和自我價值定向理論,社會認可是個體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來源,只有得到社會的接納和承認,個體才能形成穩定的自尊感和自我同一性,並由此獲得自信和安全感[3]63。因此,這些得不到社會認可的學生心理極其脆弱、極度敏感,生怕受歧視,別人一個小小的眼神有時都會觸及到他們的心靈,由此產生挫折感,並且將其放大,導致他們心理極度扭曲。

(二)就業難倒英雄漢

大學生多年的學習生活結束後,面臨的一個最現實問題就是就業。培養一名大學生社會和家庭都需要大量的花費,有些家庭甚至因此負債累累,家長對大學生畢業後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大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也很高,對未來抱有很大幻想。然而社會需求卻不盡如人意,加之大學生由於多年在校讀書,很少有接觸社會的機會,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常常脫節,很難學以致用。這種狀態使供需產生矛盾,就業市場能夠提供的工作和待遇往往低於大學生的期望。在就業和生存的殘酷現實面前,在家長的過高期望面前,大學生往往揹負著求職的巨大壓力,期望與現實產生了落差,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時,他們的受挫感就會凸現出來。

(三)婚戀難於進“圍城”

對於步入婚姻年齡的大學生來說,成家立業應該是一個很緊迫的現實問題。然而誰能願意與他(她)守候終身,這是折磨他(她)們的問題,對於那些已超齡的研究生來說更是如此。例如渴望美滿婚姻而繼續深造的女研究生、女博士生,由於受我國傳統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強女弱”觀念的影響,這些高學歷的女大學生在婚戀市場上大都處於弱勢地位,要想找到合適伴侶更加困難。她們對婚姻的渴望與現實中無合適人選之間的矛盾使她們精神上難以釋懷,經常處於抑鬱寡歡的亞健康心理狀態,從而導致情感上的焦慮。即使找到了合適人選,由於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各方面條件還不夠充分,談婚論嫁對於她們來說往往是一個奢侈的夢想。她們無法按照自己的希望安居立業,也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致使她們心理抑鬱、焦躁,產生悲觀情緒。

二、大學生心理挫折問題的產生

大學生遭遇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個體自身心理素質的因素,又有家庭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一)個體缺乏良好的調試心理

挫折感是一種心理感受,只有在個體感受到的時候才會對精神產生消極作用。例如個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把小失敗、小打擊看得那麼嚴重,所感受的挫折就不會那麼深切,甚至可以化解。消除了挫折感,挫折的存在就不會對個體構成心理威脅。大學生如常常把小的問題無限放大,而不是積極地把問題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就會使他們產生心理疾病。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自殺成為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中國平均自殺率為23/10萬……自殺死亡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佔相應人群死亡總數的19%,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4]。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的調查,廣東省2006年非正常死亡的大學生約20人,其中自殺的比例接近60%,其中女生的比例超過一半[5]。 這些大學生選擇自殺的原因大部分都很簡單,例如考試未能通過、與戀人分手、工作不理想等等。如果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相信這些大學生都不會輕易選擇自殺,畢竟生命對於年輕人來說都是寶貴的。

(二)家庭缺乏足夠的精神關懷

獨生子女在當代大學生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他們從小在家裡就被家長極度地“呵護”,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上大學,家長和學校都不重視對他們的挫折教育。家長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孩子在家裡可謂“唯我獨尊”。這種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缺少對社會及他人的溝通與理解,不注意他人的感受,缺乏必要的挫折體驗,造就了他們如今脆弱的“玻璃心”。

中國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寵愛往往集中在物質滿足方面,而忽略他們內心世界的成長。從小開始,當孩子初始遇到問題時,家長大包大攬,“造就”了孩子依賴心理。一旦孩子遇到了問題,要麼家長很少坐下來認真聆聽他們的內心感受,替他們分擔心理的痛苦,及時給予他們心理撫慰,告訴他們如何有效的應對,讓他們走出挫折帶來的消極感受;要麼動輒就是怒罵一通,更是讓他們的心理雪上加霜。由於沒有心理抗挫的經驗,大學生很難自己找到克服這種消極心理的途徑,面對挫折束手無策,久而久之產生抑鬱、苦悶等心理問題。由於家長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通常也只能等到孩子的不良情緒在學校引發極端惡性事件後才哭天戕地,那時已於事無補。

(三)學校缺乏應有的心理干預機制

傳統的固有觀念認為去看心理醫生、去心理輔導機構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會歧視他們,導致許多大學生明知道自己內心有問題,卻不敢去借助心理機構來解決而自己悶在心裡,這就很容易使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我國學校心理輔導機制不健全,還有相當一部分心理有問題的人對自己的認知不夠,相關部門又沒有主動因勢利導,採取措施去評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對有問題的個體給予及時心理干預,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例如最近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的槍殺案,就暴露出學校心理機制不夠健全的弊端。據說學生趙承熙在行凶前就已經表現出了極端的暴力幻想,並伴隨仇富、反社會的行為特徵,而學校和老師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他進行及時的治療,從而導致慘劇的發生。

(四)社會大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從當今的現實來看,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帶來的一個負面效應是人們的生存壓力普遍增大。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人們被社會高速轉動的飛輪被迫帶著向前走,幾乎每天都緊繃著大腦神經,無法跳出這種無處不在的壓力來放鬆自己、調解自己的心理。這種長期鬱積的壓力得不到釋放,他們很容易出現不安定感,產生焦慮心理。現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相比較以前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承擔著過多的社會壓力。與1990年代大學生相比較,那時的畢業生相對較少,國家實行的是畢業分配製度,個人不會為工作而發愁。而現在的大學每年都在擴招,社會需求相對減少且要求相對提高,就業生存競爭愈顯的激烈起來。加之大學生自身對自己的期望值又比較高,難免產生沉重的壓力。例如前不久人民大學一位女博士就因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拋下4歲的孩子跳樓自殺。

埃裡克森的自我統一性危機理論認為,在成年早期,即18―30歲,人生面臨的是獲得親密和避免孤離的危機。在這個時期,如果個人能與他人同甘共苦、互相關懷,就能產生親密感,與他人建立友誼和愛情;相反,如果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和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相互關心和幫助,就會陷入被孤離和寂寞的苦惱之中[3]152。中國社會正處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這就使得人際關係出現疏離化的傾向。個人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於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命運,人與人之間缺乏相互關心、相互傾訴、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動關係,利己、封閉的交往關係成為這一時期一個顯著的特徵。人們不願意過分暴露自己的情感以尋求自我保護,從而失去了感情宣洩途徑,不良情緒堆積在內心無法釋放。個體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滿足,就容易轉而採取極端手段來宣洩自己對社會與他人的不滿。以上人民大學女博士自殺和前幾年出現的馬加爵事件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我們應該從這些事例中反省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大學生出現了心理危機、受到了挫折,應該怎樣讓他們從容面對。

三、大學生心理抗挫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學生缺乏抗挫能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得到社會的重視、家庭的幫助、學校的干預,讓他們走出心理的陰影,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全社會包括個人、家庭、學校都有責任想辦法讓他們具備極強的抗挫能力。

(一)培養自我抗挫能力――抗挫的重要途徑

1.學會自我心理疏導

(1)降低消極的心理挫折感受

挫折感是因人而異的,心理素質不同,對此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像人們對同一事件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一樣,對於同樣程度的挫折,不同的人也就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處理方法。這是由於個體心理體驗不同所致,是挫折心理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淡化挫折,就能降低心理挫折感受,減輕挫折帶來的消極體驗和負面影響。

(2)提高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力

詹姆斯·蘭格理論認為,人的情緒受行為的影響,因為哭,所以悲傷;因為發抖,所以恐懼。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個人行為有時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那麼遇到挫折以後如果採取積極的行為,例如經常微笑,就能起到積極的緩解情緒的效果。通過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來緩解挫折感;如遇到困難時就告誡自己“明天陽光更燦爛”來給自己打氣,給自己以希望,這樣就會產生愉快的心理體驗,避免消極的心理感受。

(3)擴大心理傾訴面

合理的傾訴是發洩心中鬱積不良情緒的重要途徑,它能夠使一個人的情感獲得平衡,從而得到一份輕鬆、快樂和滿足感。那些身邊幾乎沒有朋友的大學生,一般都比較孤僻,他們周圍少有可傾訴的人,情感經常得不到宣洩與補充,心靈世界就會生長出麻木、冷漠甚至仇恨。當然在傾訴時要選擇合適的傾訴對象,以保證自己傾訴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4)儘量轉移注意力

大學生面對不可抗拒的挫折事實時,如果覺得心裡難以承受,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化解。生活中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美好,沒有必要揪著自己的痛苦不放,把視線更多地轉移到其他美好的事物上去,就能跳出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灰暗的框子,在別處發掘生活的意義。如出去旅行一段時間,看看沿途的美麗風光,就能發現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黑暗和痛苦,只要你願意,總能找到可以打動你心靈的東西,以此來淡化挫折帶給你的灰暗心情,讓你的心情陽光起來。

(5)適當降低期望值

過高的期望容易導致目標無法實現,這時挫折就會出現。那麼不過高要求自己,對生活不過分強求,適當降低期望值也有可能避免挫折感的產生。“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多少能夠減輕心靈負擔,達到內心的平和。目前,很多大學生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對個人感情過分追求,對自己工作過分苛求,一畢業就想賺到大錢,迅速成為白領,這類大學生如果抱著這一心理對待生活與工作,就會出現嚴重的挫折感。

2.學會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

醫病首先要觀察診斷病因,大學生當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的制定、環境和條件等方面找出有效的補救措施。挫折可分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客觀來講,是指個人能力無法抗拒的事實。如身高長相、意外事件等;就主觀而言,主要是個人能力的欠缺等等。對於無法避免或無法克服的挫折,要承認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隨時提醒自己“即來之,則安之”,以達到心理上的適應,減少因挫折而引起的不良情緒反應。而對於自身能力的欠缺所導致的挫折,可以通過逐漸提升自己的認識分析能力來解決。

3.學習借鑑別人克服挫折的經歷

凡是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電影的人,無不被主人公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所折服。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這類虛擬的人物形象可以成為大學生的榜樣。而現實中這類人就有很多,如霍金、洪戰輝等人,他們不屈服於命運、努力發揮自己、實現自身價值的精神總能帶給大學生克服困難、笑對人生的莫大勇氣,成為他們的楷模。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類遭受著更大的困難還能勇敢面對的人,大學生還有理由來感嘆自己的“不幸”嗎?

(二)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抗挫的輔助作用

中國的父母一向奉行家長作風,而家長作風容易導致大學生拒絕與家長溝通,在遠離家長的外地遇到困難時往往更是如此。這樣壓在他們內心的不良情緒無法自己宣洩出來,也無法得到親人的指點和安慰,找到宣洩出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更加孤獨無助,更加不願意與人交流,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因此,家長要學著與自己的孩子遠距離地建立平等的關係,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應經常與他們溝通並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打開他們的心扉,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發現問題,配合學校給予適當的指導和精神上的支持,這在通訊十分發達的今天是有條件做到的。

(三)學校建立與完善心理輔導機制――抗挫的基本條件

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應該建立健全的心理輔導機制。已經建立心理輔導機構的學校要發揮機構的積極作用,不能讓它成為擺設。針對大多數心理輔導機構難以發揮應有作用的現狀,心理輔導機構有關人士應該反思自己以往的行為模式,變被動為主動,以積極的姿態走近大學生,有效預測他們的行為。面對病患者,要了解他們感受,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麼,做到有效防治,有的放矢。大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全社會應建立一整套針對不同人群的社會心理干預機制,對大學生族群更是要有一系列的心理抗挫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也應加入心理教育的內容,讓它開展得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學生,從而真正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

[1] 彭耽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354.

[2] 康寧。國家助學貸款好事不好辦。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72538/72539/5105244.html.

[3] 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張義禎。社會群體視角下的中國國情[OL].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wt/t20051110_7409.htm.

[5] 陳晶晶,徐虹。單位指明只招男生 女大學生求職頻碰壁[OL].http://edu.xhby.net/system/2007/03/08/010004440.shtml.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當代大學生逆境提高心理能力

    目前,中國社會處於高速發展的轉型期,無論是哪種人群,都面臨著現代社會的巨大壓力,他們要適應社會,要面對升學、擇業、戀愛、結婚、人際關係等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難…

  • 如何提高呼吸系統刺激能力

    健康諮詢描述: 我沒有鼻炎,一聞到油煙,吃辣椒等就會咳嗽 想得到的幫助: 如何提高抗刺激能力?吃什麼食物?吃什麼藥? 病情分析:你好:你這個應該是一種…

  • 獨家心理解析白銀案殺戮得到快感是人性本能

    今年8月26日,甘肅警方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內將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抓獲,一起籠罩了白銀市28年之久的命案終於宣告偵破。這就是震驚全國的“白銀案”。 從案件告破…

  • 寶寶的健康成長孩子嬰兒期的心理保健,你知道幾點?

    寶寶的誕生是一個神奇的過程,一個新生命的出現給一個家庭帶來了驚喜,可能同時也會讓人有點從容不迫,不寒而慄的呵護著。可能還會不習慣,突然自己的世界多了一個她(他…

  • 醫生您好!今做ct結論是隔偏曲,左

    健康諮詢描述: 醫生您好!遇冷或者是睡覺起床鼻塞 鼻涕 打噴嚏嚴重 飯後頭暈 今做ct結論是:鼻中隔偏曲,左側下鼻甲肥大,右側中鼻道息肉?麻煩您,現應怎麼治療,…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