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家庭醫學》雜誌編輯小冰來信求詢: 我有一個心理的選題,擬定題目是《努力不做“雙面人”》。最近某朋友的家人發現某某比較異常,有時候情緒很低落,有時候會很亢奮,有時候對家人朋友很關心,有時候又很冷漠。我查了下“雙面人”有可能是由於情緒變化大,起伏不定,無法自我控制而出現的一種精神障礙,需要的到很有效的診治,請問是這樣的嗎?那麼現在有很多朋友介紹自己的時候都說自己是雙重性格,這究竟是好還是壞呢?遇到某朋友這樣的情況,家人應該要怎麼樣應對?自己應該怎麼樣調整呢?

根據你的擬定題目“努力不做雙面人”本身,反映了是雙面人不好,你所提的幾個詢問中,重點也是該如何調整和應對。回答這一重點,我們得先了解“雙面人”是何許人。 ?何為雙面人,需要診治嗎? 從字面理解,“雙面人”是有兩面性或兩副面孔的人,實際是說有兩種相悖的個性特徵的人。雙面人有不好(病理性)的雙面人,也有無所謂好壞的雙面人。 需要治療的雙面人,是屬於精神障礙的一類人。主要有三種類型:雙相情感障礙、邊緣人格、分離性障礙。如你朋友家裡的某人,他可能疑似雙相情感精神障礙,或邊緣性人格等問題。當然,這需要心理醫生對當事者的詳情瞭解之後才能確診。而得到有效診治的前提,是要有準確的診斷。 在此,有必要對這三種像雙面人的精神現象作一個簡介。 對於抑鬱症和躁狂症的表現大家都不陌生,所謂雙相情感精神障礙,是既有活力降低、思維遲緩、懶散、自閉等抑鬱發作,又有思維奔逸、活力亢奮等躁狂發作的一類病,兩種情況以不等的間隔時間循環發生。其疾病的成因較複雜,有生物、心理、社會適應等因素;精神動力學解釋有:基本需求受挫,特別是由於母親的緣故口欲衝動未得到滿足,口欲與攻擊欲受到抑制,以及共生性依賴。 邊緣人格障礙,包括邊緣人格、偏執人格、分裂性人格、自戀人格。它們在發病機制和某些表現有差異,但早期障礙是相同,即都有著早期(嬰幼兒時期)缺損性的親子關係,有過極不安全的恐懼體驗,以及總體表現是一樣:自我形象不連續一致,且相互矛盾,情緒變化無常,對人好時好得過分,不好時恨不得殺了你(如“不跟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非常害怕孤獨和被拋棄,反覆的人際關係破裂等。 分離性障礙。分離,指某一觀念脫離全體而獨立。分離是一種較難描述的過程,那些本來屬於整體的,現在相互分開了,一個精神活動的共同體解散了(但,這與精神分裂症的“分裂”無關)。國際精神醫學(ICD10:F44.81)有“人格分離”之診斷,就是分離性障礙的一種極端形式:一個人看上去具有兩種或多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結構,它們之間可相互轉換,其中一種人格對另一種無所知。這種極端情況比較少見,有些現象跟裝病很相似。常見的分離體驗有:白日夢,催眠狀態,走神,超常狀態,疲勞狀態下的人格解體,沉迷在影視、書、遊戲等,現實生活中可見到這種對照鮮明的雙重生活:白天為紳士,夜晚為罪犯,如電視劇《沉默的證人》裡的程律師;白天為男人,夜晚為女人(排除生理的雙性人);一方面是敦厚善良的老實人,另一方面是有破壞性的攻擊者。分離障礙的嚴重情況或病理狀態是:出現遺忘症,或身份轉換,人格解體等。其病理機制是心理耗竭。精神動力學認為,表現這種不一致的情感追求同“超我”的要求有關。 以上幾種精神現象,嚴格說是人格結構性問題(同一性障礙),其根源在早期障礙,即在心理髮育過程中需要關愛、正性認同、必要的挫折體驗,以形成穩定而自信的價值觀及性格特徵的童年時期,由於種種原因,使他沒有充分獲得,而是處在糟糕的關係環境與教育環境(包括過度溺愛),其內心經歷過不斷地,或深刻的緊張、畏懼、無助無力、被否定、被拋棄等情感體驗。這類童年經驗可以在以後相應的經歷中敏感化,並形成一種或焦慮,或抑鬱,或偏執的人格素質。當躁鬱、偏執或妄想到達了身份認同紊亂(通俗講,缺乏自我認識),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就是需要治療的程度。

?現在有很多朋友介紹自己的時候都說自己是雙重性格,這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應該說,他們大多屬於前面所講到的“雙面人”中的正常者,無所謂好壞。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可能純粹單純,都是雙重或多重性的,所謂每個人除有他的主人格,還有許多子人格。雙重人格的雙面人,只要他的社會功能良好、為人處世好,他自己生活得開心、也能帶給別人開心,那就是很健康的人格。 但有些雙重性格的人,充其量是亞健康狀態,他們常常不自覺地把某種關係搞成僵局,把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例如電視劇《雙面膠》裡的亞平,在傳統固執的母親面前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在時尚獨立自我的妻子面前是另一個乖順的丈夫。看起來,是婆媳衝突導致了亞平的情緒失控和瘋狂,他很可憐,令人同情。但這類人也著實有可恨之處:懦弱與自私。作為家庭中的男人,他本可以在兩種文化與生活中起到橋樑作用,幫助母親與妻子迥異的生活方式並存。但他卻以曖昧、矛盾、無助、痛苦樣的弱者姿態而激怒雙方,擴大了婆媳間的敵意與憤怒。分析起來,如果亞平從小自我分化更好一些,有明確的自我邊界,有成熟的心理能力,那麼在衝突的關係裡很快就會有自己的處世原則,以化解婆媳矛盾。可因為他矛盾的個性和衝突的價值觀,使他做不了決定,也不想承擔什麼責任,在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女人面前,他看似公正,實則是更惡劣的兩面性的人。這種雙面人,常常是無意識地製造出許多人際關係問題。

?遇到你朋友這樣的情況,家人該怎樣應對,自己該如何調整? 首先,家人要意識到,孩子(或對象)這種現象是個性心理的問題,需要及時勸導他(她)去看心理醫生,通過心理診斷以確定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還是兩者結合治療。 2,家人有策略地對應。無論是家庭還是婚姻關係裡,與邊緣人格的人相處,你若沒有耐性、彈性,沒有包容、接納,也會把你弄得很邊緣――緊張難受,神經過敏。這猶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被感染被同化。 當然,是否被同化,並不取決墨者而取決於近墨者。家有這樣的“墨者”,家庭成員須有藝術地與他相處,這除了要有足夠的耐心,能給予他理解和包容以外,最重要的策略是:不跟當事者正面交鋒,如對峙、指責、教導等,對他投射來的壞情緒(壞東西)不接招!使其他的投射(幼稚行為)無效。不接招的藝術有多種,但原則只一個,就是溫柔堅定地拒絕他投來的東西。家人可自由發揮,凡能拒絕到位的方法,都可視為藝術。因為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到位,當事者在矛盾衝突下的雙面性――投射性認同的防禦才會有扭轉。 3,接受心理治療。沒有接受個性分析的心理治療,當事者難有自我調整,也談不上如何調整。因他的問題本身就是控制不了,也不知道該如何控制失控的情緒。典型的邊緣或分裂性人格,必須是藥物結合心理治療。藥物是控制躁鬱的情緒,而心理治療是“聚焦於身份認同紊亂和原始防禦機制的解決、整合”,其目標是,使當事者逐漸有正常的身份認同,使他個人的內部狀態與外部環境能逐漸整協調一致,能夠比較好地適應社交。 4,自己應該怎麼調整?當事者可以夠掌握一些自我調整技術: 情緒管理。不迴避:當感覺情緒來了,先感受再發洩,感受時覺察情緒來於何處,然後能真實表達不滿情緒,不否認有不滿。不發作:感覺焦慮或憤怒時,告誡自己“盡情感覺,暫停發作”,允許自己忍受幻想,通過對需要的延遲滿足來訓練自己對躁鬱情緒的忍耐力。不畏懼抑鬱或憤怒:尋找、選擇不帶傷害性的方式宣洩情緒。學會問自己:我的躁鬱是否是用來保護自己不受傷的一種強迫方式?躁鬱來自於我哪些需要和願望未能滿足,是需要被關心還是被接納認同?我需要用什麼方式以獲得愛和快樂,躁鬱才會消失? 自信心訓練。學習正性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如對習慣性的“我不行,我害怕…我不想…萬一怎樣”等負性思維與表達,改變為“我可以…我能夠…我需要…我希望…”等肯定性思維與表達;感受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能夠坦誠拒絕別人,也承受來自別人的拒絕;不斷提醒自己,在意識到憎恨的時候學會包容或忍受;請求親人協助,以督促自己“需要改變的方面”做到言行一致,多肯定自我。 確立生活目標,學習承受孤獨。雙面性的人,看似只愛自己,其實是既不愛自己也不能一致地愛別人。因他內心最怕孤獨和分離,常採取討好或攻擊性的(投射認同)方式與人相處。 因此,有意識要求自己――學會自主自足,多做愛別人的事情,通過建立自己感興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以增強自我感。體現心理能力的成長,是逐漸感到自己是獨立、獨特的個體,是可以和別人分離的,同時不用迎合或攻擊他人,相信別人也是理解和愛你的。 5,重視早期教育。從需要治療的雙面人身上,我們知道了劣根在早期環境,故是否成為病態的雙面人,非當事人可以抉擇。因此,若“努力不做雙面人”,根本上是從源頭――早期教育做起。太多的心理疾患,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們,他們都有深層的童年創傷記憶;太多的人格障礙的個案,也無一例外地呈現,他們都有令人寒心的早期病理性(關係)環境。他們的疾苦無疑在向人們呼籲:你準備做父母前,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是健康的嗎?你能給待出生的生命提供健康的關係環境和教育環境嗎? 所有的撫養者都應學習和理解,什麼是病理性的親子關係,什麼是良好的早教。凡準備做父母者,必須懂得,孩子在嬰幼兒時被寄養,或由隔代父母撫養,或雖由父母養育,但缺損母乳和缺乏肌膚接觸,或從未體驗過溫柔之情,或過多體驗到冷漠冷酷,或過分被溺愛等等,都叫缺損性關係。這樣一種關係下,孩子的心理結構會住入許多“畏懼,自卑,無助,無能”的壞我。成人後那些內在的壞我,讓人感覺極其孤立無援,難與人建立友好與和諧的關係。所謂邊緣性人的心是彼此孤立的自我。也惟有早期病理性環境,才會導致一個人衝突的兩面個性。這從反面告誡人們,尤其是做父母的人,若要生出並培養出健康的新人,必須在孩子生命的早期,能提供給絕對安全的環境,這一環境包括:恩愛和諧的夫妻關係,夫妻相對健康的個性和心理,雙方都能給與孩子成長所需的要素等(如果不清楚什麼是安全的親子關係和良好的早教,可以通過專門學習而獲得。這本是又一個大的話題,在此不贅述)。

* * *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商業轉載,請先聯繫。

微信公眾號:XL200601 新浪微博: 熊玲心理諮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雙面怎樣應對

    《家庭醫學》雜誌編輯小冰來信求詢: 我有一個心理的選題,擬定題目是《努力不做“雙面人”》。最近某朋友的家人發現某某比較異常,有時候情緒很低落,有時候會很亢奮…

  • 11孩子的爸說出“存錢不如存多可怕!

    我們常說,在中國生孩子養不起,所以眾多人不敢生,但你可見過生了11個孩子的一大家子,如今過著多麼使人害怕的生活嗎? 四川就有一對夫婦,一下生了11個兒女,引起…

  • 自體毛髮移植?

    健康諮詢描述: 頭髮稀疏的比較嚴重,以前就少,到了現在也沒有長几根,還脫落,我想知道何為自體毛髮移植?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何為自體毛髮移植? 病情分析:你好…

  • 醫生您好重複說話的屬於什麼病呢?

    健康諮詢描述: 我是學醫的,我對醫學知識非常感興趣,我就是問一下。我主要想知道:一句話或一件事每天到晚的總是重複說好幾遍甚至說十多遍,這種人在醫學上到底屬於什麼…

  • 莫名擔心哪般

    老師你好:生活中的我總是莫名的擔心,擔心自己和家人健康會出現問題,有一點症狀都會胡思亂想,擔心家人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有的時候會越來越恐懼。。。。。。。 不知…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