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要腿,還是要命?

他在朋友圈裡鬱悶地寫道:

80多歲老人因動脈閉塞沒及時就診,惡化到最嚴重的情況,右小腿在半個月內變黑潰爛,嚴重感染並伴有劇烈疼痛,必須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屬召開家庭會議後,堅決不同意截肢的方案,認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無全屍!

作為醫生,朱越鋒的心情很糟糕,“很可惜的,(病人)昨天剛剛過來,我就想安排今天急診手術,但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如果不截肢,一旦感染擴散,幾天人就沒了。如果沒有繼發感染,或許有幾個月好拖,但也是等死,而且最後是很痛很痛地痛死的。

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病人。拿動脈閉塞來說,朱越鋒醫生和同事一年要接診200例左右,每年需做截肢手術的患者,少的話,幾例,多的話,十幾例。

這幾年加起來,他一共遇到過五個患者,寧願選擇等死,也不願意截肢。

拒絕手術的這位老人,昨天早上放棄治療出院了。

他是蕭山人,毛病已經很重,出院前躺在病床上,走不了路。

因為下肢動脈閉塞,血液供應不暢,右小腿全變黑了,腫了起來,好幾個地方潰爛、流膿,散發著一股味道。即使躺著不動,小腿也是鑽心、持續地疼,晚上徹夜難眠,只能吃止痛藥。

病情是在半個月內迅速惡化的。一開始,老人只是走路有點跛,走個幾分鐘,覺得小腿痠痛,得休息一下。春節前幾天,他突然覺得小腿痛得厲害起來。

去醫院看看?

老人很快打消念頭,都快過春節了,去醫院多不吉利啊,也給孩子添堵,再看看吧。沒想到,熬了幾天,右小腿慢慢變黑,人也走不動路了。

直到老人看到腿開始爛了,實在扛不牢,才開口讓子女送他到醫院。

“老人年紀大,愛抽菸,本身有動脈硬化,另外還患房顫,血栓脫落引起動脈堵塞。”朱越鋒醫生說,因沒及時就診,老人的動脈完全堵塞了,連腳趾頭都發黑,是最嚴重的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截肢。否則病再重下去,感染繼發敗血症,人都會保不住。

要腿,還是要命?只能選一樣。老人知道後,情緒很激動。

朱越鋒醫生找家屬談話,辦公室氣氛很壓抑,老婆、子女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幾個親戚趕來,一群人在病房裡開了個家庭會議,最終決定:不同意截肢。

“暈啊!手術做了可以活的啊!不做手術的話,真的只有等死了!”得知消息的朱越鋒醫生很著急,再找家屬談話。

但家屬和老人的態度非常堅決:按照老家村子裡的習俗,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死無全屍。

朱越鋒醫生很感慨又無奈,“老人很可憐,他也不願意給子女增加負擔,就說自己痛點好了。本來截肢再重建血管,不會爛也不會痛,原本有幾歲就有幾歲好過。哎,之前遇到好幾個患者不願意手術,也是這樣的理由。”

下肢動脈閉塞屬於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PAOD),動脈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其它原因也可以造成下肢缺血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血管損傷等情況。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約20%。動脈硬化屬於全身性疾病,下肢動脈閉塞同時合併心腦血管病變的概率較高,其中約80%的下肢動脈閉塞患者最終是死於心腦血管意外。

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包括:

高齡、吸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家族史、性別等因素。高齡是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且無法改變。吸菸年齡越小,出現下肢動脈閉塞的概率越高。

如何早期發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呢?

動脈硬化閉塞的早期,因為供血不足可能導致患者肢體發涼,脈搏搏動減弱,走路乏力等情況。到了中期,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即行走一段距離後覺得下肢酸脹疼痛不適,需要休息後才能繼續行走。

老人患者,一般50歲以上,如果有吸菸、三高等危險因素者,一旦出現腿腳不便、乏力、行走距離變短,間歇性跛行情況出現,請儘早到血管外科門診檢查,排除動脈硬化閉塞情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日治療效果最佳。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該類疾病的治療目標由三部分組成:1.緩解缺血癥狀。2.預防截肢。3.改善長期生存率。

首先,控制動脈硬化的進程,包括:禁菸、體育鍛煉、控制體重、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抗血小板治療等。其中非常強調鍛鍊是下肢動脈閉塞治療中的基礎。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例如內膜剝脫術、血管轉流手術、球囊擴張術以及支架治療。儘量避免截肢的發生,同時改善生活治療。

“知乎”上關於“人截肢了以後會有什麼感覺?”的問答中,在47條回答裡,不少人講述了自己受傷後如何康復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嚴、被孤立、痛苦、無奈等詞語的背後,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樹下的小孩子”網友的回答,得到了8萬多人的關注。

在醫院的那兩個月裡,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壓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換藥,簡而言之,疼瘋了!最難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夢裡還有右胳膊,早上醒來卻是空蕩蕩的袖子,那種心痛和眼睛裡掠過的那一縷憂傷,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網友說:

因為走路很奇怪,從小被歧視被孤立。剛佩戴假肢的時候,整個殘肢被包在裡面,一天下來出的汗都溼透了,又癢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經常磨出血,包括現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話,就會磨出傷口。

名為“李慕芸”的網友說:

剛開始也會有一種自己好像廢了什麼也做不到的無力感,到後面裝上假肢,慢慢練習,雖然帶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夠親力親為。

Reborn”寫道:

現在沒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對以後踏入社會後遇到的其他問題。人各有命,少一條是命,一條腿,我也想好好活著,這也是命。

要腿,還是要命?

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決定

記者在醫院裡,找了15位患者與家屬做了個隨機調查。

有90後,也有70多歲的老人。

其中,接受“做手術保命”的有9個人,態度猶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個人選擇“不願截肢”,一位是72歲,另一位是28歲。

72歲的安徽陳老太態度很堅決,“老祖宗傳下來,民間有說法的,這輩子死無全屍,下輩子投胎也會是個殘廢”。

在濱江做IT工作的鄭女士擔心拖累了父母,“讓他們照顧我一輩子嗎?不要說別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樣了,連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沒了”。

調查背後,反映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生命的長度與質量,哪個更重要?

有人認為,至少繼續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還在家就還在。

也有人說,站在病人的角度講,認同並尊重他們的決定,才是最大的愛,有時候放手比堅持更艱難。

追求生存時間,還是生存質量?

錢江晚報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開通頭條號

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底部請隨手點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