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當前,許多慢性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腦卒中也不例外。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學者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確定24年間中國農村低收入年輕群體卒中的發病率,以及卒中亞型轉變的長期趨勢。研究者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卒中負擔主要來自青中年,因此需要控制這一人群的危險因素,以減少未來中國的卒中負擔。

在全球範圍內,1990年至2010年期間,20至64歲的患者卒中發生率增加了25%,其中主要原因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增加了18%。到了2010年,中低收入國家青中年人的卒中發生率佔所有卒中的31%,卻佔了中低收入國家卒中負擔的近78%。

其中,腦出血在亞洲人群,特別是中國人群中更為常見。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都呈下降趨勢,而在中國香港,年齡小於35至44歲的人群中,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有所增加。然而在中國35至64歲的群體構成了主要勞動力,並且佔中國農村人口的43.5%。因此,降低這一人群的疾病負擔至關重要。

在此,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學者假設青中年的首次卒中發病率顯著增加,而低收入農村人口的腦出血比例增加或保持不變;此外研究者還假設中國卒中的主要負擔來自於青中年人,為此展開了一項研究。

研究回顧

在本研究中,首次卒中被定義為首次發作的局部神經系統障礙的快速發展過程,即在先前的醫療記錄中沒有卒中病史,並推測為血管性病因,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卒中事件均有症狀,並且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徵和影像學證據得到了標準診斷。這一定義排除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疑似卒中死亡但無成像證據確認和僅通過影像學檢查檢出的無症狀性卒中。

卒中事件包括腦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這兩者在研究中作為兩種卒中亞型探討。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包括血栓性腦梗

死、心源性卒中或腔隙性腦梗死。所有確診患者均在發生卒中事件的24小時內接受了CT或MRI檢查確認。

1992年,研究者招募了14920名居民參加了研究,每年對患者的卒中事件和所有死亡事件進行登記。研究者評估了1992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7年和2008年至2015年三個時間段內35至64歲的成人中首次卒中的發生率,包括顱內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發展趨勢。

研究結果顯示:

在三個時間段內,首次卒中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每10萬人?年)顯著增加,從122增加到215.8,再到471.8。

首次卒中發生率每年增加11.9%,其中男性為12.4%,女性為9.0%;腦出血為8.7%,缺血性腦卒中為10.7%(P<0.001)。

55至64歲的年齡段卒中發生率增幅最為明顯,缺血性腦卒中的年增加率為11.6%,其中男性為10.8,女性為6.9%。

在過去的24年中,腦出血的比例沒有發生改變。

研究啟示

這是中國首個針對35至64歲青中年人群的卒中發病率和卒中亞型長期趨勢報告。如前所述,發達國家的卒中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病率有所增加。與1992年至1999年相比,2008年至2015年卒中亞型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幾乎增加了3倍。其中,缺血性腦卒中亞群顯示出發病率的最快速增長,55至64歲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增加最為顯著,而腦出血的發生頻率在過去24年沒有變化。

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和酒精攝入這些危險因素可以對首次卒中發生率增加做出解釋。此外,老年男性腦出血發病率下降,可能與1991年至2011年吸菸頻率的降低,以及高血壓患病率的相對穩定相關,而老年女性群體中糖尿病、酒精攝入和肥胖比例的增加可能是該人群腦出血發病率增加的原因。

該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為中國北方的一個鄉鎮,可能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人群。不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可能導致農村居民,特別是青中年人的卒中發病率快速增加。農業現代化使得體力勞動有所減少,由蔬菜和穀物組成的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也已被富含肉類的飲食廣泛替代。此外,由於加工食品消費而產生的高鹽攝入量,同樣顯著影響著這一人群的卒中發展。

不難看出,與發達國家相反,中國的此種負擔主要來自年輕和中年成年人。因此,控制青中年人的卒中危險因素,是減少未來中國卒中疾病負擔的必要條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