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卒中,俗稱中風,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

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較沒有房顫的人群高出5倍;卒中帶來的個人、家庭和社會危害有目共睹。

在人均壽命逐漸增加的現代社會,是老年人尤其需要重視預防的健康危害之一。

房顫提升卒中風險

引起卒中的病因有很多,房顫產生的血栓引發的卒中尤其值得警惕。由房顫引起的卒中通常更為嚴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復發。

血栓栓塞性併發症是房顫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則是最為常見的表現類型。

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 1%-2%。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約有800萬名房顫患者,而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是普通人的五倍。

根據 2004 年所發表的數據,我國 30 歲至 85 歲居民房顫患病率為 0.77%,葬中 80 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 30% 以上。

研究表明,導致房顫患者卒中的血栓90%來自左心房的左心耳結構,房顫時左心房失去有效搏動,左心耳內血流變得異常緩慢,容易淤滯而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脫落,就可能隨著血液進入腦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狹窄處,阻斷供血,造成中風。

當血栓離開心臟,進入血液循環中並阻塞遠端動脈,就可造成動脈栓塞,如肺栓塞、腦栓塞、肢體栓塞等,這是房顫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已成為中風早期死亡和嚴重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

所以,患者一旦得了房顫就要有預防中風的意識,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中風發生的風險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治療面臨多重難題

在我國,每年因房顫腦卒中致死人數為60萬,致殘而失去生活能力的患者更多,由此帶來了龐大的社會經濟負擔。然而,對於房顫引發卒中的預防和治療還存在諸多難題。

既往臨床上治療房顫有藥物抗凝和射頻消融兩種選擇。

藥物預防腦卒中既往多依靠口服華法林,雖然華法林對於預防腦中風發生有明確療效,但因其出血風險副作用較大,服藥期間需嚴格監測,且長期服用對腎功能有影響,在我國使用華法林的患者不足10%

同時,雖然近年來射頻消融治療已被廣泛接受,但這一治療的成功率尚不理想,尤其是慢性、永久性房顫成功率尚不到50%,有些患者需要反覆多次射頻消融,有些術後仍需要抗凝治療。

現在行善堂 的“非手術治療方法”非常受房顫患者歡迎,想詳細瞭解可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網站了解。

非瓣膜病房顫占房顫患者的絕大多數。在瓣膜病中,二尖瓣狹窄患者房顫的患病率最高,約佔 40%。

其次為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病變和主動脈瓣病變。在發展中國家,房顫合併瓣 膜性今髒病仍較為常見。

在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發生率約 5%,是無房顫患者的 2-7 倍。瓣膜病性房顫卒中發生率是無房顫患者的 17 倍。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風險進一步增高。

發生卒中的風險在不同的房顫的類型(陣發性、持續性、永久性房顫)是類似的。房顫所致卒中佔所有卒中的 20%。在不明原因的卒中患者中應注意心電監測以明確有否房顫。

房顫相關卒中與非房顫相關的卒中相比:症狀更嚴重,常為致死性卒中;更容易復發,死亡率 2 倍於非房顫相關的卒中,醫療費用 1.5 倍於非房顫相關卒中。

雖然已有確鑿研究證據表明,血栓栓塞事件風險�{的房顫患者進行規範化抗凝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我國大多數房顫患者並未應用抗凝治療。

即使應用華法林的患者中,多數未系統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或 INR 保持在無效的低水平(<2.0)。

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臨床醫生對於血栓栓塞性併發症危害性認識不足以及對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致出血風險增加過度擔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實際上,嚴格遵照相關指南、正確掌握適應證、動態評估栓塞及出血風險、嚴密監測凝血功能,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獲益遠超過其風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