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菸,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下肢動脈硬化的發生。
福州晚報10月24日訊(記者 羅謙)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資料顯示,50歲~ 60歲的中老年人中,有77%患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60歲~70歲的老人中,這一比例增至87%,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動脈硬化的發病率達到100%,其中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該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而下肢動脈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郭平凡介紹,中老年人需警惕下肢動脈硬化,儘早就醫,及時診治。
三高和吸菸等會誘發下肢動脈硬化
郭主任介紹,人體全身佈滿了脈管系統,動脈的功能是將富含營養和氧氣的血液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以維持生命活動。動脈硬化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窄。我們常常把動脈比作水管,水管用的時間長了會老化、長水垢、生鏽,而動脈也會老化,但血管里長的不是“水垢”,而是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同部位的動脈硬化導致不同的症狀,腦動脈硬化的表現輕者頭暈,重者腦中風、癱瘓,心臟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而下肢動脈硬化表現為腳冷、跛行、腳壞疽等。
研究顯示,三高(即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高齡等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危險因素。其中吸菸與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高脂血症。
應警惕間歇性跛行、麻木、發冷等
“下肢動脈硬化早期可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如畏寒、發涼等。之後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這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特徵性症狀。”郭主任介紹,其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患肢疲勞、痠痛,被迫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後症狀可完全緩解,再次行走後症狀復現;進一步發展,則出現靜息痛,夜間休息時疼痛更加厲害。最終肢體可出現潰瘍、壞疽。
郭主任特別介紹,對於合併糖尿病的高齡患者,下肢動脈硬化病變的程度更加複雜,而且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肢體感覺降低,比如感覺異常可表現為麻木、發冷、蟻行等,還可有溫、痛覺的減退或缺失,有時即使臨床病變已經很嚴重,甚至合併嚴重的感染,患者自覺無太大不適,來就診時肢體往往保不住。“因此一旦出現相應早期症狀,需及時就診,通過醫生給予相應的檢查及必要的治療措施。”郭主任說,對於肢體潰瘍壞死,傷口難以癒合,應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肢體血管病變。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
防止下肢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菸,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下肢動脈硬化的發生。老年人冬天不能用太熱的水泡腳,以免燙傷。此外,老年人要注意運動和康復治療,規律性的行走鍛鍊可改善生活質量和生活能力。郭主任提醒,運動治療必須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每次步行30分鐘~45分鐘,每週至少3次,至少持續12周。
“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下肢動脈硬化往往合併有心腦血管動脈硬化,定期複查很有必要。”郭主任建議,至少1年要進行一次規範全面的動脈評估,不僅僅是評估下肢動脈,頸動脈硬化程度、心臟功能的評估亦不可少。對於高齡的病患,天氣變冷等因素容易誘發急性血管事件,如心腦血管意外、下肢動脈缺血,及時就診可減少死亡事件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老人下肢動脈硬化發病率高
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菸,可…
-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有糖尿病
健康諮詢描述: 老人今年74歲,患有糖尿病和心衰,最近腿疼痛且無力,在醫院檢查,下肢動脈阻塞有10釐米,腳開始有紫色的斑塊,問有哪些治療的方法 想得到的幫助:…
-
-
-
86歲老人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導致左腳潰爛
健康諮詢描述: 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導致左腳腳趾潰爛,約1*1cm,左足足背動脈及脛後動脈搏動減弱,無病史,謝謝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您提供的信息來看,患…
-
-
-
老人下肢靜脈曲張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老人腿部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像一條條蚯蚓一樣,彎曲在腿部,這就是下肢靜脈曲張。患有靜脈曲張的老人,走路多了就會腿部發沉發麻,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在…
-
-
-
老年人腿冷腿麻需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生活中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常腿冷腿麻,很多老年人會誤認為是簡單的衰老現象,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判斷。慄力教授表示,中老年人常腿冷腿麻,需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