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春雨醫生“70後”創始人張銳10月6日凌晨因心梗去世,享年42歲。去年10月份,張銳接受《創業幫》雜誌採訪 ,曾表示他很焦慮,吃不好,睡不好,睡前總擔心資金鍊斷。精神上的壓力使得他兩鬢全白了,從醫多年父親曾告誡他,這是植物神經紊亂。

奪走張銳生命的元凶“心梗”,全稱為“心肌梗死”。過去,一提心肌梗死,大家都認為是“老年病”,而近幾年心肌梗塞正逐漸向年輕群體擴散。專家表示,與老年人心梗相比,年輕人發病更具特色,且更易致命。

什麼樣的年輕人是心梗的高發人群?心梗發生後如何救治?年輕人該如何預防心梗?《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

心梗盯上了年輕人

1

男性比女性多

雖然目前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有一定差異,但青年心梗患者中男性大致佔80%。這主要與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後,雌激素對女性的保護作用逐漸減弱,因此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需提高警惕。

2
危險生活因素多

老人生活相對規律,退休後大多沒有工作壓力,他們的心梗多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運動不足等有關。而青年人的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易誘發心梗。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見到連續幾天睡眠嚴重不足的心梗患者。另外,大量吸菸酗酒也是青年人心梗的重要危險因素。

3
先兆表現常被忽視

先兆表現常被忽視。老人往往更關注身體變化,出現異常多考慮是疾病引起的,會到醫院就診。

有慢性病的老人,定期複查時也有機會發現疾病徵兆,及時處理。但青年人多認為自己的身體好,有點小毛病扛一扛就過去了,即使出現胸痛、胸悶等表現,也常被忽視。

青年人應保持好的心態,既不能太敏感,有點不舒服就懷疑自己得了大病,引起焦慮;也不能輕易放過,錯過最佳診治時機。

正確的做法是:

  • 瞭解和心梗等疾病有關的知識,出現典型心梗症狀時不要驚慌,及時到醫院就診;

  • 心梗高危人群可諮詢醫生後,備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藥;

  • 重視定期體檢,一旦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積極控制,必要時遵醫囑服藥治療。

4
猝死率較高

青年人身體的臟器功能較好,按照一般生理規律,他們的心梗發病率應該比老人低。但由於患者甚至一部分醫生的重視不夠,沒有早期發現和預防,很多青年心梗患者就診時症狀已相當嚴重。這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

一是沒有“適應”心肌缺血的過程。經歷了血管老化,高血壓、心臟病的老人,有一個“缺血預適應”的過程。

他們在平時就可能出現心肌缺血,身體通過建立新的側支循環和其他代償方式,已經相對“適應”了這種情況。青年人多沒有這個過程,一旦發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嚴重,猝死率高。

二是運動時易發生心梗。現在很多青年人喜愛體育鍛煉,尤其是跑馬拉松、打籃球等劇烈運動,這可能造成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

青年人發生心梗,不僅嚴重損害健康,還會影響家庭幸福,因此,更要做好預防。尤其是秋冬季天氣寒冷,心肌耗氧量增加,影響循環功能,肉和油脂的攝入也會增加,這些都是誘發心梗的危險因素。

建議青年人合理安排作息和飲食,不要透支體力,也不要暴飲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好心態,能很大程度上預防心梗。

心梗救治要闖五道關

“心梗”一旦發作,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突然停止。若不及時搶救,往往意味著一個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臨床研究證明,再灌注治療早期開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關鍵所在,從發病開始,理想的時間是120分鐘內。患者一旦出現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萬的心肌細胞死亡,早一分開通,就多一份希望。

令人擔憂的是,我國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的再灌注治療都存在著不同的延誤。霍勇介紹,目前我國每年有近70萬例心梗發生,但僅約3.5萬例獲得了及時規範的直接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也就是說,95%的心梗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救治。霍勇強調,心梗救治,概括來說需要闖五道關。

第一關
發現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的地方出現劇烈疼痛,有瀕死、壓迫感,還有人會伴有出冷汗、噁心等症狀。一般來說,胸痛超過5分鐘就要警惕,持續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

另外,心梗也會表現出一些不典型症狀,如後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識喪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視。出現上述症狀時,最好馬上送醫院,決不能硬著頭皮忍耐。

第二關
第一時間聯繫誰

相關研究顯示,約1/4的患者不是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而是給自己家人打電話,等家人趕來後才打120,從而延誤搶救時機。另有統計發現,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醫院,認為這樣更快捷,只有約1/4的患者通過呼叫急救車到達醫院。

美國調查發現,使用急救系統的患者,到達醫院的時間可縮短31分鐘,做心電圖縮短了3分鐘,接受冠脈治療縮短了13分鐘

而患者自己送醫有很多弊端:

  • 隨意搬動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動,很可能加重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而打急救電話後,醫生會在來的路上指導患者先行自救,運送病人過程中還可進行早期診治。

  • 很多人不瞭解醫院情況,第一時間趕去的醫院可能沒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沒做好人員、設備和床位的準備,延誤救治。馬上撥打120的意義在於醫院能迅速啟動有針對性的急救綠色通道,贏得救命時間。

第三關
保持氣道暢通

通知急救人員後,若患者之前沒有心臟病史或不清楚具體情況,最好不要隨便給他服藥。應讓病人平躺,保持安靜,不受刺激。同時儘可能保持通風,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

發生心梗後,最壞一種情況是室顫,可能導致猝死。如果出現,要保持病人呼吸道暢通,並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做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防止腦缺氧,造成大腦細胞死亡。

第四關
信任並配合醫生

病人一旦確診心梗就應馬上進行手術,但臨床上很多病人家屬往往不太配合,遲遲不在手術協議上簽字。有的病人家屬缺乏對醫生基本的信任,一聽手術或做支架,就馬上懷疑醫生是為了多賺錢、多賣藥。還有些家庭,要把各種親屬都叫過來一起商量,說好每家出多少錢後才做手術,導致寶貴的搶救時機白白浪費。

因此,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屬一定要信任醫生,配合醫生工作,儘快簽字,進行手術。

第五關
術後必須遵醫囑

發生心梗後,患者再次發病的概率是之前3~4倍。

  • 因此,患者首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專業的康復治療,並調整生活方式,包括戒菸酒、低鹽低脂飲食和科學的運動鍛鍊。

  • 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定期複查,以便早期就能發現相關病變,降低復發風險。

  • 最後,患者還要遵醫囑輔以恰當的藥物治療,用於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壓,預防心絞痛等。

此外,霍勇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關部門給予更多支持,建立更有效的急救體系,將心梗的醫療資源配置放在國家急救體系更重要的位置,醫院也應更加規範救治流程。媒體應加強心梗宣傳,讓“有胸痛上醫院,撥打120;救心梗通血管,相信醫生”這個概念深入人心。

還需注意,儘管心梗發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預防。霍勇說,目前看來,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是心梗的主要危險因素,糖代謝異常、肥胖、運動過少、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精神緊張等都會提高心梗風險。上述人群應從調整生活方式開始,積極預防心梗的發生。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