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昨天傍晚,知名互聯網醫療應用“春雨醫生”官方微信發出訃告:“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因突發心肌梗塞,2016年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

早在昨天中午,網上就爆出了張銳不幸離世的消息,立即在創投界引起巨大震動。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這則令人惋惜痛心的消息刷屏。

公開資料介紹,張銳出生於安徽,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碩士,曾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網易副總編輯。2011年離職創辦“春雨醫生”。

“春雨醫生”是目前國內知名的移動醫療軟件之一,用戶通過這一軟件,可向醫生提問,或在APP軟件上找名醫、找醫院等。據“春雨醫生”官微在今年9月14日發佈的相關信息,截至今年9月13日,春雨醫生“累積註冊醫生用戶達501736人,日活躍醫生數超過10萬人”。從媒體跨界做移動互聯網,張銳曾不被人看好,但憑著努力和能力,“春雨醫生”存活了下來。

他有擔當有遠見有夢想有激情

但一直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

昨天晚上,熟悉張銳的杭州周女士(化名)說:“張銳是我非常敬佩的人,聽到他突然離世的消息我非常震驚。現在滿腦子都是回憶,有點亂。現在我正在寫悼念文章。”對張銳的評價,周女士用了14個字:仗義、有擔當,有遠見,有夢想,有激情。

另一位章女士曾聽過張銳的一次講座。她說:“聽講座時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張銳是一個很拼的人,很想為改變中國的醫療現狀做一點事情。”昨天,章女士還推薦了一篇悼念張銳的文章《紀念張銳,創業是一種理想》,作者是“我有嘉賓”欄目創始人吳婷。

文章中寫道――

如果他沒有和往常一樣熬著夜,或許他不會心梗,還能如以往看到今天的太陽,還能赴約我的年會。

張銳不是世俗的商人,他真誠而憂鬱,他大量閱讀、作詩、會彈吉他、喜歡李志、許巍,他張口說的話能直接轉寫成漂亮的文章。十年前他在博客上說“新聞是一種理想”,那時起他就是我從事新聞行業的啟蒙人,今天我流著淚翻出來重新讀,依然能感受到他對每一件事哪怕一篇文章的極致認真和拼了命的用情。這就是他要熬夜的原因吧,他總是給自己設很高要求,他需要更多時間。

創業一旦開始,就沒有終點。張銳作為創始人要為事業負責,為股東負責,為員工負責,為持續改變醫療環境負責。如果當初沒有拒絕BAT的橄欖枝,張銳或許不會那麼焦慮。如果不是遲遲難以盈利的O2O項目,張銳或許不該每天為錢所愁。在握有9000萬用戶,估值12億美金時,他還告訴我,他常常反覆做同一個夢:獨自走在細細的小路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深不見底。

昨天,互聯網媒體虎嗅網官方微信引用《博客天下》一年前對張銳的專訪,稱他一直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身體透支也許是早有預兆。專訪文章寫道――

尤其是2012年B輪的時候,最難熬的兩個月,他常常失眠,半夜兩三點給人發郵件,探討產品設計或者商業模式。

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資現場,唾沫橫飛地跟人闡述春雨的商業價值。同樣的內容,每天至少要講兩遍,還要回答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我確實很焦慮。”他說,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鍊斷了怎麼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麼多人的痛苦,這麼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不到”。精神上的壓力很快反饋給身體,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兩邊的鬢角全白了,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心梗為何成了年輕人群的“隱形殺手”?

很多人是在很疲勞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下發病的

“我也從網上看到了張銳去世的消息,非常惋惜。”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杭州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張邢煒教授是胸痛、心梗方面的專家,他分析,張銳生前的微博說他自己很焦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高度緊張,生活節奏過快,作息不規律是引起心梗的誘因之一。此外,張銳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創業時,拿吸菸做類比:“創業也是這樣,很累,但你很爽,你說抽菸有什麼好?這麼難聞,對身體不好還花錢,但是我高興。”由此推斷,他有吸菸史。

“我以前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病例,他們都是成功人士,企業做得很大,但往往狀態都是焦慮,在送來搶救前都是在很疲勞的身體和精神的狀態下發病的。”

“心梗的發生,男比女多,年長的比年輕的多。還有家族史的遺傳因素,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及缺乏運動都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張教授分析,老年人患冠心病因為斑塊年久,比較穩定反而不太會發生急性心梗。而年輕人患冠心病因缺血不適應,斑塊穩定性差,斑塊一旦破裂發生猝死的概率較高。所以,張銳來不及搶救,可能也是這個因素。

張教授不久前搶救成功了一位心梗病人,年齡也是40來歲――

患者在一家電視臺工作,經常熬夜做片子,吸菸一根接一根。在飲食上也很不注意,經常三餐不定時,吃方便麵是家常便飯。他的精神狀態也是很焦慮――為節目的收視率發愁,加上他本身對疾病重視程度不夠,他原有的冠心病也一直沒能完全控制住。不久前的一天晚上,他突發心梗。幸運的是,家人將他及時送醫,最終把他的命救了回來。

急性心肌梗死以前通常是年紀大的人容易得的病,但現在年輕人得病的也不少見。

年輕人心梗與飲食習慣有關

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會使血管變窄

浙江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湯益民說,很多人認為自己年紀輕,身體底子好,急性心梗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其實是個誤區。

他在臨床中發現,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除了生活方式,還和飲食習慣有關。

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會產生斑塊附著於血管壁,使血管變得狹窄,導致心肌血液供應不足,產生心絞痛症狀。如果斑塊突然破裂,會造成急性的血管堵塞,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長期不控制,斑塊持續生長,久而久之,會形成血管的慢性閉塞。如果這些情況發生在腦血管,則可能引發中風。

其次,長期熬夜、勞累,也是導致急性心梗的高危因素。

湯益民說,高壓力和高強度的工作及經常熬夜,人體生物鐘被打亂,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過度興奮時,人體會產生兒茶酚胺類物質,導致體內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血管痙攣收縮,血壓和血糖升高,也會發生急性心梗。

吸菸是引發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臟性猝死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吸菸可使冠心病發病年齡提早10年,每天吸1-5支菸,心梗的風險增加40%;每日吸1-2包煙,心梗風險增加6-8倍。

治療急性心梗

從進入醫院到血管開通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

朱建華主任說,心梗和季節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冬天心血管疾病高發,因為寒冷會刺激血管收縮易發生心梗。

湯益民醫師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家裡要常備血壓計和血糖儀,定時監測,身邊要常備急救藥物。

“目前對於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療,國際標準是從進入醫院到血管開通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然而,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耽誤治療的寶貴時間。因此建議患者及家屬,一旦懷疑是急性心梗發作,一定要第一時間呼叫120,趕往最近的醫院治療。”

【延伸】今年已有7名媒體人、互聯網人去世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張銳在內,今年已有7名媒體人、互聯網人去世。

4月26日晨,知名調查記者尹鴻偉因病醫治無效,在雲南省昆明市去世,享年43歲。

《綿陽日報》編委會編輯中心主任任傑女士於5月3日中午,在睡夢中突然離世,年僅42歲。

5月3日下午3時53分,由成都傳媒集團主辦的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於其官方微博發佈消息,年僅41歲的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江俊於當天凌晨逝世。

《解放軍報》主任編輯馬越舟上校於2016年5月4日上午病逝,享年45歲。

5月18日,網易河北頻道28歲的女編輯王雅珊因病去世。

6月29日,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因疾病突發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34歲。

據封面新聞

生命寶貴,且行且珍惜

· 映象網 ·

每個有態度的人生 都值得共分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