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本報記者白毅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日。老年痴呆是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其照料過程給家人帶來沉重負擔。專家認為,考慮到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程發展,對家庭照顧者而言,重度老年痴呆患者接受照護機構專業護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老年痴呆照護困擾家庭

老年痴呆是一種進行性退化疾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末期階段。與單純的老年健忘不同,它是“順行性遺忘”,即近期記憶不行,而多年以前的事情卻記得清楚。隨著病情的進展,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記憶力減退,還伴有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如語言、邏輯思維能力下降,同時出現妄想、焦慮、情緒暴躁、睡眠障礙、遊走等反常的精神行為,最後基本生活能力喪失。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調查顯示,我國超過1000萬人口患有老年痴呆,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上升到15%~20%。

家住北京豐臺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的父親患上老年痴呆5年多,已基本喪失近期記憶。有時剛吃過早飯,過一會兒再問老人就不記得自己是否吃過,或是吃了什麼。張女士無奈地坦言,老人還相當愛面子,會用別的言語敷衍過去,不願承認自己記憶出現問題。老人病情加重後行為古怪,喜歡出去遊走,但常常一個人搭電梯上上下下找不到家,前年還差點走失。

據瞭解,承擔老年痴呆患者照料任務的主要是家人,患者所需的照料時間和強度遠遠高於正常老人,因此照料過程給照料者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了雙重負擔。為了防止父親走丟,張女士特意設置了高級門鎖,還請了一位保姆長時間照顧他。然而,由於老人出外意願不能得到滿足,情緒變得異常暴躁,還產生暴力傾向,給張女士的家庭帶來不少煩惱。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過3/4的老年痴呆患者因認知退化和精神行為失常,常常將照顧者折騰到崩潰的邊緣。

專業照護改善生活質量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教授表示,老年痴呆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常使得家人在照顧上疲於奔命又備受挫折,也造成不少精神和經濟負擔。其實,家人可以尋求照護機構的專業幫助,給老人更好的生活質量。

今年70多歲的李爺爺,確診老年痴呆10年有餘,退休前一直是“工作狂”,負責監管工地工程。患病後,老人已完全不認得家人,只記得自己仍未退休,要求出門去監管工地,家人糾正他多次,往往引起老人暴怒。老人白天在家睡覺,夜晚精力旺盛,出門遊走時還曾走失。隨著病情的發展,老人日夜顛倒,情緒暴躁,子女照顧起來特別費心費力。家人後來把老人送進泰康燕園養老社區,讓專業醫療護理緩解老人病情,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泰康燕園養老社區護理總監劉曉紅認為,對待老年痴呆患者關鍵是採用“認可療法”,“承認他存在的世界”。如果直斥患者“老糊塗”,反而更易混淆患者大腦的時間線索,進一步加深錯誤認知。“不應由老年痴呆患者來適應正常人的世界,而是應由照顧者進入他的世界。像李爺爺這類的老年痴呆患者都對早期記憶印象深刻,護理者應給予理解,甚至可配合歷史知識演繹,在日常生活中與患病老人產生人際互動,認同他的觀點,幫助他維持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為此,社區為這位李爺爺配了一位由護理員扮演的‘祕書’,每天陪同他‘監管工地’。”劉曉紅說,經過持續照護一段時間後,李爺爺失眠、情緒急躁等症狀減輕了許多,變成了人見人愛的老爺爺。

據介紹,專業照護機構可根據老年痴呆患者的個人情況,聯合健康管理師、醫生、護士和營養師等多領域專家,組成1+N多學科綜合照護團隊,結合老年醫學、老年心理學,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行為療法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措施。中國微循環神經變性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李延峰教授認為,過去我國對老年痴呆患者重視不足,老人生存期較為短暫。隨著社會發展和國民意識的進步,老年痴呆患者越來越得到關注,針對老年痴呆患者的照護機構不僅能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專業護理,還能讓老人活得更有生活質量,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