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日常飲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嗎?

們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明顯轉變,引發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等,這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家心血管疾病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數至少為2.3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的心血管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心腦血管疾病已然成為了我國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第一大慢性疾病。有醫學專家指出,要想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由於人們的膳食結構向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碳水化合物轉變,飲食中攝取了過多的脂類和醇類,同時又沒有配合科學、合理的運動來促進脂類醇類的代謝,導致人體內存在的脂類醇類物質越積越多。

久而久之,脂類醇類物質摻雜在血液中會使毛細血管堵塞,此類物質還易與人體內遊離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形成血栓。隨著血栓的積攢,使得血管直徑縮小,心臟為了保證正常的供血量,就會加大血壓,致使心血管疾病的形成。

在血壓持續過高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血管崩裂,發生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如果血管堵塞嚴重導致供血不足,就會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精神因素與高血壓:正常血壓的人及高血壓患者受精神刺激後,血壓都可能升高,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更明顯。精神長期緊張和過度疲勞可使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刺激血管運動中樞,使小動脈張力增高,導致血壓上升。

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人發生高血壓,一些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因重大精神創傷(如親人的突然病故)可使血壓突然升高,甚至發生腦卒中而死亡的病例。由此可見,精神因素與高血壓病有密切關係,精神刺激或過度疲勞均可使血壓升高。

精神因素與冠心病:不良的精神刺激諸如工作不順心、人際關係緊張、生活方式突變、家庭糾紛等。這些不良的精神因素可使機體神經內分泌失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從而導致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另外心理緊張刺激可通過神經中介機制直接引起血管收縮和痙攣,以上均是冠心病的發病基礎。

精神因素與心律失常:臨床及動物實驗的結果都證實精神應激可誘發心律失常, 甚至致命的心律失常。如竇性停搏、多發性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通常可誘發心律失常的精神因素包括極度恐懼、驚嚇、憤怒、激動、過度興奮、悲哀、嫉妒及失意乃至絕望、失業、人際關係危機所致的憂慮和憂愁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