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男性

在香港演藝圈,有一名年齡已過“天命之年”的男性,一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華仔”。

據說在香港,不知道“華仔”的人只有兩種:不懂事的孩童與白痴。

2011年,香港某社交網站進行特首候選人提名,劉德華出人意表地以32%的支持率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支持率28%的陶傑,第三是支持率23%的李嘉誠)。劉德華在香港民眾心中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從此可見一斑,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星”這個身份。

他那張有著深邃如潭的眼神和鷹鉤鼻的臉,巧妙地將中、西方人的神韻完美合璧,形成獨有的“華仔”之帥,讓人過目難以忘懷。

有人把他比作東方的湯姆·克魯斯,也有人說他是憂鬱王子勞倫斯·奧立佛。

其實他就是一個名叫劉德華的香港藝員。

不同凡響的是,除外觀上的英俊倜儻,他那健康的內心之“帥”,更讓許多人心海中浪濤澎湃。

他以廢寢忘食、勤奮執著創造出的人生傳奇,簡直就像一個既優美動聽又震撼人心的天方夜譚,那才是任何人都難以“混”了去的“帥”。

在香港,他以拍片數量之最躋身於前排,三次當選“金像”影帝,兩次當選“金馬”影帝,與成龍、周潤發、李連杰、梁朝偉、周星馳等巨星齊名;同時,他唱歌半路出家,卻出碟、獲獎無數,名列“四大天王”之首;在臺灣,6次榮登“十大偶像”冠軍寶座,所到的地方的轟動,恐怕連“總統”都自愧不如……;在日本,他名列“十大最受歡迎香港藝人”之首,歌碟《再一次擁抱》和日文版散文集《情未鳥》,成為一賣再賣的經典;在新加坡,他瀟灑的獨有的走路姿勢為青少年所模仿,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在馬來西亞,在泰國,他的健康形象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形象,他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當地的行政長官;在美國、加拿大,在澳洲,在……

凡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他的名字,他的身影經由過程大小屏幕行走在世界各地,他的歌聲更唱出了炎黃子孫的自尊與自信。

在中華大地,他的電影,他的歌,他的勤奮執著,他的愛心……

他的名字眾所周知。

2005年,在中國電影百年華誕評選活動中,劉德華入選“中國電影百大演員”名單;並以他在電影界多年的勤奮努力和健康的明星形象,被評為中國電影“百年形象大使”。

劉德華的星路歷程,是一個從“爛仔”到“影帝”的美麗童話;劉德華的心路情感,是一個演戲與做人都得到肯定的傳奇經典;劉德華的人生故事,就像一罈又醇又香的陳年老酒,值得我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

沒有人可以馬馬虎虎成功,劉德華也不例外,甚至比起同期出道的藝人,他的星路更加坎坷,聽我慢慢道來。

1961年9月27日,那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

人們不會刻意地去回想那一天曾給歷史帶來一點什麼樣的意義。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為平常的日子裡,劉德華在一個遠離繁華都市,有著“大埔”地名的農村呱呱墜地。

他來到人世間的第一聲響亮的啼哭,帶給這個已有三個女孩的莊戶人家幾分驚喜,從他們欣慰的臉上可以看出,“香火”的延續正是他們所期盼的。

即便沒有重男輕女之心,已有三個女孩、想生一個男孩也是不移至理的事情。

望著襁褓中那雙閃動著靈氣的大眼和有點不同凡響的高鼻樑,長輩們給他取了個吉利的名字:劉福榮(上小學四年級時改為劉德華)。

莊稼人沒有高遠的奢侈期盼,只想著他長大後能為這個普通人家帶來些許福氣和榮貴,僅此而已。

令人難以料想的是,這個聰穎可愛的小男孩,在隨著未來疇昔後的輝煌騰達中,竟會給這個家庭,給港、澳、大陸和亞洲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

這是後話。

劉德華曾經這樣介紹過自己的童年:“我出生在離都市很遠的一個農村,那個農村叫大埔。

我的祖父世代務農,家道還算殷實。

在5、6歲以前,我一直徜徉於大埔的山間野地,追逐山上的小鳥,抓抓野地裡的山雞,這段童年過得無憂無慮。”

可以想象,那個名叫大埔的地方肯定是山清水秀空氣新鮮,沒有半點汙染,才使得小小的劉德華可以或許盡情地撒開小腿,追逐、玩耍于山野林間。

正是這充滿童趣的快樂嬉戲,孕育著他那藍天白雲般純淨的內心世界。

然而,這段令人留念的童年生活卻由於父親的一個發家願望而過早地轉了一個彎。

劉德華家祖輩務農,他父親卻心生“邪”念,不想永遠這樣“面對黃土背朝天”。

於是,他向自己的命運邁開了挑戰的第一步——帶著妻兒搬遷到九龍的鑽石山下。

不知是鑽石山風水好,還是劉德華父親真有做生意的潛能,來到鑽石山後,他經營的雜貨店和冰室果然生意紅火。

如此一來,家中的人手自然緊缺,孩子們就成了大人的小幫工。

當時,劉家已有6個孩子,劉德華雖然排行老四,在男孩裡卻是最大的,儘管正是愛玩愛耍的年齡,也難免總是被大人剝奪這種權利。

因此,每當外面孩子們玩耍的聲音傳進劉德華的耳際,他便覺得渾身燥熱,簡直是一種精神折磨。

由於經營的是餐飲業,當時的條件又相當簡陋,店裡根本不可能安裝自來水,必須到水井邊去提水然後拉回來,於是,這種賣力氣的活計,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劉德華這個小“男子漢”身上。

劉德華曾經如此表述那段艱辛的日子:”……我覺得從小入手下手,我已經很忙了,大概6、7歲時,我就入手下手早上4點鐘起來工作了。

我們是賣稀飯、炒麵的,就是人家早上起來上班之前吃的早點。

店裡沒有水,我們得4點鐘起往來來往拉水。

需要很多水,一直工作到中午。

然後去上學。

我們家還有一個雜貨店,放學回來後一直到10點鐘才可以入手下手做我的功課,一個半小時做完,12點鐘之前睡覺,睡4個小時。”因而可知,劉德華確實從小就是個大忙人。

其實,對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忙一點倒不是最頭痛的,最最難以忍受的是——每天堆在那裡等著他去洗的成百上千的髒碗筷。

當年窩在廚房裡洗那實在不願卻又不能不洗的油膩碗筷的情景,劉德華至今談起還皺眉。

並不是店裡的統統工作都讓劉德華感到切齒腐心,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讓他感興趣到巴不得申請“專利”的。

這項工尷尬刁難未來疇昔後的事業不無啟示,甚至影響了他的整小我私家生。

這項令他倍感興趣的工作就是:為堅城片場的明星們送外賣。

鑽石山下,劉家冰室不遠處設有一個堅城片場,當紅的、不當紅的藝人們經常在那裡進進出出。

因此,劉家冰室自然成為演職員工們的休閒場地,他們在這裡進餐品茗,聊一些圈內圈外的時尚話題,這使得劉德華倍感新奇。

遺憾的是,經常光顧劉家冰室的大都是二三流演員。

不知是放不下面子還是顧慮到有失身份,冰室裡極少見到當紅明星的身影。

當然,明星們也是要吃飯喝水的,他們的進餐體式格局是叫外賣。

劉德華的內心深處,真的是好想為明星們送外賣呀!

因為給明星送外賣,就可以近距離目睹明星的風采,就可以親眼看一看電視裡那些奇妙的世界是如何拍攝的。

因此,他在店裡做事時總是豎起耳朵,生怕沒有第一個聽到明星叫外賣的德律風,因而錯過一個由自己送外賣的機會。

他曾經這樣敘述:“每次到片場,就像進入大觀園,好奇加新奇,老想貪婪地流連此地,好好逛一逛。

見到曹達華,他總是不分晝夜,不分寒暑地穿著他的探長雨衣外褸,要不就背一把劍,一身古裝的在跟石堅比試武功;馮寶寶更厲害,一天裡面常常時裝、古裝、民初裝的輪流拍,有時早上送外賣去見她穿古裝,下戰書再去時已換了時裝,我想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戲劇人生。”

“穿起戲服的他們,是另外一個世界裡的人,然而脫下戲服的他們,又更像是另外一個世界裡的人。

那時候我眼中的馮寶寶、石堅、曹達華,很多時候就是回家扭開電視機裡的他們,沒有戲劇和人生的界線。

“記得有一次,父親叫我送一副麻將去片場給張瑛,送到片場,但見張師長教師一行四人坐在麻將臺前放言高論,表情、對白都跟電視劇裡的同出一轍,當時我曾卻步,生怕附近擺有鏡頭,以為眼前的一幕是戲,而我,我是負責送道具來的小工。”

從劉德華的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出,當年,那個踮起腳尖盼望能有機會往片場裡送外賣的小男孩,雖然當時還沒無意識到,這些送外賣的經歷就是自己日後事業的墊基,但是,片場中那有趣的一幕幕,已經是“潤物細無聲”,點點滴滴都在往他的心中滲入。

從那時起,他的心裡便逐漸地有了夢想,有了憧憬,有了一種想張開翅膀飛的感覺。

正是這種“感覺”,讓他在多年以後進入了演藝界,投身於水銀燈下。

這,應該算是他與文藝事業結下的不解之緣吧。

在劉德華的記憶中,他們一家人在鑽石山的那段日子過得緊張、忙碌而又溫馨,那種全家人齊心協力創業的景象,在他心中打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這種磨練,鍛造了他的意志,奠定了他勤奮執著的毅力,也加深了他對普通人的純樸的思想感情。

就在劉德華天天都想著為明星們送外賣,巴不得“永遠”送下去時,14歲那年,家中突發了一場大火。

這場大火對他家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燒燬了全家人辛辛苦苦奮鬥來的果實,劉德華童年的稚趣也被那火焰的氣勢給燒沒了。

《劉德華的星路歷程》 持續更新 喜歡華仔記得收藏/轉發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