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周鴻飛

  “吞嚥”不僅指口腔內食團 (包括液體、固體食物,藥物和唾液等) 在咽部的通過,而應將之定義為是在構成吞嚥通道的脣、舌、顎、咽、喉、食管等各器官肌肉、神經的密切協同下,將吞嚥物順利、安全地運送至胃的全過程。它是一個感覺、運動時間順序發生的過程,完成將食物從口腔到胃內的轉移,同時保護氣管。吞嚥從結構上可分為三個階段:口、咽、食管;從功能上可分為四個階段:口準備、口、咽、食管。吞嚥障礙是指由於與吞嚥有關的神經損傷或吞嚥器官損傷使吞嚥的一個或多個階段損傷而導致各種症狀出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徵。與吞嚥有關的顱神經損傷後,主要導致咽階段紊亂、咽階段延長,表現為嚥肌推進力弱、喉關閉不全、環嚥肌功能障礙。如果吞嚥障礙長期存在,或處理不當就會隨之產生多種併發症,如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吞嚥的發生機制:

  (1)口準備階段是指咀嚼食物,為吞嚥食物做準備的階段。這個過程中脣、舌、頰將食物圍在口中,避免流出或提前跨過舌根部進入咽部。

  (2)口階段是指把咀嚼形成的食塊送入咽部這一吞嚥的過程。

  (3)咽階段食塊通過反射運動從進入口咽部到通過食管上括約肌進入食管的階段;

  (4)食管階段即以蠕動運動把食塊山食管向胃部移送的階段。

  吞嚥的神經控制:

  (1)迷走神經的作用

  迷走神經.可造成咽縮肌麻痺、聲帶麻痺、吞嚥時聲門關閉不全、咳嗽減弱等。它的損傷能對吞嚥造成破壞性影響。構狀軟骨,肌力弱能引起喉關閉不全和誤吸,咽叢內喉返神經分支損傷致使CTES順應性下降,舌根部和會厭感覺減退則導致食團提前溢入咽部而誤吸。

  (2)三叉神經的作用

  刺激三叉神經運動核能誘發吞嚥。它及其周圍的區域更多的作用是中繼資訊。損傷後會導致吞嚥的皮質下通路中斷,產生吞嚥困難。如果它的脊束核及脊束受損,則口腔、口底、牙齦、舌、軟顎的粘膜感覺減弱,結果食團進入咽部卻不能觸發吞嚥,使誤吸危險增加。

  (3) 舌下神經的作用

  舌在口階段起主要作用,其推進力也是咽階段的功能性成分。舌下神經損傷可出現明顯的吞嚥障礙。

  (4)面神經的作用

  面神經核損傷導致脣或面肌功能障礙:,可影響口準備和口自主階段。脣不能將食物維持在口中,導致食物流出或流涎。面頰部不能與舌的活動相協調,影響食團在口腔內的推進。

  吞嚥障礙的治療是恢復或提高患者的吞嚥功能,改善身體的營養狀況,改善因不能經口進食所產生的心理恐懼與抑鬱,增加進食的安全,減少食物誤吸入肺的機會,減少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的出現。19世紀70年代對吞嚥障礙的治療主要是職業治療師和護士的工作,近20年來己經轉變為由語言治療師負責。如果患者能夠活動,適當程度的清醒,有一定程度的吞嚥功能就可以給予吞嚥治療。但目前尚無證據支援對於某種特定的吞嚥障礙應選用哪一種治療方法,不論是總體治療還是細節上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統一、清楚的治療指南。

  常用的方法如下:

  (1)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發現口服硝苯吡啶緩釋片的病人吞嚥時間縮短、吞嚥激發速度快,提示該藥對腦卒中後吞嚥障礙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2)康復治療;功能恢復訓練、特殊的吞嚥技術、進食調節、鼻飼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

  (3)外科治療:促進食團通過的方法如插入旁路管、食管上括約肌切開術、食管內機械性柵欄、代償性喉-舌骨-頦固定術、食管上下括約肌肉毒桿菌毒素注射等。

  (4)針刺治療:根據傳統中醫理論或根據現代神經解剖理論選擇相應穴位針刺,在治療中風病吞嚥障礙時發現,針刺後患者飲水試驗評分下降,吞嚥功能改善。此外,頭針療法、傳統體針療法、舌針療法、耳針療法、電針療法、穴位注射、針藥配合法、刺絡放血法、咽後壁點刺法、針刺配合吞嚥訓練法等以針刺為主的多種療法也在臨床中應用。

  目前這一熱點問題的研究現狀是: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在最近年份中才得以整理,臨床醫生們大多是在摸索中前進,更多的焦點集中在康復治療方面。腦卒中後吞嚥障礙的康復已成為當今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近年來在治療腦卒中後吞嚥障礙方面,祖國醫學的針刺療法對該症的治療顯示出獨特的療效,在臨床實踐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本專案將對項叢刺治療腦卒中後吞嚥障礙進行臨床研究,對其療效進行詳細評定;同時運用神經電生理技術來探討針刺對吞嚥功能的影響及其機理,希望能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個客觀的依據,無論從研究層面的拓寬還是研究水平的深入,都是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