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胡榮鑫

  多部位血管造影 同一導管54歲的陽先生患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入院,我們對其用同一導管經橈動脈徑路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外周動脈造影+PTCA(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診斷為左冠前降支狹窄、左頸內動脈狹窄後,分別在其狹窄處置入支架。陽先生術後走回病房,7天后康復出院。

  以前像陽先生這種患者,按慣例要經歷心血管內科的冠狀動脈造影+PTCA和神經內科的外周動脈造影+PTCA兩次診療過程。我科在2006年8月探索性地進行了首例經橈動脈徑路使用5F多功能造影管,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領域開了同一導管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和腦血管、腎動脈外周動脈等造影的先河。《國際心臟病學雜誌》刊載了相關研究論文。

  橈動脈徑路 優勢在哪?

  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展,血管介入已成為重要的診療方法,在心臟大血管疾病、頭頸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腫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血管介入徑路由最早的股動脈、肱動脈到橈動脈徑路。自1989年橈動脈徑路冠狀動脈造影開始,冠狀動脈介入適應證已擴充套件到無保護左主幹病變、分叉病變、慢性閉塞性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的治療。臨床研究和實踐表明,橈動脈和股動脈徑路介入療效無差別。

  股動脈、肱動脈、橈動脈三種徑路中,股動脈雖然粗大、直,卻需患者長時間臥床,且容易出現肺栓塞、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瘻等嚴重併發症;肱動脈易出血和發生骨筋膜綜合徵;橈動脈不但併發症少,而且易止血,診療後不用臥床休息。因此,橈動脈徑路血管介入漸成首選。但用共用型造影管經橈動脈行全腦血管造影,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操作者需多操作、多探索技巧。

  多部位操作 價值幾何?

  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冠狀動脈狹窄的病人中,約30%合併有腎動脈和頸動脈、椎動脈等血管的狹窄。而這些血管狹窄在臨床分科中,分別歸屬於心血管內科、高血壓內分泌科或腎臟病科、神經科等。傳統的介入診療,是按血管狹窄的部位各科各行其是,分段進行介入診療。其結果增加了病人診療時間、痛苦和經濟負擔。

  當病人病情需要在兩個及以上部位進行介入診療時,同一導管多部位介入診療就凸現出價值所在。以3個部位為例,如果分段造影,產生的診療費用是兩萬餘元,病人要經歷3次造影的痛苦和診療時間的延長,而同一導管多部位介入診療,一次就可以完成造影和支架植入,每多一個部位,只增加造影劑的費用,3個部位的造影不足萬元。

  多部位操作 是否安全?

  目前,國際上經橈動脈使用不同導管進行冠脈和外周動脈造影及血管介入均有廣泛報道,但用同一導管的大宗報道不多。我們用5F多功能造影管經橈動脈徑路對1092名(男性607名,女性485名)病人進行選擇性冠脈、腦血管和腎動脈造影,並統計併發症的發生情況。結果表明,1092名病人中1081名成功進行穿刺,佔99%,11名穿刺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橈動脈痙攣或橈動脈發育畸形。有7名因肱動脈痙攣而未完成造影。整個造影的平均完成時間為26.9土9.3分鐘,總併發症發生率為4.35%,包括右手腫脹、動脈痙攣、橈動脈脈搏減弱和橈動脈假性動脈瘤等。無一例發生短暫手缺血、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腫。實踐證明了經橈動脈血管造影可行、安全,整個治療過程病人住院花費低且住院時間短。

  同一導管橈動脈徑路多部位血管造影技術在臨床運用中優勢明顯,目前已被病人所接受,並在國內10多家醫院開展,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