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科 主任醫師 丁麗君

  Susan 來自美國,2個月前來到中國教英語。她和其他兩個外教一起負責一個年段的英語教學。來中國前,她在她居住的城市,有一些中國朋友,也和他們一起去吃過中餐。Susan 認為她很喜歡中國,想來這個國家發展。於是她和丈夫賣掉在美國的房子,兩個人一起來到廈門。到廈門後,她卻發現,這裡的中國人和中國菜和她在美國的不一樣。這裡的中國人如果互相不認識都不打招呼,甚至擦肩而過也不說一聲“你好”。她發現這裡的中國菜也和她在美國吃的大相徑庭。尤其是工作上,在美國,她常常做好了一年的計劃,很少改變,而這裡,可能時刻都得面對改變。慢慢地,Susan變得悶悶不樂,晚上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常常淚水漣漣,後悔不應該來到中國,2個月體重減少了5公斤,覺得自己太沒用了,想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回去美國算了。

  經朋友介紹,Susan到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仙嶽醫院門診就診,精神科副主任醫師丁麗君接待了她,並作了全面的評估,診斷Susan 患了抑鬱症,給予抗抑鬱藥物,同時使用了一種叫做人際關係療法(IPT)的心理治療。

  丁醫生介紹,人際關係療法(IPT)是治療抑鬱症的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人際關係療法(IPT)認為抑鬱與人際關係有密切的聯絡,與抑鬱有關的主要包括人際喪失(生活中重要的人去世)、人際衝突、人際變遷(生活改變和角色轉換)和人際匱乏(孤獨和社會隔離)四個部分。而Susan正是處於人際變遷這一過程。通常抑鬱者會把角色的改變當作一種喪失,這種喪失可能會導致失敗感,當人們應對生活改變感到困難時,自尊和自我認同感受到威脅,或感到面臨個人能力之外的挑戰或角色轉變後生活變得混亂和失控,這時候往往抑鬱就出現了。

  針對這種情況,丁醫生用人際關係療法(IPT)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治療,首先將抑鬱症狀聯絡到應對新生活的困難上,與Susan一起討論舊角色正、負面,討論Susan在美國工作時的優勢與弊端,探討舊角色的喪失(離開美國)所帶來的感受。 同時與Susan一起討論新角色的正、負面,探討改變(來到中國後)帶來的感受。探討新角色中的機會。客觀地評價缺失。鼓勵適度的情感釋放(情緒發洩)。同時鼓勵Susan建立新的人際支援並取得新角色所需的新技能。具體地做法是畫了一張利弊分析表,客觀地分析在美國和中國的得失,看到留在中國的機會和希望,同時鼓勵她搬到有較多外國人居住的小區,與他們打打招呼,互相認識,同時學習一些簡單的中文和中國的文化習俗,與身邊的中國同事朋友交往。通過這樣的練習,Susan能夠更積極地對待新角色,並通過掌握新角色所需的技能重獲了自尊和自信。Susan 的抑鬱症狀漸漸地全部消失了。

  總結一下,我們的治療主要集中於四點:評價失去的角色,並在心裡放棄老的角色;宣洩感到的內疚、憤怒、失落;獲得新技能;建立新的人際支援。經過以上的治療,Susan逐漸適應了在中國的生活和工作,交了新的朋友,現在不再打算提早回國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