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腦中風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迴圈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撲、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言蹇、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腦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類。
1987年調查全國29個省市579萬餘人,發現我國腦血管病患病率高達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其發病率仍在上升,且好發於中老年人,是威脅人類生命和致殘的重要殺手之一。
20世紀50年代以後,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發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主要為腦卒中),惡性腫瘤在人類死亡原因序列中明顯前移,成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根據VHO腦血管病協作研究組對57個國家的統計資料,腦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亡的有40個;因此病致死的佔57個國家中總死亡數的11.3%間。
1962年以前腦血管病在日本佔死因第一位,1982年以後佔第二位;在美國,加拿大,古巴和巴貝多等國佔第三位;以我國城市人口計,在1975~1982年佔死因第一位,1983年後佔死因第二位,全國由此病致死的占城市死亡總數的2=%左右,佔農村死亡總數的16%左右。
由於腦卒中對老年人更是重要的死亡或致殘原因,在世界與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速的情況下,腦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因此,腦卒中的防治已成為衛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越來越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特別是神經科學界的重視。
腦卒中的病因
腦血管疾病是一組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迴圈障礙,表現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甚至伴發意識障礙,因其發病突然亦稱為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或無昏倒而突然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動脈改變、風心病、心源性栓塞、動脈炎、血液病、代謝病、藥物反應、腫瘤、結締組織病等,可導致或伴發腦部血管狹窄、閉塞,這可使腦區域性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發腦中風。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一些因素對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被認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稱危險因素。它們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法干預的如年齡、基因、遺傳等;另一類是可以干預的,如能對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預,則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能顯著降低。
引起腦中風的危險因素有:年齡、遺傳、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眼底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飲酒、肥胖、口服避孕藥,飲食因素如高鹽、多肉、高動物油飲食,飲濃咖啡濃茶、體力活動過量等,均被認為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