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 王彥君

  自Quelmalz 1750年首次發表鼻中隔偏曲的文章之後,鼻中隔偏曲手術大致經歷了:鼻中隔次全切除術、典型黏膜下切除術(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鼻中隔成形術等四個時期。從照明裝置上來看,前2個時期的鼻中隔手術可以在額鏡下按傳統術式完成,但是由於照明範圍的侷限性,傳統術式常常只能更好的處理鼻中隔前部和下部偏曲,高位和後部偏曲的處理就相當困難。如果想要實施鼻中隔矯正術或成形術,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很難處理到位。

  因此,無論醫生如何經驗豐富,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始終只能處於一種最基本的技術階段。自上世紀80年代,鼻內鏡外科技術創立以來,鼻內鏡下中隔手術以其優越的冷光源照明系統、清晰的視野、靈活的操作等諸多優點,得到了迅速廣泛的發展。如同大部分的鼻科手術(如鼻息肉、鼻竇炎、鼻腔新生物)一樣,內鏡下的鼻中隔手術,正在迅速替代傳統的額鏡下手術操作。同時,鼻內鏡手術器械的使用,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由於鼻內鏡手術器械及照明的改進,鼻中隔後位和高位偏曲的處理,得到了明顯改善。整個手術操作的損傷程度明顯減少,鼻中隔成形術的效果更加完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鼻內鏡下不僅可以完成鼻中隔成形術,而且可以同期處理鼻竇病變、腺樣體肥大、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及發育異常,直視下的操作可以大大減少各種手術併發症。

  總之,鼻中隔成形術的鼻內鏡下微創手術在不遠的將來會完全取代傳統的額鏡下鼻中隔矯正術,這也是現代科技的發展給鼻疾病患者帶來的福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