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 陳沛

  一、兒童聽力健康的隱形殺手,分泌性中耳炎

  國內外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發現,嬰幼兒及兒童的中耳炎發病率相當高,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6 個月時兒童第1次分泌性中耳炎發作的累計發病率約為35 %~85 %,1歲時約為50%~96%,而且複發率高。持續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兒童的聽力障礙,特別是在語言形成時期(2-5歲),可引起語言發育障礙,對兒童身體和和心理髮育的影響日益增多。

  分泌性中耳炎多隱性起病,主要症狀為:聽力減退、耳痛、耳鳴、耳內悶塞感或悶脹感,此外,起病前多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或咳嗽等症狀。檢查確診後,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治療: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引流和病因治療。

  未治療或久治不愈,病變加重,會影響到鼓室這個房間內的重要結構,形成膠耳、粘連性中耳炎,甚至可以引起內耳病變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那時治療起來就比較棘手,治療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還兒童一個健康的聽力世界。

  二、腺樣體與分泌性中耳炎的關係,治療中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環

  與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相關的因素有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變態反應、肥胖等,其中腺樣體肥大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腺樣體肥大因素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學說多樣,包括機械性阻塞學說、炎症學說、感染學說等等,分泌性中耳炎持續3個月以上伴有聽力減退和其他症狀,或長期分泌性中耳炎出現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礙和合並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時,多需考慮手術治療,如鼓膜切開術、鼓膜切開置管術,但術前一定要檢查腺樣體,可供選擇的有鼻咽部側位X線片、鼻咽CT或電子鼻咽鏡檢查。

  腺樣體肥大時往往可以看到佔據整個鼻咽部,堵塞後鼻孔並壓迫咽鼓管咽口影響其生理功能。有時在影像學檢查報告腺樣體不大時仍不能忽略。有一些病例,比如一個同事的孩子,單耳發病治療一段時間總是沒有明顯的好轉,電子鼻咽鏡檢查腺樣體後發現,腺樣體雖然沒有很大,但患耳同側的腺樣體組織明顯壓迫咽鼓管咽口,而這種情況如果在鼻咽側位X線上是反映不出來的,如果做鼻咽CT,不仔細閱讀CT也會漏診,因為可能只有個別層面才有顯示,所以如果患兒配合,還是建議做電子鼻咽鏡直接看到腺樣體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看有沒有向後鼻孔流下的膿涕以幫助診斷鼻竇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