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其病因可能包括環境、感染、免疫和遺傳等因素。
IBD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和黏液膿血便,CD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瘻管、肛門病變等。IBD在西方國家相當常見,UC在歐美國家發病率為10/10萬~20/10萬,CD的發病率為5/10萬~10/10萬。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IBD在中國近年報道的病例也明顯增多,UC的患病率為11.6/10萬,CD的患病率為1.4/10萬,實際病例可能更多。IBD已成為中國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和慢性腹瀉的主要原因,且患者多為青壯年,因此日益受到重視。
由於IBD病因不清、臨床症狀不特異,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而診斷比較困難。
診斷方法 :
主要包括臨床病史、結腸鏡檢查、影像學的檢查、組織學檢查以及血清學指標等。
鑑別診斷:
1 、慢性細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細菌性痢病史,糞便檢查可分離出痢疾桿菌,結腸鏡檢查取粘液膿性分泌物培養的陽性率較高,抗菌治療有效。
2 、阿米巴腸炎
大便呈果醬色,糞檢多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包囊,抗阿米巴治療有效。
3 、血吸蟲病
有疫水接觸史,糞便檢查可發現血吸蟲卵,孵化毛蚴陽性。直腸鏡檢查在急性期可見粘膜黃褐色顆粒,活檢粘膜壓片或組織病檢可發現血吸蟲卵。
4 、 CD
5 、大腸癌
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結腸鏡及X線鋇劑灌腸檢查對診斷有價值。
6 、 IBS
糞便有粘液但無膿血,結腸鏡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證據。
7 、腸結核
腸結核病變主要累及回盲部,結核菌素試驗或T spot檢查陽性。
8 、小腸惡性淋巴瘤
原發性小腸惡性淋巴瘤往往長時間內侷限在小腸和(或)臨近腸繫膜淋巴結,部分患者腫瘤可呈多灶性分佈。若結腸鏡檢查發現腸段內廣泛侵蝕,呈較大的壓指痕或充盈缺損,MRI或 CT檢查腸壁明顯增厚,腹腔淋巴結腫大則多支援小腸惡性淋巴瘤診斷。
治療:
內科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強調飲食調理和營養補充,給予高營養低渣飲食。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必要時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援治療。
藥物治療
1、氨基水楊酸製劑:對控制輕,中度患者活動期有一定療效,主要適用於病變侷限在結腸者,用於長期維持治療。
2、糖皮質激素:適用於中重度活動期IBD的誘導緩解,不做維持期使用。
3、免疫抑制劑:對糖皮質激素療效不佳或糖皮質激素依賴的活動性患者,加用此類藥物可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可作為長期維持治療。
4、生物製劑:適於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可用於誘導緩解,也可用於維持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
適應症:併發大出血,腸穿孔,腸梗阻,瘻管與膿腫形成,合併中毒性結腸擴張經積極內科治療而無效且伴嚴重毒血癥者。
緊急手術指徵:併發大出血,腸穿孔,重型患者特別是合併中毒性結腸擴張經積極內科治療而無效且伴嚴重毒血癥者。
擇期手術指徵:
1、併發結腸癌變;
2、慢性活動性病例內科治療療效不佳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或雖用糖皮質激素可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不可耐受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