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雷諾綜合症?
雷諾綜合症(Raynaud syndrome)屬動脈痙攣性疾病,是肢端小動脈痙攣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面板顏色改變的綜合徵。 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
原發性者即雷諾病(Raynaud disease),本病的發生無任何與之相關的全身疾病或可確定的基礎病因。繼發性者又稱雷諾現象(Raynaud phenomenon),即有引起雷諾現象的基礎疾病。臨床上較常見和重要的是後者,約佔本症的2/3。而雷諾病則少見。
病因
雷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因某些病例每於經期加重。患者常有家族史,亦可能與遺傳有關。好發於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為1:10。
雷諾現象可見於很多原發的基礎疾病,最常見的是結締組織疾病,特別是硬皮病。系統性紅斑狠瘡、血管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肌炎等亦可發生。其他原因有: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冷球蛋白血癥,神經血管受壓性疾病如胸廓出口綜合徵,長期應用震動性工具的職業病如氣錘病等。此外,應用某些藥物如麥角和β阻滯劑等亦可引起。雷諾現象繼發於結締組織疾病的多見於女性;男性則多為中老年患者繼發於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
病理生理
雷諾綜合徵的病理生理變化可分三期:①痙攣缺血期:指、趾動脈最先發生痙攣,繼之毛細血管和小靜脈亦痙攣,面板蒼白。②淤血缺氧期:動脈痙攣先消退,毛細血管內血液鬱滯、缺氧,面板出現紫紺。③擴張充血期:痙攣全部解除後,出現反應性血管擴張充血,面板潮紅。然後轉為正常膚色。
雷諾綜合徵
霄諾綜合徵是指由寒冷或情緒因素刺激所誘發的指動脈、指小動脈發作性痙攣,表現出以雙手指蒼白、紫紺和潮紅為特徵的病變。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雙手手指,但也可涉及雙足趾。引發本病的原因,與寒冷刺激,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內分泌紊亂等有直接關係。倒艮多免疫結締組織疾病(如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動脈硬化症、乾燥綜合症等)常伴有雷諾綜合證,因此有人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臨床表現
1、發病時手指面板蒼白,數分鐘後轉為紫紺,再由紫紺轉為潮紅,繼而膚色恢復正常。一般由蒼白轉至正常約15―30分鐘。當蒼白和紫紺時,有指端麻木、刺痛、發涼、感覺遲鈍。轉為潮紅時有輕度燒灼,脹痛。隨膚色恢復正常而消失。
2、雙手同時發病,且呈對稱性。發自指末節、逐漸向全指和掌指擴充套件,但不超過掌面。
3、病久且反覆頻繁發作者,表現為手指面板變薄,緊縮、硬韌,伴有關節失靈或僵硬,甚則靜息痛和指端潰瘍。
4、患者常伴有情緒易激動、憂鬱、傷感、多疑、失眠、多夢、周身痛無定處等精神症狀。
5、常在寒冷季節或遇到冷刺激、或情緒刺激時發作。
6、多見於20~40歲女性。
診斷
1、依據臨床表現及反覆發作病史。
2、冷水試驗:雙手浸入4℃水中1分鐘,看是否誘發面板變化。或在20℃室溫下測手指皮溫後,將手浸入4℃水中2分鐘,觀察皮溫恢復時間,超過30分鐘為陽性。
3、微迴圈檢查:發病時檢查有助於診斷。
4、動脈造影、免疫功能試驗及多項生化檢查,以排除相關類疾病。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查詢到原發病者,治療原發病為主。
(2)心理疏導治療:針對患者病情,給予谷維素、安定或鎮靜藥物,或抗抑鬱藥物。
(3)亦有采用擴張血管藥物治療者,如妥拉蘇林、利血平等。
2、中醫藥治療
(1)內治法
①肝鬱氣滯:每遇情緒激動發病,平素情緒抑鬱不暢,時有脅肋脹痛,胸悶多太息,身痛無定處,脘悶,食慾時好時差,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活血通絡。
方藥: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當歸15克、香附10克、枳實10克、鬱金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白朮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
②心脾兩虛:每遇情緒波動發病,面色少華,心悸膽怯,失眠多夢,頭暈,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舌胖淡,脈細或細弱。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藥:黃芪20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黨蔘10克、遠志6克、炒棗仁10克、木香10克、五味子6克、茯苓15克、龍眼肉10克、甘草10克、砂仁5克、桑枝15克。
③寒凝經脈:每遇寒冷發病,平素畏寒肢涼,喜溫怕冷,尤以發作時為甚,指(趾)端麻木、刺痛、發涼,紫紺時間較長,伴有輕微腫脹,舌暗或有淤點,脈沉細。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脈。
方藥:黃芪20克、桂枝10克、當歸15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細辛4克、紅花(0克、桃仁10克、吳茱萸3克、桑陵20克、草蔻5克。
④溼熱阻絡:反覆發作,指(趾)膚腫脹緊縮,關節僵硬,疼痛剝烈,常有靜息痛,可伴有指(趾)湍潰瘍或壞疽,舌紅苔黃或黃膩,詠弦偏數。
治法:清熱化溼,通絡解痙。
方藥:金銀花3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蒼朮10克、元參15克、甘草6克、烏蛇15克、殭蠶10克、地龍10克、蒲公英30克、絲瓜絡10克。
(2)外治法
驗方:川椒木30克、辣椒根50克、乾薑11克、蘇木20克、威靈仙20克,煎水,漫洗雙手,每日1次。
(3)針刺治療:取穴曲池、內關、合谷、中渚、後溪、三陰交、足三裡、陽陵泉、太沖,隔日1次,發作時可採用指端點刺放血法。
預防與調養
1、注意保溫,防止凍傷。
2、心情保持舒暢,增加體育運動。
3、初病應積極查詢原發病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