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李超民

  腦血管病變可引起中風,心血管病變可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這已為人們所認知。但對腹腔內血管病變會引起缺血性腹痛,便血等相關症狀(缺血性胃腸病)者常不為人們所重視。其實二者發病原理類似。均多見於中老年人,且常在患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長期便祕等基礎疾病的基礎上發生。

  悉知胃腸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和水份的重要臟器,胃腸的各種活動有賴腹主動脈三大分支,即腹腔動脈、腸繫膜上動脈及腸繫膜下動脈提供充足的血液來完成。如果上述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相應臟器血供不足,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便血等症狀是自然的事。過去,由於對本病認識不足,確診本病者寥寥,現今由於對本病的認知及檢測手段的提高,確診本病者並不少見;年年來,因急性腹痛、便血等原因在我室經腸鏡檢查確診為本病者已達數十例。

  缺血性胃腸病根據發病的緩急及缺血量和速度的不同分為慢性和急性兩類。慢性者表現間歇性左上腹或臍周疼痛,進食後15分鐘或半小時開始疼痛,每次持續1-2小時,因怕進食而不敢多食,甚至拒食。久之體重下降,體力日衰,常易誤為胃潰瘍或胃癌,雖經胃鏡檢查並無潰瘍或癌症證據,有的人還會出現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另一類表現急性缺血性腸炎,突然下腹痙攣性疼痛,裡急後重,排黑便或鮮血便,病變多位於左半結腸(即降結腸、乙狀結腸),發病時左側腹肌緊張而有明顯壓痛。指診直腸時指套可發現血跡。直腸周圍有壓痛、嚴重者休克。結腸鏡檢查往往有較為特徵的映象改變。少數缺血性結腸炎腹痛及出血較輕,持續數天或數週後自然緩解。

慢性缺血性胃病與胃潰瘍、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狀相似;缺血性結腸炎與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結腸癌症狀類同,容易造成誤診,因此,若有上述相關症狀者應及時看消化專科醫生。利用現代電子胃腸鏡檢查,腹腔血管造影等可較好地鑑別並診斷。缺血性胃腸病重在預防。注意飲食調節,不可暴飲暴食,少進食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運動可使血管擴張,增加血管彈性,促進血液迴圈,避免血管發生栓塞。有基礎疾病者,應積極治療,防患於未然。急性發作期為了減輕胃腸道負擔要禁食甚至胃腸減壓,臥床休息;使用擴血管藥,防治感染,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支援對症治療;重症患者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