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體的顏色能否與天然牙協調是決定修復體成敗的重要因素。然而顏色迄今為止依然是困擾臨床的首要問題。顏色的本質是電磁波譜,人眼能對380-780nm不同波長的光譜發生色覺反應,顏色感受過程包括物理-生理-心理階段。人眼對顏色的三特性:明度、色相、彩度變化的感受能力不同。
因為感受顏色的視錐細胞主要集中於視網膜中央小範圍,而感受明度的視杆細胞分佈於視網膜的周邊大範圍,因此人眼對明度的感受最為靈敏。在牙色控制中,明度值是第一要素,飽和度值其次,色相值則對牙色再現的影響最小。
顏色空間內,一個單位明度值差異引起的可感知牙色差異相當於兩個飽和度值或三個色相值偏差引起的顏色差別。形、色、質、透性四要素中,修復體的美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後三者決定的。
牙齒的顏色並不是純白色的,其基本色調為黃色或橙黃色,只是色飽和度比較淺,因此給人的感覺是白色的。牙齒從外至內分為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牙釉質是半透明沒有顏色的,牙齒的顏色是內層的牙本質及牙髓透過牙釉質後顯示出的綜合顏色。臨床上,醫生選擇牙齒顏色要參考很多因素。
一般來說膚色白的可以選擇較白的牙色,女性牙齒一般比男性偏白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表層牙釉質磨耗,外源或內源性色素沉著增加,牙齒的顏色會變深。當然,牙齒的顏色並不是越白越好,否則會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俗稱“假牙面容”,是違背美學原則的。
牙齒的美學修復基本原則是健康、協調,除牙齒的顏色而外,還涉及到形態、半透明性、表面質感、牙齦美學等因素。修復體的顏色應該和患者的膚色、性別、年齡相適應。最理想的效果是與口腔內其它剩餘天然牙顏色達到協調一致,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當然,不同的患者可能對顏色有各自特殊的要求,醫生在選色的時候,除了醫學原則而外,更多的會考慮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醫患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獲得修復體理想的顏色,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包括顏色的比對(比色或稱選色)、顏色資訊的醫生-牙科技師間的傳遞、用修復材料對牙齒顏色形態的再現、顏色的評價等等。因此針對牙齒的顏色發展了一門科學稱為牙科色度學,內容就涉及到了顏色基礎、牙色測量、牙色材料、比色技術、顏色資訊傳遞、顏色再現以及顏色評價多個方面的內容。就比色而言,它是修復體制作的基礎。選色方法包括視覺比色及儀器比色兩種。
儀器比色在顏色再現時,在醫-技之間最終還是需要一個實體的媒介(色片或色標)作為參照,修復體的評價者是人,最終必須要立足於視覺顏色。視覺比色簡單易行,是目前臨床最常採用的技術,但影響因素較多,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儀器比色法不受主觀及環境因素的影響,準確度高,重複性好,但操作複雜,相應臨床成本較高,普及性不高。
視覺比色包括多個關鍵環節:被比色物件、顏色標準、照明及環境條件、觀察者等。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才能做到牙科臨床上準確的比色,從而為修復體顏色的再現奠定基礎。視覺比色法採用比色板進行。經典的16色比色板因本身設計存在的不足,臨床顏色匹配率據研究還不到30%。比色板等基於牙色空間及顏色理論設計,比色的準確度較經典比色板大幅提高,臨床顏色匹配度可以達到70-80%。因此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新型比色板及配套的瓷粉,以提高臨床顏色及美學效果。
比色時可採用“三區比色”及“九區記錄法”,配合使用特殊比色板進行切端、頸部、牙齦、不同層次分別比色,以最大限度將顏色及個性化資訊傳遞給技師。最好連同比色片一起進行口內數碼攝像,將數碼照片通過網路傳遞給技師做模擬化再現參考。因為比色片只能傳遞顏色資訊,其它更重要的資訊如個性化特徵、半透明度、表面特徵等可以通過照片的方式得以傳遞。
比色片與天然牙一起進行數碼攝影,並做標記,以最大限度傳遞如個性化特徵、半透明度、表面特徵等資訊給技師。
比色的結果如何正確傳遞給技師進行顏色再現是牙科色彩的重要環節。正確的資訊記錄及傳遞方法:按照牙齒顏色的複雜程度,可採用的分割槽記錄法包括:3區、5區、9區、不定分割槽,並附加數碼照片輔助傳遞資訊。
比色過程中,醫患交流、醫技之間的溝通及資訊反饋顯得尤為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