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李衛國

  帕金森患者吃藥一段時間後,總覺得藥效不溫不火,沒有蜜月期時見效快、療效持久了,能不能手術呢?怎麼確定患者適不適合安裝腦起搏器?
  其實安裝腦起搏器,並不是你想手術就能手術的,醫生要先確認患者處於原發性帕金森的2.5~4期,且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術,才能決定適不適合手術。而且由於安裝腦起搏器非常複雜,涉及到的手術步驟、器械以及人員也非常多,因此手術前就要列好手術計劃(也稱為標準化手術流程),安排好每個參與人員的工作,共同協作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那麼,如何為每個患者確定標準化的手術流程呢?這就需要術前的一系列檢查和評估了。一般來說,在門診的時候,醫生就能夠初步判斷患者是不是原發性帕金森,但是這個評估比較主觀,最好找經驗豐富的醫生做評估。另外,醫生還會檢查患者目前的症狀,採用量表打分,確定一下患者病情發展情況,排除其他疾病。
  經過初步評估,可以考慮為患者安裝腦起搏器後,就要預約入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為了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常規的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出凝血檢查、以及呼吸功能檢查等。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查――左旋多巴衝擊實驗,這主要是評估患者安裝腦起搏器後能達到怎樣的效果。理論上的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入院開始,停藥三天後,帕金森症狀就會非常明顯,此時稱為“關期”;然後服用比平時多1.5倍的左旋多巴類藥物,藥效充分發揮出來後,此時稱為“開期”;然後醫生用量表,分別記錄下這兩個時期的分值。如果前後的評分差值大於30%,就預示著患者對多巴胺的反應比較好,同樣,腦起搏器的效果也會比較好。這是標準的實驗過程。

  實際上,臨床上沒法讓患者一直停藥三天,這將給帶來許多不便,病痛加劇還會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負擔,因此,經過改良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入院後,給患者停一次藥物,在下次服藥前,給患者打分;接下來就可以正常吃藥了,不需要加量,狀態穩定後,再打一次分。這兩次的分值肯定與標準實驗狀態下的分值不一樣,但是如果這兩次的評分差值仍然大於30%,同樣可以預估患者手術後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除了藥物實驗,術前還要做核磁共振,收集患者的腦組織影像學資料。手術當天,還要在局麻條件下給患者安裝頭部的立體定向支架,然後去CT室掃描。獲得CT掃描資料後,通過電腦軟體,將CT的資料與頭一天的核磁共振資料進行融合,精確定位植入刺激電極的靶點,方可正式開始手術。
  需要補充的是,所謂標準化的手術流程並不是流水線的工作,標準化只是為了保證整個手術的順利進行,保證手術的安全、有效。而對於病灶不同、疾病發展情況不同的患者,手術的方案是有個性化的設定的。比如有的患者雙側都有明顯症狀,就要採集雙側病灶的資料,按照植入雙側電極的方案基礎上去設定手術流程。還有的病人有輕度的焦慮或者認知障礙,但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他們手術的意願非常強烈,那麼醫生術前就會跟患者充分溝通,調整患者的精神症狀,或者訓練好病人,學會在手術過程中與醫生有良好的應答或者交流,避免術中出現錯誤的反饋,這樣也是可以手術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