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潘良春

  目前骨科理論對理筋手法的認識尚停留在種類和操作過程上,並未對關節功能恢復的手法或療法進行過認真的力學和病理學分析。

  對關節功能的恢復,多采用手法推拿運搖關節或使用關節功能康復器,作關節的被動曲伸。因關節在短時間內進行往返運動,我們暫稱之為動力療法。當然,患者主動的關節曲伸是有益的,在此我們不作探討。就動力法為準,我提出與之有一定區別的關節功能康復療法——靜力法的概念。如果以關節被動曲伸一次作為一個週期,那麼靜力法使關節被動曲伸的頻率就低得多。如我們被動曲或伸某一關節,持續作用一段時間,那麼我們就將這種手法或器械模式認為是靜力法。成都市骨科醫院骨科潘良春

  為什麼要引入靜力法的?這是因為在關節功能恢復中,靜力法的作用要較動力法安全,有效。

  關節經過一段時間的固定之後,關節周圍軟組織(Soft tissues around the joint)即STAJ發生粘連,攣縮。當關節的骨結構穩定後,解除STAJ的粘連、攣縮就成為關節功能恢復的主要治療。STAJ主要由關節囊,滑囊,韌帶,腱等組成,以攣縮為主,粘連為次。對付攣縮的辦法就是牽張,對付粘連的辦法就是拔絡。關節被動曲伸其實質是張力側STAJ的牽張。傳統的運搖、曲伸等手法其實施頻率一般不會低於1Hz ,而扳、壓等手法可以低於1HZ,我就將其歸入靜力性手法類。在動力性手法中,STAJ往往在被動曲伸末期,其形變尚未達到最大值。軟組織作為粘彈性體,有蠕變的特性,要想使形變進一步加大,就必須有足夠時間的持續作用力。而靜力性手法由於週期很長,就能夠達到牽張攣縮的目的,這說明靜力法是有效的方法。

  對粘連的剝離,可以通過直接的方法——拔絡法和間接方法——牽拉法。牽拉法中,由於結蹄組織的破壞和毛細血管的破裂會導致出血,而動力性手法在短時間內的往返活動,可以使散在的出血點彙集成血腫,並與骨膜相通——這也是目前對骨化性肌炎的原因推測。靜力性手法相對而言不容易使散在出血點彙集成血腫,從理論上可以減少和避免骨化性肌炎的產生,這種特點說明靜力法的安全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