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楊宇

  流行病學研究
  女性尿路感染髮生率比男性高9倍。大多數婦女在其一生中會發生2次或多次泌尿系感染。
  在美國,估計有4百萬~6百萬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累及年輕婦女,其中20~40歲的患者佔25%~30%。UTI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大約每10年增加1%,超過70歲的婦女大約10%有UTI。
  發病機制
  細菌能粘附尿路上皮細胞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細菌首先定居於直腸,然後在尿道周圍和尿道遠端繁殖通過尿道進入膀胱。
  許多遺傳、生物和行為因素與之有關。
  陰道區域性環境變化,例如pH值和子宮頸陰道抗體,尿液和膀胱防禦機制在易感人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宿主炎症和免疫反應決定了臨床UTI的結果。
  目前的研究發現,具有P型菌毛大腸桿菌的繁殖能力是急性腎盂腎炎很危險的致病因素。 n與腎盂腎炎相比,膀胱炎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目前還不知道導致膀胱炎大腸桿菌的細菌特性,也沒有把它們與導致腎盂腎炎的致病菌株區分開來。現在僅知道有紅細胞溶解素.
  致病因素
  健康絕經期前婦女
  最近資料顯示性交、隔膜殺精子劑和反覆發生UTI史是很危險的致病因素
  近期使用抗生素會影響陰道菌群,同樣也是導致UTI復發的致病因素。

  性生活的頻率是多因素分析中最危險的致病因素。
  其他的包括過去一年中殺精子劑的使用以及擁有新的性伴侶,第一次UTI發生在15歲以前,或者有UTI的家族史
  複發性UTI和性交前後排尿方式、排尿次數、延遲排尿習慣、擦拭方式、沖洗、使用熱澡盆、穿緊身褲襪或者體重指數沒有關係。
  健康絕經期後婦女
  有多項研究表明雌激素缺乏(泌尿生殖系萎縮)是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Raz和Stamm證實陰道內應用雌激素可以使陰道菌群正常,降低UTI復發。
  絕經期後UTI復發與膀胱排空機制和生理因素的變化也有很大關係。
  複發性UTI
  骨盆異常也可能導致UTI復發。研究發現複發性UTI患者尿道到肛門的距離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分別是4.8和5.0cm,P=0.03)。病例組和對照組之間,尿道長度、剩餘尿、排尿模式(如峰值尿流率,峰值尿流時間)沒有區別。推測骨盆解剖在尿路感染復發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沒有外源性危險因素的患者中間。
  臨床診斷
  收集完整的病史,包括尿路結石,糖尿病以及其他泌尿系疾病史,泌尿外科手術及器械檢查史等。詳細瞭解患者以住感染的情況,如感染髮生的頻率,是否與性生活有關以及避孕方式等。
  以前細菌培養結果、治療用藥、治療效果等,這些情況對複發性尿路感染的分析很有幫助。

  根據病情進行體檢,特別注意盆腔、會陰的檢查,排除泌尿系病變,如尿道肉阜、狹窄、脫垂以及陰道病變等,必要時取陰道分泌物檢查。
  臨床表現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恥骨上區或下腹部疼痛,血尿或尿液混濁等。
  實驗室診斷
  尿常規分析和尿培養 n用正確的方法收集尿液,告訴患者在收集尿液時將陰脣完全分開。尿培養時應以溼紗布清洗外陰,然後取中段尿標本。清洗時並不需要用消毒劑,因為消毒劑會汙染標本造成假陰性結果。 n急性膀胱炎尿液分析會顯示菌尿、膿尿、血尿。目前有人提出,有症狀的患者尿培養菌落數(CFU)在102CFU/ml以上可以確診。雖然尿培養能夠確定藥物敏感性,但事實上臨床上沒有這樣做,也沒有必要。許多患者在尿培養結果出來之前,治療已經完成了。
  有下列情況必須做治療前尿培養和敏感試驗:最近使用過抗生素、尿路感染症狀超過7d、年齡>65歲、糖尿病或妊娠。多數患者無解剖異常,因此不必常規作泌尿系統檢查。CT和B超可以排除結石和梗阻性疾病等。持續血尿在感染清除後應該作IVP、膀胱鏡等。尿路感染應和陰道炎、性傳播疾病引起的感染、非炎性病變引起的尿道不適等相鑑別。
  無併發症膀胱炎的治療
  無併發症膀胱炎發生在尿路解剖和功能正常的婦女。通常細菌對抗生素敏感,短程治療有效。
  複發性尿路感染的預防
  複發性尿路感染分為二種,一種是再感染:由不同的細菌引起的感染,再感染一般發生在前次感染2周以後,5個月以內。另一種是細菌持續存在:病原菌與初次感染相同,感染髮生的間期短。大多數複發性尿路感染是再感染,通過泌尿系統內持續存在的細菌感染很少見。正確區分二者對於治療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再感染的患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對細菌持續存在需要外科治療某些異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