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臨匯

  概念:

  輸液反應是臨床採用輸液療法時出現的各種非治療效應,引起輸液反應的因素很複雜,不單是藥品質量問題,而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輸液反應是輸液不良反應的簡稱,系輸液引起或與輸液相關不良反應的總稱,有時臨床上也稱之為"熱原反應"。但嚴格地說,"熱原反應"只是輸液不良反應的一個部分。臨床最常見的輸液反應是熱原反應和類熱原樣反應所致的發熱、寒戰、嘔吐等,其他尚有菌(細菌、芽胞、真菌)汙染反應,過敏反應等。

  具體表現:

  一、發熱反應

  1、原因:發熱是常見的輸液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致熱原、死菌、遊離的菌體蛋白或藥物成分不純)、輸液瓶清潔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汙染;輸入液體消毒、保管不善變質;輸液管表層附著硫化物等所致。

  2、症狀:主要表現發冷、寒戰、發熱(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嚴重者高熱達40-41℃),並伴有噁心、嘔吐、頭痛、脈快、周身不適等症狀。

  3、防治方法:(1)反應輕者可減慢輸液速度,注意保暖(適當增加蓋被或給熱水袋)。重者須立即停止輸液;高熱者給以物理降溫,必要時按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針刺合谷、內關穴。(2)輸液器必須做好除去熱原的處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腫

  1、原因:由於滴速過快,在短期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所致。

  2、症狀: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泡沫樣血性痰;嚴重時稀痰液可由口鼻湧出,肺部出現溼羅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1)輸液滴速不宜過快,輸入液量不可過多。對心臟病人、老年和兒童尤須注意。(2)當出現肺水腫症狀時,應立即停止輸液,並通知醫生,讓病人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迴流,減輕心臟負擔。(3)按醫囑給以舒張血管、平喘、強心劑。(4)高流量氧氣吸入,並將溼化瓶內水換成20%-30%酒精溼化後吸入,以減低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從而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5)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扎止血帶(須每隔5-10分鐘輪流放鬆肢體,可有效地減少迴心血量),待症狀緩解後,止血帶應逐漸解除。

  三、靜脈炎

  1、原因:由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而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感染。

  2、症狀: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區域性組織紅、腫、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紅黴素、氫化可的鬆等,應充分稀釋後應用,並防止藥物溢位血管外。同時要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保護靜脈。
  (2)抬高患肢並制動,區域性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進行熱溼敷。
  (3)用中藥外敷靈或如意金黃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4)超短波理療,用TDP治療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四、空氣栓塞

  1、原因:由於輸液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線不緊,有漏縫;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均有發生氣栓的危險。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到毛細血管,因而損害較少,如空氣量大,則空氣在右心室內將阻塞動脈入口,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嚴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狀:病人感覺胸部異常不適,瀕死感,隨即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紫紺,心電圖可表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3、防治方法:

  (1)輸液時必須排盡空氣,如需加壓輸液時,護士應嚴密觀察,不得離開病人,以防液體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氣時可增加胸內壓力,以減少空氣進入靜脈,左側臥位可使肺動脈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氣泡則向上飄移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入口由於心臟跳動,空氣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進肺動脈內。
  (3)氧氣吸入。
  (4)在行鎖骨下靜脈穿刺更換水槍時,應在病人呼氣時或囑病人屏氣時進行,以防空氣吸入,保留矽管或換液體時的任何操作環節,均不能讓矽管腔與大氣相通。

  常見型別:

  熱原反應:主要是細菌內毒素經過靜脈輸液劑進入體內累積量超過人體的耐受量時,便發生熱原反應。臨床症狀是高熱、寒顫、面板蒼白、瞳孔散大、血壓升高、白細胞減少;嚴重者伴有噁心、嘔吐、頭痛以至於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熱原樣反應:由於輸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類似熱原的反應,主要受生產、貯存、輸液器具、輸液操作過程及輸液環境等汙染。

  過敏反應:除表現有面板瘙癢、紅斑樣皮疹等一般過敏反應外,臨床常見有類似熱原反應的嚴重過敏反應,難與熱原反應區別。

  細胞汙染引起:被細胞或真菌汙染的液體進入體內而引起的一種比熱原反應為嚴重的急性細菌性感染反應,如嚴重的菌血症或敗血症。

  發生機制:

  熱原是指引起動物體溫升高物質的總稱。廣義的熱原包括了細菌性熱原、內原性高分子熱原及其化學熱原等,藥劑學上的熱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現已證明熱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種內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微粒異物也是引起輸液反應的重要因素,靜脈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異物如橡膠微粒,不溶性無機鹽、活性炭微粒、纖維、配伍用藥過程中產生的微粒以及輸液過程中空氣沒經濾過而進入輸液的致病菌或灰塵等,可引起類熱原樣反應、靜脈炎,血管肉芽腫、肺水腫、栓塞、過敏反應等
。熱原由靜脈輸入血液,刺激腦下垂體發熱中樞,引起發熱反應。

  發生因素:

  藥物:

  (1)大輸液:大輸液若在貯存、搬運、使用中發生玻璃碰撞出現的細小裂紋或瓶蓋鬆動,會造成漏氣而致微生物汙染大輸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細檢查。發現輸液瓶口鬆動、瓶壁有細微裂紋及澄明度不合格,則不得使用。
  (2)添加藥物:
  ①新增的藥物質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輸液反應。必須使用合格的藥物。
  ②添加藥物劑量過大,濃度過高,也易造成輸液反應。應降低藥物濃度。
  ③添加藥物與輸液發生物理變化或分解、聚合等,從而導致療效下降,引發輸液反應。應避免藥物配伍禁忌。
  ④藥物致熱停用後,患者體溫即恢復正常。
  ⑤大容量注射液選擇不當,中草藥針劑應與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釋後靜脈滴注,不宜與生理鹽水混配。原因為中草藥針劑與生理鹽水配伍後常可因鹽析作用而產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從而增加輸液反應的發生率。
  (3)熱原累加:靜脈給藥時,當進入體內熱原質細菌內毒素達到一定量,患者即發生熱原反應。靜脈滴注給藥時,應儘量減少配伍藥物品種。
  (4)微粒累加:配液順序不當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標。配藥受空氣汙染,塵埃微粒較多,配藥針頭過大,致使輸液膠塞橡皮進入輸液中,導致輸液微粒增加。應改變配液順序,配藥間要設淨化設施,使用小針頭配液,可減少輸液中微粒。

  輸液器材質量: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輸液器也是造成熱原汙染的途徑,臨床上必須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輸液速度:靜滴含K + 、Ca 2+ 、Mg 2+ 等離子的藥物時,如滴速過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輸液反應。對體質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輸液環境:一般在夏季氣溫炎熱,空氣溼度偏高時,藥液易被微生物汙染而引發輸液反應。氣候寒冷季節,對高齡患者或者體質較弱者,也可引發輸液反應。輸液時一定要注意環境溫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發熱性疾病或體質虛弱、免疫力失調等患者,可使反應率升高。排除藥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後,判斷為病情發展變化所致。
  (2)患者年齡:老年患者、幼兒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對細菌內毒素敏感性增強,輸液反應發生比例偏高,輸液時應注意年老體弱和幼兒患者。
  (3)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細菌內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閾值,所以對敏感體質患者輸液時要特別注意。

  處理及搶救程式:

  一旦發生輸液反應立即停止輸液,更換輸液器及液體(保留備查),做好搶救治療準備。但不能拔針,因為再次靜脈穿刺可能有困難,導致搶救治療延誤。

  對發熱及血清樣反應立即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0.3~0.5mg/kg、異丙嗪0.5~1mg/kg肌注,同時給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溫或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熱藥治療。如患者出現寒戰、高熱、脣紫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難等過敏性休克症狀時,立即肌注腎上腺素0.01~0.03mg/kg,並每隔15~30分鐘反覆用藥。同時靜滴氫化可的鬆5mg/kg,24小時內可達3~4次。血壓過低時快速補充膠體及晶體液,並在充分擴容的基礎上,應用多巴胺、間羥胺或去甲腎上腺素分別加入5%葡萄糖溶液靜滴。對氣管持續痙攣並出現呼吸困難者,給予氨茶鹼靜注、噴霧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並配合吸氧。喉頭水腫引起呼吸道梗阻時應緊急行氣管切開。對急性肺水腫者立即停止輸液,取坐位或半坐位,減少靜脈迴流;給予經20%~30%
酒精溼化的氧氣,必要時給予氨茶鹼5mg/kg緩慢靜滴或速尿1mg/kg緩慢靜注,甚至可用西地蘭等強心治療、甘露醇治療腦水腫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