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乳腺癌的發生是在正氣虧虛,臟腑功能衰退的基礎上,外邪與內生的痰溼和瘀血等病理產物相搏,以至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結於乳絡而成。故本病的發生發展是因虛致實、因實而虛、虛實夾雜的過程。因外邪性質的差異,致病之病理產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證候表現。臨床治療應以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為總原則。
明辨正邪衰盛、病變部位及病程階段而確立不同的治法,一般早期宜祛邪為主,扶正為輔;中期宜扶正祛邪同時兼顧;晚期宜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強調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攻補兼施。
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配合中醫藥辨證施治,應用扶正與祛邪中藥,可調整機體陰陽、氣血、臟腑和經絡功能,改善機體物質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提高手術切除率及放化療完成率。中醫藥療法對減少復發和轉移,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限具有重要作用。
1、脾胃虛弱
證候特點:食慾不振,食後腹脹,面色萎黃,精神萎靡,體倦乏力,神疲懶言,痰多清稀,大便溏薄或排便無力,小便清長。浮腫或消瘦。舌質淡或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薄,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溫陽補腎。
代表方劑:選用參苓白朮散或補中益氣湯加減。
常用藥物:益氣健脾可用生黃芪、黨蔘、白朮、山藥、茯苓、薏苡仁、陳皮、神曲、炒麥芽、炒谷芽等;溫陽補腎可用肉蓯蓉、菟絲子、女貞子等。
基本處方:黃芪30g,黨蔘15g,白朮(炒)15g,茯苓15g,山藥15g,薏苡仁15g,陳皮10g,神曲(炒)12g,麥、谷芽(炒)各12g,菟絲子12g,女貞子12g,肉蓯蓉12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法:便溏不止或大便水樣者,重用黃芪60g,黨蔘30g,加五味子6~9g收澀止瀉;兼脾腎陽虛者,加熟附子9~15g,吳茱萸9~12g等益腎健脾。
2、陰虛津虧
證候特點:胸閻脅痛,頭暈眼花,口脣乾燥,咽喉疼痛,牙齦腫脹,虛煩難眠,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氣。
代表方劑:選用沙蔘麥冬湯,大補陰丸,一貫煎或增液湯等加減。
常用藥物:養陰可用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石斛、玄蔘、知母、龜甲、鱉甲等;益氣可用黨蔘、陳皮、甘草等。
基本處方:生地黃12g,熟地黃12g,天門冬15g,麥門冬15g,知母12g,天花粉30g,石斛(釵)12g,玄蔘12g,黨蔘15g,生龜甲(先煎)30g,鱉甲(先煎)15g,陳皮1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法:不寐重者,加酸棗仁9g,五味子6g等養心安神;大便祕結難下者,加肉蓯蓉15g,何首烏30g,火麻仁15g等潤腸通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